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梦斋山人:在家居士如何行六度


   日期:2017/12/30 21: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六度菠萝蜜是大乘佛法的核心之一。作为一名在家居士,做好六度菠萝蜜是修行的关键。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在家居士应如何去布施,如何去持戒,如何去忍辱等?这的确是修行者至关重要的。下面就六个方面来讨论。

  一、在家居士如何去布施?

  在家居士在修行中,布施是经常有的。供养三宝、赈灾扶困、助印经典、乐于助人等都是布施。那我们在布施之前,首先要看清布施的对象是真是假,真的我们可以去布施,假的我们就远离。现在的假和尚、假要饭的、假化缘的等多得是。一次家兄去五台山旅游,看见两个和尚化缘,就给他俩二十元。等到晚上在旅店住宿的时候,看见这两个人脱去僧服,又是喝酒又是吃肉。向他人一问,才知道这是一对假和尚,专门靠此项活动来行骗取财。

  你在看各大寺院门前要饭的数不胜数,其中有很多是假的。又比如居士捐款印经,你不问印的是什么经,什么内容?就胡乱捐款,这是不可以的。现在不如发的书到处泛滥,什么这老母,那个仙人的,这个秘法那个捷径成佛的处处都是。在哈尔滨极乐寺,每到初一和十五,寺院外面就有很多布施经书的,仔细看看,如法的真正的佛书不到三分之一,其余的都是不如法的书。

  我们捐款印经,是为了弘扬正法积福累德。如果不辨真伪,捐款印的是邪知邪见的伪经,那就造大恶业了。印经属于法布施,讲法也是法布施。有一些人,自己还没有弄明白佛法,就要给别人讲法、出书、刻光碟,这种发心是好的,但效果咋样?就连一劫是多少年,什么是漏尽通等基本的佛教常识都没有搞明白,你怎么弘法利生呢?放生是无畏布施,在我的家乡,一次居士组织的放生,筹集放生款一万多元,结果把买来的鱼类等水族,放到人家的养鱼池里了。后来有人笑言,如此放生,还不如把鱼直接送到餐桌上好了。

  如此看来,在家居士行布施时,要有选择要有智慧,要以佛制佛律。

  二、在家居士应如何去持戒?

  佛说戒是无上菩提本。三无漏学之中,戒是第一位的。只要受了三皈依的人,就要持佛戒。三皈依的居士,可持三聚净戒:誓修一切善,誓断一切恶,誓度一切众。受五戒的居士和受菩萨戒的居士,按戒条持戒。

  在家居士最难守的是口业。我们修行是看住自己的心,可是现在大多弄反了,是要看住别人的心。不是向内观,不看自己缺点毛病,专门看他人不是。在没有任何经典依据的前提下,就说什么有五种水果不能供佛,楞严咒只能上午念,下午不可以念。看人家深入经藏读了很多的佛经,就说人家学佛不专一,不是一门深入。这些说法都是不正确的。

  持戒应做到坚定不移,这就需要持戒的人,要把佛的诫律,看做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宁可守戒死,不可破戒生。另一方面,持戒要做都圆融。佛戒是讲圆融不二的。持戒是为了修行,是为了解救苦难的众生。有人说佛家的慈悲有水分,又说佛家的慈悲不全面。这都是对佛戒不理解。你看抗战时期,有多少年轻的出家人,脱下了僧服穿上了军装,放下了木鱼拿起了刀枪,保家卫国流血牺牲慷慨激昂。你如果是为了众生的利益,不是为自己,那么有一些戒律是可以开戒的。

  假如你看到一个恐怖分子,要炸掉一座万人大会堂时,并且里面正有万人在开大会。此时你完全可以把他消灭,你能为持不杀戒而袖手旁观吗?不能。必须把这个人杀掉。杀一人救万人,啥邪恶而匡扶正义。这就是开戒。具体有关佛戒开、遮、持、犯条目,可看《优婆塞戒经》和《佛说五戒相经》,本人空间有一篇《持戒问答录》也可作参考。

  在家居士去寺院修行应戒:在家居士亲近三宝供养护持三宝,能积大福报。但去寺院应守戒律,

  一戒多言,多管闲事。有的居士好胜心强,认为自己比别人强,爱管闲事,甚至管和尚的事,因而造成许多矛盾。

  二戒好为人师,自己懂的不多,却要给人讲法,做别人的老师。不免出现许多差错,有的甚至谤法自己还浑然不知。

  三戒闲逛僧僚搬弄是非。在家居士切不可参与僧人之事,僧人有僧人的戒律,出现问题可通过僧人内部方法解决,居士不可过问。居士对僧人有建议权,没有管理的义务。

  四戒出风头表现自己排斥他人。有的居士把世俗勾心斗角那一套搬到佛门来,拉帮结伙标榜自己排斥他人,有的是在破和合僧,犯了五逆大罪。五戒贪心盗取。有的居士不懂规矩,佛前供果随意拿取,在念佛堂里盗取其他居士财物,造下大恶业。

  六戒在家女众不宜过多亲近大僧。古往今来在此方便出事的不少。

  七戒不学无术胡里胡涂。在家居士去寺院,应勤学好问,多学多知,不应得少为足不思进取。

  三、在家居士应如何去忍辱?

  六度之中最难练的就是忍辱。佛说要忍人不能忍。但忍辱不是毫无原着的忍耐,也不是一味的迁就退让。你是一名税务人员,你在执行国家税法时,就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执行。恒顺众生就是忍辱,有人问一少女若遇坏人非礼时,应该如何处理?且这个少女是学佛人。答:必须坚决抵抗,并诉讼法律。

  我们训练忍辱,不能把国家的法律和道德尊严放弃一边。忍辱必须看破世间的无我无常,否则那是忍不下来的。只有看破了,才能放下,看不破如何能放下。也就是认识了无明,放下了无明。

  何谓无明?经言无始劫来,真如一念妄动而有无明。佛陀在菩提树下证道时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妄想执著就是无明,智慧德相就是佛性。就无明能障蔽自性,也叫业障;无明能熏习缠缚真如,也叫习气;无明能动扰搅乱真心,也叫烦恼。唯识宗说真如被无明缠缚而成阿赖耶识,由阿赖耶识而有末那识和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识。阿赖耶识是真如和无明的和合体,无始以来众生依此识生死流转。

  此识有生灭与不生不灭二义:不生不灭者是觉、本性、真如、真心;生灭者是不觉、无明、妄心。无明又叫惑,分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见思与尘沙惑为枝末无明,无明惑为根本无明。见惑有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取见;思惑有贪、嗔、痴、慢、疑。可见我人现今一切行为,皆受无明控制,因此我们是烦恼众生。修行就是减少无明的过程,能觉悟一分,无明就减少一分,最终断尽四十二品根本无明而成佛道。切忌自以为是,因见思烦恼缠缚,所想皆错。

  把无明看破了,就知道这世间是虚幻无常的。这样具有了空性慧,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忍辱。

  四、在家居士应如何做到精进?

  精进是指按佛法的要求,努力持戒修善,刻苦修行。精进必须是在明理的前提下进行的。如果不明理,那么如何精进都是盲修瞎练。有的居士每日拜佛千拜,诵经持咒念佛都很用功,但就是不知改正自己的毛病缺点。成语中有南辕北辙一语,如果没有正知正见,那么就起不到好效果。相反会有大害。修行时出现魔考,要正确对待处理。修行精进时身体和心识出现障碍是正常的。关键是如法对待,便安然无恙。

  一要树立正知见,远离邪法。出现魔考主要原因是贪心:贪神通怪异,好见光见影,祈祷神鬼以赐福。不修自心,依靠外力心外求法。平时要多读经,远离看事算命、仙鬼附体等邪魔歪道。要多亲近三宝,少去或不去一些不如法的小道场,有事去正规寺院。

  二要坚定信心持戒修善。土语说烂眼遭苍蝇,如果严谨持戒尽心修善,魔考自当远离。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无论坐禅或念佛时出现任何现相,乃至做梦有怪异之事,都不予理睬,更不能贪著。经言不作圣解是好境界,若作圣解即遭群邪。

  三要摈弃恐惧心理,万法由心生,心魔外魔皆由心不清净所至。如有魔考出现,先在佛像前忏悔,而后诵七至二十一遍大悲咒或心经,最好诵三至七遍愣严咒,其余时间念佛一万。如此忏悔、持咒、念佛七日,魔考便可除去。七日内要吃净口素,夫妻不可同房。无私无畏,把我看淡些。不贪婪不恐惧魔自除。

  五、在家居士如何修禅定?

  在修禅定之前,要明白什么是禅?禅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六祖惠能大师说:于外不为境所缠为禅,于内不起妄念为定。不论是念佛、修密、学教都要有定。没有定,就不能开智慧。现在修净土宗的居士,有很多人忽略了禅定,这是不可以的。念佛不能制心一处,收效也是甚微的。

  惠能和神秀二位禅师,都是我国禅宗佛学的大德。当时称为南惠能北神秀,南顿北渐之禅法,在唐朝风靡一时。可至今有学禅人轻神秀之法,而重惠能之法的倾向越来越重。分析其原因,皆是众生好奇务怪好简恶繁的心理所导致。

  佛说理要顿悟,事要渐修。我们从分析二位大师的禅偈开始讲起: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惠能大师开悟见性的偈子,完全是从诸法的本体而言的。法尔如是的本体一法不立,无形无相,遍一切处。也就是诸法空性。能够契入这个空性的人为开悟。但是如果执着于空,不从事相修行,也是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利益。有体性必有相用,否则就是断灭。就像手机和手机号一样,手机离开手机号不能应用,那么手机号离开手机也不能作用。手机号比喻诸法的体性,手机比喻诸法的相用。

  神秀大师的偈颂:身是菩提树,心若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是从事修上讲的。也就是诸法的相用。我们不在事修上时时擦拭心灵的镜子,那么心镜何时才能放出“何处惹尘埃”的智慧光芒呢?况且末法众生障深慧浅,渐修尚且不足,还奢谈什么顿修呢?当然有顿修者是好事,但顿修者毕竟是少数。

  现今的学佛人,总要想找个捷径来修行,找个密法来证果。这种速求成佛的心愿,值得赞叹。但欲速则不达,一口不能吃个胖子,一锹不能挖个井。大德说不急不缓不离道。我们先要通过文字般若,把佛所说的缘起性空的道理搞明白,这样才能在一切缘起法上,通过观照般若来实修,放下你的妄想分别执着,最后证得实相般若。

  我们天天不在持戒修善上下功夫,一味只谈空洞的禅理,那是没用的。画饼不可充饥,望梅不能止渴。空谈误人误己,实修利己助人。南传佛教的泰国有一位大德阿姜查说:放下,是一个修行者一生反复训练的课题。修行人既不能好奇务怪,也不能好简恶繁。要脚踏实地真修实干,这样才会收到好效果。

  六、在家居士应如何修智慧?

  修行人以开智慧究竟成佛为目的。智慧从整体来说有根本智与方便智。没有方便智,就不能启发根本智。根本智是空性本体,方便智是空性的作用。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五度如盲,般若如目。就是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如果没有智慧的引导,那么这五度就如同瞎子一样。下面举几个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

  华严说:菩萨有十大魔业,其中忘失菩提心是最为突出的。菩提心简单说就是发成佛度众生的心,欲出离三界火宅的心。不发此心,修一切善法皆是人天福报,不出三界。佛说三界是魔乡,苦不堪言。发菩提心是佛法与外道的根本区别。外道包括歪邪之道,但不是所有外道都是歪邪之道,人天善法不究竟,不能了脱生死,终究被魔王控制。做为佛子,应发出离心,不应贪恋这个五浊恶世。而今有些人,不明佛理,不学经教,更不用说发菩提心了。整日为求人天善法东奔西跑,跟着他人后面喊着修人间净土。人间若有净土,佛陀为何让众生跳出三界火宅,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要立地成佛度众生,你修到法身大士否?若修到便无话可说,十方世界任由往来,处处都是净土,若没有,为何不修这个一生成办永不退转的净土法呢?经言不历僧祈获法身。有此易法不修,为何偏要三大阿僧祇劫修行呢?别让眼前人天福报遮住眼睛,发菩提心吧!

  药师经说众生有九种横死,其一是有病不看医生,“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便生恐动,心不自正,卜问觅祸,杀种种众生,解奏神明,呼诸魍魉,请乞福佑。欲翼延年终不能得,愚痴迷惑信邪倒见,逐令横死。入于地狱无有出期”。佛在经文中说的明白,有病应看医生,不可信邪魔外道,求助鬼神,其结果是害人害己。现今有人说什么有病不看医生,去求鬼神治病,鬼神尚在三恶道中受苦还没解脱,岂能管得人天之事?

  有病应看医生:一是世间医生,学佛应与世间科学圆融,佛教五明当中就有医方明和工巧明,指医学和科技。四事供养中也包括饮食衣服卧具医药。

  二是有病应求诸佛菩萨加被,这是出世间医生,关键要至心忏悔。发愿以后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如此才是正道。你若不听佛语,信他人胡言乱语,堕三恶道,后悔晚矣。阿弥陀佛。

  东北有一念佛道场,周一至周六念佛,周日做三时系念。一六念佛时,人寥寥无几,且都是老弱病残,做系念时则一百几十号人。天上人间培福为大,生死海中念佛第一。而今人好做经忏忽略念佛,可不悲哀。佛陀时期并没有这些忏法,而是后人为引众生信佛,方便拼排则有如此众多忏法而已。慧律法师说大乘佛法至命弱点,就是方便太多,导致有人把方便为究竟。现又有法师讲:不把个人冤亲债主超拔干净,则不能顺利修行,更不能往生极乐世界。这种说法违背佛理。经言众生罪业若有形象,则尽虚空不可容纳。百千万劫所造罪业,是用几场经忏就消除了吗?忏悔要从心做起,心若灭时罪亦亡,心灭罪亡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不忏自心,心外求法,依靠外缘除罪业,无有是处。经忏是方便引导初学者入门,是造佛家弘法气氛,不可执著。现今佛子大多去赶经忏,去搞人天福报,真正参禅、念佛、研教者寥若晨星。大陆佛教是否有一天会被经忏和求人天福报所代替?请深思。

  以上这三件事例就说明了学佛如果没有智慧,那是一事无成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