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贤书:北京龙泉寺沙弥日志(90):妄念


   日期:2011/2/17 12: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沙弥日志(90)

  早殿后,旭日东升,霞光万道,把凤凰山下的见行堂映得红灿灿,格外庄严。看来今天是一个艳阳天,一扫连日来的阴天的灰色调,让人的心情也随着这多日不见的好天气明朗高扬起来。一日之计在晨,早上殷重的缘念三宝,策励一天的随众作息,寺院的生活,日复一日,简单而稳定,不管是出家众,还是居士义工,从每天早上四点半的早殿开始,到晚上九点半准时休息,这期间有学习,有出坡劳作,每天福慧双修,和合增上。

  尽管常常会跟别人讲修行是改习气,是修正自己不好的行为和毛病,但是,总还是有人会问空性的问题。

  空性我是一点儿也不懂。道理也能扯一些,但都是瞎扯。

  还有人问“心”到底在哪里的问题,同样,我也是一点也不清楚。虽然狠狠地读过《楞严经》里七处找心的经文和注释,但是,依然不知道自己的心在哪里,即不是心脏也不是眼耳鼻舌身,即不在内也不在外,多难的事情啊。

  连心都不知道在哪里,但还天天讲心,修心,谈心情,想心思,真是个很茫然的事情。

  现在,我只能先试着在自己的念头上拿捏拿捏,看看能不能有所突破。

  以往,我们认为自己是可以支配自己的,想让手挖鼻屎就可以举手挖鼻屎,想让脚趾头动就可以动,想做个鬼脸就做个鬼脸,如果愿意的话,想伸手在胳膊窝下搓个泥丸就搓个泥丸。

  我们可以做我们想做的任何肢体动作。

  因此,我们就认为我们可以控制我们自己,就认为我们是自由的,我是属于我的。但是,我们想控制一下自己的念头,却如此之难。

  这才相信,自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

  上早、晚殿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打妄想,好不容易把念头专注在了念诵上,很快就跑掉了,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等想起来,再把念头抓回来的时候,念诵都要结束了。而且,也不知道念头去了哪里,什么时候跑的。

  用斋之前,先下决心,这次用斋一定要让念头住在咀嚼的动作上,但是,饭一到嘴里,就开始打妄想,等想起来要用用功找找念头的时候,都快要吃完了。

  最要命的是,越是打坐、吃饭,诵经,上殿这样用功的时候,念头就开始乱跑,开始想那些不着边际的事情,构思工作,安排事项,越是这个时候,杂事就越清晰。

  过去禅门有个段子,说是有个卖豆腐的去高旻寺,看见僧人们打坐,就说,我也坐坐看,看看有什么好。僧人说,那你就坐吧。这个卖豆腐的坐了一会儿,起来连连赞叹说,打坐真好打坐真好。人家问,好在哪里?

  他说,十年前别人欠我一块豆腐钱我都想起来了。

  过去,我的师父曾用一种极度朴素的语言跟开示过我,说,修行就是要断妄念,人的妄念如同流水,一个接一个没有止歇,我们通过各种方法把这个妄念断掉,在下面一个念头还没有生起来的时候,刚才那个念头已经过去了的时候,要的就是中间那个被截断了念头的状态。

  然后再通过修行,把那个状态从一点拉长,扩大。

  后来,我是这样思维这句话的,刚才那个念头是已经过去了的,不存在了,未来的那个念头还没有生起来,而此时此刻的瞬间的点也是不存在的,根本就找不到,因为时间刹那刹那地成为过去,下一个时间瞬间成为过去,我们在过去、未来、现在这三个状态中,一直无法真正找到一个实在的东西。

  那,我们的念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当然,这个思维依然是理论上的推演,即便是推演到《金刚经》上,也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因为,我从来也没有降伏住自己的念头,没有止住过这个东西。所以,一切的语言都是假的。

  真正降伏过这个念头,才有可能见到一些从未见到的真相。

  有一年陕西法门寺办法门之光福慧之旅,社会上很多年轻人去寺院里体验修行生活,当时不知道谁写过一篇文章,当时有个年岁很大的法师带着众多年轻人猛喊,断。

  当时,心里就一动。

  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有这样的机会,体验一下“断”的感受。

  我想,这个断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是有一个过程,表面上,它可能是某个机缘在一瞬间获得或完成的,但是,前面的积累应该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这些积累应该就是道场里的这些看似简单、重复的修行生活,上殿、吃饭、出坡、承担事业等等这些随众修行。

  刚开始尝试搞自己的念头的时候,很绝望,上殿一个多小时,没有几次是把念头放在经咒的念诵上的,诵一部《金刚经》,绝大多数都是在妄想中,而且,越是熟悉的经典,会背诵的经典,就越容易妄想,反倒是那些第一次读的经,不容易妄想。

  最好的一次,是诵沙弥戒,当众诵,诵错了或诵的结结巴巴肯定不合适,结果就很专注,但是,倘使一旦诵熟了,就又开始妄想。

  但是,绝望归绝望,还是发现了一点希望,还是在用斋中体会到的,以前,吃一顿饭,全都是妄想,现在,念头一跑掉,就抓回来,让它继续待在饭上,过一会,它又跑了,再抓回来。

  一顿饭就这样折腾来折腾去。

  上殿也是,念头跑掉就抓回来,为了鼓励自己把这个捉念头的游戏做下去不至于太灰心,就计算跑掉的次数,一天天的进步似乎看不到,一周一周的应该能感受到,至少,这一周似乎比上一周妄念要少一点。念头跑的不那么勤了。

  我想,这个体会离真正的用功还很远很远,但是,至少是个开始,而且通过这个体会更能理解随众,理解道场里所有的这些用功的道具以及方便,都尽量地使用好,利用好。

  抓自己的念头抓多了,看周围的环境也看的比以前清楚,至少,如果愿意的话,谁在走神打妄想,没有特殊情况,一眼就看出来。

  一般的表现就是眼神滞留、表情发木、发呆、发痴的那个状态,就如同用镜子照了照自己。

  降伏住妄念后的状态肯定不是这样,看那些有修为的高僧就能看的出来。那个应该是参照物。什么时候有那个状态,才对。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贤书:北京龙泉寺沙弥日志       贤书)(五明学佛网:贤书:北京龙泉寺沙弥日志       贤书)  

 果林:亲近圣贤书老师 

 黄柏霖:负心郎枉读圣贤书,始乱终弃葬送性命 

 贤书法师:放下痛苦怨恨,其实很简单 

 净土法门法师:读圣贤书才能辨别是非善恶 

 贤书法师: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 

 贤书法师: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 

 贤书法师:改变他人的绝招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读经、读圣贤书,目的何在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不读圣贤书怎么行?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读经,读圣贤书,目的何在? 

 净土法门法师:为什么读圣贤书而得不到乐趣?这是由於我们在 

 释贤书:不知不觉中我们都已成了手机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