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要富贵,先断贫穷的因


   日期:2017/12/14 11: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对于求财,是很多人都感兴趣的话题,但是能否如法求得,却是一个难题,很多人接触到佛法后,明白财富来源于财布施,而且看了很多佛法求财感应录之后,很积极参与布施,包括:慈善捐助,建寺,供僧,放生,施食烟供等等。然而有些人反馈并没有感应录说的那么神而求得财富,这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很多人对“财布施得财富”这六个字产生很大的错误知见,都用做生意的心态去施财,认为把钱财捐出去之后,就会发大财。也就是把钱布施出去后,都等着发财。这种错误的知见,让人在施舍过程中,心中产生邪念。我们去做任何善事都是非常值得赞叹的,但是要有正确的知见,佛陀教导我们行布施,不是让我们用做生意的心态去做,“布施”两个字的真正意义在于破除人对钱财、物质和色身等万物的执着,这些执着都是为自己个人欲望服务的,有人学佛后,很努力去做布施,但是背后的动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样修来的福有很大的漏洞。一个人太多欲望,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权利,也会对生活充满匮乏感,人只有在欲望减少后,生活的品质才会真正提高。

  另外,谈到财富,很多人只是狭隘地认为财富就是金钱、车子、房子,财富有无限的广义,只是被人局限了它的定义,其实人身体健康,一家平安,广结善缘,拥有智慧都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只是这些事物容易被人忽视是属于财富的部分。人要想富有,力行布施是一方面,但是从相反的一面来谈,也要明白到贫穷的因,断除贫穷的因,才能获得真正的富有。那么人贫穷的因是什么呢?人贫穷的因就是索取的心过强。人的贫穷是心先贫穷,而不是物质缺乏,因为心贫穷,所以总喜欢向外索取更多的利益好处,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呈现一种索取的心态,比如:看到免费的东西,就拿很多;上班就等着拿工资,却不认真干活;不考虑实际需要,打折降价的东西买一大堆;包括我们到寺院里,往功德箱放钱,也是带着索取福报的心态去拜佛。人的福报是有限的,当我们不断向外索取好处时,事实上也是在消耗自己的福报。

  我们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断除索取心比钱财的布施更重要,同时也要纠正我们对财富的观念,如果财富只停留在金钱的数字上,会让人目光变得狭窄,真正的财富是一种奉献精神,福报是来源于奉献的,而不是来源于索取。人在生活中,很多索取的行为,但是业障让人无法察觉到索取心的生起,如:公家的水电,不用自己掏水电费,就大量使用,浪费过度,人贪好处,占便宜,怕吃亏的心理驱动下产生各种偷盗行为。人索取的心态不仅呈现在一些物质享受上,也包括一些精神享受上,如:我们喜欢跟人争辩,背后目的是为了索取他人的认同;喜欢看电视、电影、综艺节目,玩网络游戏,甚至邪YIN,这背后目的都是为了索取色身快乐的感受。这些快乐的感受都是虚妄的,而且会损掉我们的福德,但是很多人都有一股业力推动去索取这些快乐,这也是很多人难以在当下觉察到的业障。很多犯了邪YIN的人,一生贫贱,原因就是索取了太多邪YIN带来的快乐,而且越快乐的事情,损福报越大。有些人小时候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断向父母要钱要物,不断父母索取溺爱,结果长大出社会工作,挫折连连,工作中诸多不顺,这是因为小时候从父母身上索取太多福,而把工作的福报损掉了。福报是处于守恒状态的,你在某些方面提取太多福报,其它福报就大大减少,你今天索取了太多福报,明天就等着受苦。索取的心是让我们慢慢走向贫穷的因,而且我们一旦形成索取的习惯,就认为很多事情理想当然,这样就会削弱人付出的心,而且播下浪费福报的种子。

  善人王凤仪曾讲过一个故事:他年轻时帮人打工,很勤奋努力工作,而且工期到了,还免费帮工头再干三天,而他叔叔每天干活都是懒懒散散,干半天活拿一天工资,叔叔笑他傻,说他吃大亏,自己付出少,却跟他一样的收入。王凤仪回应他叔叔,人亏天不亏。过了几年后,由于王凤仪干活积极勤快,受到很多工头的好评,很多工头都愿意聘用他,而他的叔叔却没有工头愿意请他。很多人在生活中,就是这样不断索取自己所要的,但是却忘了自己该付出的,该奉献的。人付出少,却得到多,是非常不吉祥的。天道有一个平衡规律,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如果今天你付出少得到多,千万别高兴,天道要维持它的平衡,将来你就会付出多得到少。

  我们的六根每天都往外索取好看的,好听的,好吃的,好玩的等一切让人愉快的事物,然而索取越多,耗尽我们生命的能量也越多,也让我们忘记了收敛自己的身口意,同时也忘记了去付出,去奉献,所以不要一味往外索取利益而迷失了本性,否则走向贫穷的结果。在普贤的十大愿里,每一个愿都是讲付出,付出就是一种富贵的心,是让我们获得真正财富的根,要断除我们的索取心,提升我们富贵的心,可以多念念《普贤行愿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索取       贫穷)(五明学佛网:索取       贫穷)  

 仁焕法师:贫穷的原因 

 卢志丹居士:最容易招致贫穷的恶业 

 卢志丹居士:贫穷也可以出售 

 卢志丹居士:导致贫穷的第一恶因 

 卢志丹居士:不谄富贵,不嫌贫穷 

 没有福报,才是真正的贫穷 

 用佛教的思维看待财富,发现自己一点不贫穷 

 给予比索取更快乐 

 宽运法师:悭贪贫穷 布施获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九)~I 九、贫穷经 

 《百业经》:贫穷者——供佛发愿而得授记98 

 净土法门法师:对于这些贫穷的人那是福音,他看不起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