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秘诀与修行方法


   日期:2018/1/3 12: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99 04 25早餐开示)

  讲经要注意仪态,《内典讲座之研究》所要求的条件,一定要做到,有缺点要不断改进。在录像室讲经,与现场讲经不一样,目光注视摄影机的镜头,就是注视收听的大众。但也必须常常要顾及到现场,虽然顾到全场,目光最好也能保持中正,才显得格外庄重。头一定要抬起来,所以讲稿要熟悉,若不熟常低头看讲稿,这给听众不好的印象。最好同学们能在一起研究讨论,察觉自己的毛病难,看别人的毛病就容易,所以互相研究讨论能帮助自己进步。

  现在大家练讲都是采取《无量寿经》,这是一桩好事情。世尊告诉我们,将来佛法灭尽,《无量寿经》还留在世间一百年。实际上,这就是说末法时期的众生,唯有依本经、净土法门能够成就,能帮助众生脱离生死轮回,往生净土,一生成佛;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法门。净土宗的典籍「五经一论」,这是必修的功课。若还有能力、时间,也应当要多看古今大德会集净宗的注疏。像蕅益大师编辑的《净土十要》,和现代毛凌云居士编的《净土丛书》,内容搜集得相当丰富,分量也很大,值得专修净业的同修,做为很好的参考数据。

  要成就决定是一门深入,一门深入不是指一生专门读一部经;专读一部经是修定,修定的目的是开慧。可是现在人修定,说老实话,不能开慧。古人修定能开慧,现在人修定不能开慧,原因是分别、执着没放下。古人能放下,现在人放不下,所以就不可能开慧。那要如何帮助自己开慧?广学博览是一种方法,能做为开慧的增上缘。广学博览会集在自己主修的这一部经上,还是一门深入。《华严经》上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自己依旧专修一门,专弘一门,一门就是一切门,一经就是一切经。当然这不是我们现前能做到的,可是我们要明白此理,把心定下来,专攻一门。涉猎的范围,与这一门相关的先阅读,能帮助你解得更深、更广,也帮助你宣扬此经。所以初下手,「五经一论」都要看,对于净宗的修学,才能逐渐拓开心量。但那仅作为助修而已,主修仍是一部。若选《无量寿经》为主修,其余五种就是助修;若《普贤行愿品》为主修,其余五种就是助修。

  过去弘一法师教导知识分子,学佛从《华严疏钞》入门。《华严疏钞》用现在话来说,就是佛学概论。不论修学任何一种学科,都要从概论学起,首先了解全貌,然后在其中专攻某一部门。但现代人的根性,和古人相差很远,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一部《疏钞》的分量很大,要熟读、研学,不是短时间能做到的。

  所以,清凉大师将《四十华严》最后一卷别行流通,即《普贤菩萨行愿品》,这是《华严经》的纲要、总结。既然是《华严》的总结,若对于《华严》完全不了解,如何能总结?对于「十大愿王」,若不读全经,如何能了解!我们现在没有读全经,这一点粗浅的常识,只是从古来大德们的批注里看到的。

  而《华严》对我们的确有好处,有真实利益。西方极乐世界人人都学《华严》,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世界,凡是往生极乐世界之人,个个都是普贤菩萨。《无量寿经》一开端,「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就说明了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修普贤行。普贤行与其他的菩萨行有何不同?普贤菩萨念念是尽虚空、遍法界,念念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服务。其余大乘菩萨服务的对象是一个大千世界、十个大千世界、或一百个大千世界,没有到尽虚空、遍法界。这是普贤菩萨跟一般大乘菩萨不同之处。

  不论是大乘佛法,或小乘佛法,有我、我所就不得其门而入;佛法虽然广大,但入不了门。不能入门的原因是自己有障碍,此障碍就是「我执、法执」。入门就是见性,见性就是见法界,也就是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就在面前,你不能了解,原因就是「我执、法执」这两种障碍,使你无法契入,无法了解。你若想入佛境界,想明心见性,此障碍不除就做不到。

  佛家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是去障碍的法门。我们今天采取「持名念佛」的方法,但是念佛的人很多,真正将障碍去除而功夫得力的人很少。最重要的原因,是对于佛号的真实义,了解不够透彻。第二个因素,烦恼起现行时,佛号提不起来。这就是对于佛号不够熟悉,还是相当生疏。古德说,念佛人要功夫得力,一定要把生处转变成熟处,熟处转变成生处。妄想习气是熟处,佛号很生疏,所以念头一起都是烦恼。这就是教我们把生熟换一换,在一切时、一切处,心里一起念就是阿弥陀佛,把佛号变熟,把烦恼习气变生疏,功夫就会得力。

  所以下手之处,分别、执着要舍弃。我常劝同修,要舍弃对世间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控制的念头,是与生俱来的烦恼,是无量劫来的习气,总是想管别人。更严重的是占有,据为己有,这是生死轮回的根本,这些念头要舍弃、要放下。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绝对没有控制、占有的念头,只有牺牲奉献。牺牲也是随顺凡夫而说,佛菩萨为一切众生服务,任劳任怨,决定没有自己。佛菩萨跟凡夫的差别就在此地。

  大家要细心去体会,认真学习,这一生就不至于空过。真正向佛菩萨学习,这叫学佛。自己修学有心得,讲经才有味道。没有契入境界,讲得再好,没有余味。因为讲的都是别人的,不是从自己自性领悟中流露出来的。从自性领悟中流露出来的还是浅,完全从自性自然流露的就深了,这都在自己平时用功。

  以后你们回到自己的道场,应当是每天至少要讲经一个半小时,最好能讲两个小时,不能间断;每天念佛至少八小时,这一天就没有空过。你只要发这个心,自然得一切诸佛如来加持,不怕没有智慧,问题就在自己肯不肯发心。喜欢讲,讲十年、二十年,哪有不成就之理!讲经也是修三昧的一种方法,「言说三昧」。希望同学们都能够认真努力,自己勉励自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放下)(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放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惟觉法师: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