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安士全书新白话版27


   日期:2017/12/30 12: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执贽十往(见本传)

  宋朝的马伸,字时中,刚成年考中科举。崇宁年间,禁止元祐学术,当时各路学使,专门纠查这事,程门老儒生,都害怕而解散。这时马从吏部,调到西京任法曹官职,毅然前往依止程老先生。老先生恐怕连累他啊,就推辞了。马带礼物去了十次,越来越恭敬,并且说:“使我能得先生的道,就是死有什么遗憾?何况未必死呢?”从此出入程门三年,凡是闲暇时,虽然风雨也一定前往。同僚有说闲话的,马坚决不理会,所以多有进益。

  [按]当时群情议论惶恐,同人害怕惹祸上身,马于是要放弃官职前往投靠。人们听说后都很赞许,以为有志学道,那对德业的帮助可想而知了!

  遇恶不校(娄东人述)

  太仓词林的王宪尹,名讳吉武。康熙壬子年秋,刚考上科举,夜里从远道回来,快到家门,忽然有酗酒无赖,路上相遇,抓住他问:“你是什么人?”持刀要砍他。王认真说:“我是王某,就是新科状元!”那人说:“我正要杀新科王某呢。”侵犯他更厉害,幸亏邻里狂奔来救,王就逃脱了。回到家,不与家中说这事。第二天,无赖酒醒,惶恐畏罪,以为王一定会告官,要依法处理。急忙同邻里数人,登门请罪,王闭门不见,表示“我昨夜并没有这回事”,这些人不知怎么回事,迷惘地离开了。

  [按]有德的人必定有宽容,因为他涵养纯粹啊;有福的人才能有隐忍,因为他度量宏大啊。至于这少年得意的人,在暮夜回家时突然遇到暴逆,不但不与他计较,并且不透露给家人,这不只是见到恶人而远避,并且忘掉远避这回事了。

  党恶杀身(昆山共知)

  昆山甫里镇的马继,仗着自已会拳棒,结拜兄弟数人,天天喝酒。邻近有商人,家中富裕,有二个儿子误入他的团伙。有一天,马见客人钟聪,在镇上收钱数百千,想要打劫,邀同伙去,二个儿子不知原故。客船过莲花墩时,马跟随客船,数人从后面钩住,抢光了钟的钱财。钟上岸呼叫,附近岸上的乡民,四边起来追逐他们。正好遇到捕盗船赶到,协力擒拿,没有一个逃脱。马等人先后死在狱中,只存活陈贵、顾祖、朱二,在康熙十一年七月,被斩首在半山桥上。商人的二个儿子,有口难辩,竟被处死。

  [按]又有一人,接受他人赠送的衣服,不知那人是盗贼啊,后来失衣服的人,抓他告官,竟死在狱中。那么见到恶人,能不警惕防范吗?

  “常须隐恶扬善”

  [说明]奸人白天作夜晚想,不遗余力,是恶的实际。而那消极隐藏,惟恐别人知道的,是恶的名声。恶名却不隐藏,就会互相传播,无地自容了。古人说过:“听到别人有过错,就如听到父母的名字,可以听到,但口里不能说。”了不起啊!仁人君子的言论啊。那轻薄庸流,往往喜欢听别人的过错,习惯把传说的话,当作确实的东西,甚至添油加醋,毁坏别人的名节,所以不在显处遭到人祸,暗中受到天谴的,就太少了!恶在细微处,固然要隐藏;恶在大节上,尤其要隐藏。恶在男子,固然应当隐藏;恶在妇女,尤其应当隐藏。恶在自身,固然不能不隐藏;恶在祖先,尤其不能不隐藏。总之是恶名越大,那我隐藏它的功德也越大。那无志隐恶的,都是无福隐恶的啊。

  孔子论有益的快乐,必定说:“乐道人之善。”道就是说的意思,就是宣扬的意思啊。善言善行,是人难做到的。如果有一德,人就传播,那行善的人更要善了,这就是与人为善的意思啊。所以善在圣贤,可以鼓励风俗;善在乡党,可以劝化顽愚。关键是全在宣扬赞叹,不埋没别人的善心而已。“善”字包含很广,应当兼有言行的大小,远近听见的意思 ;“扬”字包含也广,兼有笔舌劝化,自作教他的意思。下附征事(三条)

  宿世口业(《发觉净心经》)

  佛在祇洹精舍说法,有六十位初发心的菩萨,一起到佛那里,五体投地,悲泪如雨,各自求问过去世的业缘。佛说:“你在拘留孙佛时(贤劫千佛中第一尊佛),出家学道,后来道心减少灭失。那时有信心檀越(居士),供养二法师,极其恭敬。你在这时,生起嫉妒心,对那檀越,说法师的过失,使他渐渐生起轻慢心,断了他的善根。因为这个因缘,你堕落在四种地狱中,若干万年,后来成为人,在五百世中,天生眼盲无目,愚痴无智,常被人轻贱。你们将来命终后,在五百年后正法灭时,还应当生在恶国恶人处,作为下贱人,被他人诽谤,迷失本心。过后五百年,然后灭尽一切业障,才生到阿弥陀佛国,极乐世界,那时候的如来,才给你授记菩提果。”

  [按]毁谤三宝,不信因果,与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等,同是第一等重罪。因为是断别人善根,障碍别人的慧眼啊。世俗的人见别人斋供僧尼,没有不发阻挠的话。大概有二个原因:一个是生性刻薄,把讥讽嘲笑当成是才干;一个是不明三世因果,不知三宝是大福田。

  口业余报(《杂宝藏经》)

  罽宾国有一罗汉,名叫离越,在山中坐禅。有人丢失了牛,寻找到他这里。当时离越正在煮草染衣,那衣服自然变作牛皮,草汁自然变作牛血,他煮的草自然变作牛肉,他拿的钵盂,变作牛头。牛主人就把他送交官府关押,在狱中十二年,常为狱中看守养马除粪。业缘就要尽了,离越的弟子,从远处看见他师父在罽宾国的狱中,就来报告国王。国王命令狱中有僧人,都释放,离越听说后,须发自己脱落,纵身跳到虚空,作出十八种变化,国王非常惭愧。离越自己解释说:“我在往昔,也曾丢失牛,诬灭诽谤罗汉,一天一夜,所以堕落三恶道,受苦无量。余报没有完,现今证得阿罗汉,还要被诬谤。”

  [按]罗汉已经断了后有(不再轮回),还不免有余报,因为他尚有怨家对头在啊。但须要知道罗汉受的业果,与世人受的业果,相差很大。譬如天人们共用同一器皿,吃到的饭食粗细不同;三种兽(兔马像)过同一条河,感受水的深浅不同,不可以一概而论啊!

  绮语花报(沈永思说)

  宜兴的潘书升,字宗洛,康熙甲子年秋天,梦中到关帝殿,正在发散考卷,喊第一名的人上来,随即踢下去,第二名,就是自己啊,喊到第三名、第五名都不来。又见墙上挂一张黄名单,榜首的名字,是“为楫”二字,只是不见他的姓。忽然有红脸人,提那第一名的人戴的头盔,加在自己的头上。潘醒来很惊讶。等到公布考中名单,潘果然得到状元。因此到处查访名叫“为楫”的人,查到是娄县的傅鹿野。潘特意前去拜访,而傅素来有文才的声誉,主考官果然是想选他第一名,前两场的文章,评阅很不错,因为丢失第三场考卷,就只好放弃了。大概盖傅的为人,有口才,生平最多绮语,好宣扬别人的短处,所以得这样果报。揭晓后,主考官很爱他的文章,特请来会面。从此后傅怏怏不乐,不多久,就因为鼓胀病突然死了。

  [按]文人的口业,绮语特别多,别人刺心的事,他偏能用谈笑说出来,在我的口头越痛快,在别的抱恨就越深。每当见到学业聪慧的文人,往往是贫穷彻骨,潦倒不堪,甚至而反不如小摊小贩,能够稍有安定的衣食,难道一定都属于前生的缘故吗?如果能立心仁厚,常把隐恶扬善放在怀中,那口上的四恶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不想少也自然少了。

  “不可口是心非”

  [说明]口是管进出的,食物进到口,所以养身;语言发自口,所以养心。心口相符,是非就没有,不然,真伪就难测。纯靠机巧用事,还没有得到口头的功,已先有口头的过,辜负口实在太多了。口不能思想,而心能思想,口常受心的指使。所以说假话的,是口啊;使口说假话欺骗人的,是心啊。人在交往时,不能表里如一,那过不在口,而是仍然在心。只要使心地如青天白日,那口头自然不会翻云覆雨,君子只应当反省自己的原因而已了。下附征事(两条)

  咒诅酷报(《贤愚因缘经》)

  佛在世时有微妙比丘尼,证得阿罗汉果,与各位尼众,说自己往昔所造善恶果报。曾在过去世是长者妻,家中巨富,妻子自己没有儿子,嫉妒妾生了男孩,就偷偷杀死了妾的孩子,那妾怨恨,妻子就发誓说:“我若杀了你的儿子,使我丈夫被蛇咬,生的儿子,水漂走狼吃掉,自己吃儿子的肉,身遭活埋,父母在家,失火烧死。”从此死后,堕落地狱,受苦无量。地狱罪完毕后,是婆罗门女。怀孕满月,同丈夫到父母家,半路要生产,睡在树下。忽然有毒蛇,咬死了丈夫,妇人哭昏过去。直到天亮,手牵大儿子,又抱着小儿子,哭泣上路。遇到大河,无船可渡,就留大儿子在岸这边,先抱小的放到对岸,又入水中来接大儿子。儿子见母亲来,下水抱母亲,被水漂去。回来取小儿子,却被狼来咬死,血肉淋漓,妇人不觉肝肠寸断。路上遇到一人,是她父母的朋友,就向他诉说自己的苦难,并且问父母是否平安,那人回答:“最近失火,一家都烧死了。”妇人后来改嫁别人,怀孕临产,丈夫喝酒回来,妇人正在分娩,没有人开门,丈夫打破门进来,抓住妇人毒打,随后煮小儿,逼迫妇人吃食。妇人因为畏惧丈夫,强吞一口,痛入心肝,因此离弃丈夫逃走。到了波罗奈国,在一树下休息,有刚死妻子的人,就与他结为夫妇,过了几天,丈夫忽然命终。当时那国家的法律规定,若是在生前,夫妇相爱,丈夫死后必须殉葬,于是妇人被活埋。恰好有群贼,刚埋就来盗墓,因此妇人没死。妇人心想:“过去有什么罪?几天之间,连遭奇祸!”听说释迦如来,在祇洹精舍中,就前往佛住处,哀求出家。由于过去世布施辟支佛食物,发愿修行,所以今生遇到佛,成就阿罗汉。

  [按]惨啊!几天之间,接连遭受如此奇祸啊。痛快啊!遇佛出家,竟然成就阿罗汉啊。一是因为口是心非,诅咒骗人;一是因为施食发愿,要求出世。所以说:“祸福没有不是自己求的。”

  一目准誓(《宋鉴》)

  宋钦宗在北方时(被金国俘去),和谈以后,显仁皇后将回来,皇帝拉着她的手哭泣说:“我如果回到南方,能成为太乙宫使,就足够了,没有别的奢望啊。”皇后发誓说:“我回归后不来迎接你,就瞎我的眼睛。”皇后回来后,高宗根本没有接回钦宗的意思,皇后很失望,不敢强求,不久就失明了,虽然广招医药,没有能治的。后来有道士进皇宫,用金针一拨,左眼顿时明亮。皇后欢喜,请再治右眼,道士说:“皇后用一眼看,一眼应对誓言吧。”皇后惊竦起身感谢,道士就走了。

  [按]轻易许诺的,必遭别人怨恨;轻易发誓的,必受上天责罚。显仁皇后的不能实践诺言,不是负约啊,迫于形势罢了。假使她在高宗面前痛哭流涕,皇上觉得一定不可强求,皇后也算是没有辜负这个心愿了。不能这样做,而应对一只眼,何尝不是情有可原而又有怪罪呢?

  “剪碍道之荆榛,除当途之瓦石”

  [说明]荆棘妨碍道路,必定触碰人的衣服,剪掉就利于行走;瓦石正当途中,必定伤害人的脚,除去就便于迈步。在这些方面留神,那一抬脚而不忘利人就可知了。何况对于眼睛明亮的人,并且在白天,那剪除的功德还算小;若是夜晚昏黑,或两眼失明,那剪除的功德就大了,不要以为是“善小而不为”啊。由这剪除的心推论,那豪强当道,奸恶弄权,公门有把持官府胡作非为的小吏,村落有武断霸道的坏人,必定会排斥驱逐,不遗余力就可知了。由这剪除的事推广开来,那田间有障碍道路的深草,岸上有拂人的小树,水畔有没朽烂的木桩,河边有撞坏船的大石,港内有捕鱼捉蟹的渔具,必定会多方设法,除尽那危害就可知了。

  荆棘瓦石,都是眼前障碍,不能顺利的东西。实在是由于世人心多障碍,不能给人顺利。所以生在这浊恶世中,见到的大多如此。我读《起世因本经》,见金轮王出世时,海中自然现出宝阶,能走遍四大天下。轮王死后七天,宝阶就隐藏了。这是轮王的福力产生的啊。又见《大悲经》说,如来行路时,能使大地高处自然降下,低处自然高起。一切丛林、坑坎、瓦石、臭秽,自然清除。一切香花树林,都倾向佛。如来过后,就恢复如旧。可见一切境界,都是由心造。今天的人生在荆棘瓦石中,惟恐他人受荆棘瓦石的祸害,而能代他人剪除,就是种净佛国土的因,哪里只是人天的福报呢?下附征事(两条)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安士全书       白话)(五明学佛网:安士全书       白话)  

 王骧陆居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白话分段贯释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嘱累人天品第十三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称佛名号品第九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利益存亡品第七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如来赞叹品第六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地狱名号品第五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