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悟显法师:烦恼真的是自己造成的


   日期:2017/12/28 16: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法太好了,用一辈子学都学不完,工作做完了,就赶紧熏习佛法、提起正念。有些同修福报很大,可以不用工作,或是已经退休了;能退休的同修尽快退休,不要再拖延了,去争世间这些,争到后来都是一场「空」,带来的都是烦恼、习气,不是净业,也不会是善业而是染业。心里面好著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都是染业。想得到这些,只是为了显示自己很能干,这是我相、我见,所以这个也要放下。

  很多人学了佛,还是贪着这些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还给自己冠冕堂皇的理由—我要养家,我有孩子要养,我有公司要经营,虽然要工作养家或是经营公司,但是不能拿来做为障碍自己出三界、了生死的借口,事情做归做,不要存在心里面,罣碍着放不下。你如果想要不罣碍,那就要有正知正见。

  要知道一切法是空的、是虚妄的。但是哪里空?哪里虚妄?当在烦恼的时候,就觉得很真实,众生认妄为真,就是这个道理,大家可以去想一想体会一下,一个妄念不断的坚固相续下去,结果会怎么样:看到一样东西,刚开始看到,你很想买,接下来就会问自己,为什么要买?因为我需要,什么需要?买了之后,它能用多久?划不划算?很划算,贵一点没有关系……。所以就是这样,不断的坚固这个妄念下去。但是没有办法觉察到,自己是因为见相生心,碰到事情起心动念,无法在这里觉悟。所以妄念一直打下去,打到后来非买不可了,那荷包就失血,就要花钱了。

  花钱事小,动念事大,念头在动,自己没有办法觉察,所以生死不能了。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买东买西,生死就是这样动念、打妄想来的。因此把空的执着为有的,起初动了一个妄念,要是不理它,保持念佛就没事了。众生就是妄念一直相续,心里觉得:「我没有这样不行啊,没有这样做会怎么样……」,很多的杂念,坚固的在相续、在转变,佛法里叫「执持」,认为这念头是实在的,一定要把它落实,这就是众生、就是凡夫。

  所以在这当中空不了,解脱不了,根本没有办法放舍对这个身的执着,喜欢着相,爱打扮,爱打扮就是显示自己很特别,人家都能注意我,这是我相,或是说话可以得到人家尊重,也是我相、我慢、我见,统统都是。贪着这四大,地、水、火、风假合而成的五蕴身是「我」,接下来就要滋养它,这都是因为一念无明相续下来,所以要能够发心出离,要把这些念头淡化。我为什么常跟同修们讲:世间事要少一点,不要看得那么重。你认为这是你的责任,认为这是你所必须做的,要把这个「认为」放下,不要再这样想,该做的事去做就好。在做的当下还要无所得、无所著,像男众执着做事业,女众就执着小孩、先生,这都是罣碍。试着放舍一些,不要再这么罣碍,能自在一点不是很好吗?要是有执着有牵挂,你走到哪里都不自在,因为都放不下。

  所以,这就是认法为实有的害处。认为有个「我」,有个「我所有」,这错误的念头是妄念相续,所以你空不了,没有办法见性、没有办法成就。虽然念阿弥陀佛,仍旧是我相坚固,执持着不肯舍、舍不下,从来没有一丝毫的念头,要将「我」放下一点,「我」转变一点,不要再这么坚固执着。

  也许你学了佛,得到了一些良好的习惯,转变一些恶习,但是这些只是表相,表相虽然需要转,心里面的贪瞋痴、我执、我见、错误的念头相续不断,这些更是必须得转变的。让我不自在、让我生烦恼的,都是这个妄念,妄念既然说是妄,它就不是真的,不会是实在的,感觉实在是因为你在意它,你认为这就是我的感受、我的想法,所以总是转不过来。

  希望大家能发心,有一念发心,就跟佛菩萨相应,佛力会加持你,你有念佛,业障会很快消掉。现在的人常常会做规划,计划这个、计划那个,事情还没来就一直在打妄想,人生只有百年,却有千年的忧愁,真的是没有必要,学了佛就自在了,因为妄念可以舍得下,罣碍可以舍得下。

  烦恼真的是自己造成的,是你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想法跟看法,总认为没有这样做不行,所以才导致今天的苦恼。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你去想想这句话,我们本来就跟释迦牟尼佛一模一样,没有一丝毫的欠缺,为什么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执着这四大的身,就有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苦。五阴炽盛就是妄念一直相续;众生就是有这些苦恼。

  一般人认为佛教怎么这么悲观,人活得好好的,想这些干什么?我们不是去想,我们是静下心来观察到、体会到的,确实,众生总在这里起大烦恼,所以要转变,不要让妄想相续,因为本来是佛,本来就跟十方诸佛无二无别,不要说我们,乃至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的众生,也跟佛完全一样。所以也不要轻视这些造恶的众生,更不要轻视初学,所谓:「不重久习。不轻初学。」对于老修,我们恭敬,如果你是老修也不要傲慢,不要以为人家初学不懂就看轻他,也不要认为人家现在造恶,将来果报一定很惨,若这样想你自己就先动念了。

  人家造善,我们欢喜赞叹,人家造恶,我们警惕自己这样就好,有则改之,无则嘉勉,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但是有些人对于真如本性没有办法相应,不要说相应,甚至从来不知道自己有不生不灭性,你说可怜不可怜。就好像乞丐,到处跟人家乞讨,一下到这里乞讨,一下到那里去乞讨,就如同我们不停的在六道轮回,一下在三恶道受生,一下在三善道受生,跟乞丐一样。但是这个乞丐衣服里面藏着一颗摩尼珠,摩尼珠就比喻—众生身中有如来的不生不灭性。但是却从来不晓得,还是在当乞丐,幸好今天遇到佛法,有释迦牟尼佛给我们指示出来—「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有智慧的人就是释迦牟尼佛。

  众生原来是佛,从这里去领会,一旦领会到了,所愿从心,致大饶富,等于是解脱了,再也不贫乏、不困苦了。众生着在有上,所以困苦,二乘因为着空也很苦,因为有智者指示,才能够晓得。证得以后方悟神珠非从外得—才知道众生这颗如意珠不是从身外而有,原来在当乞丐的时候,就藏在自己的衣服暗袋里面而不知。

  所以如来出世,就是为了要告诉众生这件事情,要我们明白,众生执有的心非常严重,所以不明白佛所说的道理。因此佛方便权巧开净土法门,释迦牟尼佛说净土法门为胜异方便,是殊胜又特异的方便法门,有忆想者必得成就。只要肯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但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还见本源自性天真佛,这是做得到的,可以真正帮助众生。

  所以本经所示,如来真实纯一的教导,又能很方便的悟入真实,你执有执得很严重没有关系,佛有智慧告诉你,不然你念佛好了,就念阿弥陀佛,即使烦恼并未除断,也能乘佛四十八愿带业往生,一旦往生,皆是阿鞞跋致,皆于无上菩提得不退转。我们在娑婆修行,有进有退,先不说退失大乘心,退回二乘;不用讲得这么高,只要现在发愿,要度一切众生,等一下谁又惹到你,马上就瞋恨了,这就是退心。

  在道场念佛念得好好的,接到一通电话,心就着急、动乱了,这就是退失。当然有更严重的退失,退到后来不想学了,这是退得严重、退得离谱的。我们不能想最差的状况,而要想到最微细的状况,就是常在这里烦恼转不开,而进进退退总转不出来,接着就退转了,所以没有办法成就,没有办法离开三界六道轮回。这个方式是如来真实纯一之法,无有权曲,看似权曲,实际上不属于权教二乘,是属于实教的一乘,是真实的教诲。

  权就是方便;在《大集经》上讲:「能调众生。皆悉入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方便。」现代很多人接引众生学佛,常常会讲一些接众的话,所谓「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会教导他要先修五戒十善,发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或是他有所求,也要跟他讲种善因得善果,那都是接众的方便,但是,你要是不知道什么是真实,一昧的方便,那还不知道要把众生接去哪?真实就是见性,让众生往这里去走,往这边来看,先要知道这是真实,不然你想:我先以欲钩牵,等钩起来,却是钩起了世间的欲望,完了,息不掉,还引火烧身;世间法如同火,没弄好,会烧毁自己的功德法身,破散你的资财,也就是你的功德法财。

  因为在里面动心了,被转了,本来是一个学佛人,却变成一个世间人,还以为自己很懂得、很方便,这就是「先以欲钩牵」,但「后令入佛智」他做不到,自己不知道什么叫佛智,那要怎么令众生入佛智,连自己也跟着栽到欲望里面去,那就麻烦了。所以,方便一定要会归到「真如实际」,所说的法,一定要教众生了生死,要告诉他宇宙人生的真相—一切诸法皆如幻。虽然暂时不能接受,暂时还不明了,但是不能丧失这个宗旨,丧失这应当说的义务,所以方便一定要入真实,这才是如来出世的正说,就是要让你了生死出三界。

  生死就是你执妄想为实有,本来是假的,你一直在那里想;就像你做梦,醒来还在梦中,这是大颠倒,所以要能够这样说法,才是正说,能够这样修行才叫作正行,你的命叫正命,你的思惟叫正思惟,你的所做叫正业,得定在这瑞安住,叫正定,所体会到的叫正道,这叫八正道,要与心性相应,这样才正,不能与生灭相应,不能与权乘、权巧相应,因为这都是不了义法。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