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福德资粮概说


   日期:2018/1/6 14: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十九集 福德资粮概说

  张正圜老师 主讲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收看正觉教团《学佛正知见系列》讲座,在这一系列的节目中,我们将为各位提供最正确的学佛正知见,希望您能每天抽出三十分钟的时间,仔细聆听我们正觉教团的老师们,为大家所开示的修道法要。今天这个单元,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大乘见道所需的福德资粮。

  各位菩萨,我们都知道,大乘菩萨的入道之门就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之后,才能进入大乘佛法的修道之门,也才能开始内门广修六度万行。然而在求明心见性之前,除了必须建立正确的佛法与禅法修证知见以外,还要锻炼参禅所应该具备的功夫,以及具有简择真正善知识的能力,并且还要培植福德筹集见道资粮。也许有人会问说:“要求大乘见道明心见性,为什么一定要培植福德资粮呢?”各位菩萨,我们打个比方,各位就会比较容易了解。譬如说,我们想要盖一栋像台北101那样高的大楼,那么请问大家:“我们是不是就直接盖最上面的那一层就可以了呢?或者我们可以从第五十层开始盖起呢?”相信大家都会摇摇头说: “欸,你是不是在开玩笑啊!”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房子想要盖得多高,地基就得向下打得多深。绝对不可能是要盖一百层的大楼,却直接可以从地面上盖起,而不用向下把地基打好的。

  各位菩萨,就像是这样的道理,您在佛道上的每一分证境和证量,都必须有相对的福德资粮作为基础,这样才能在佛菩提道上有扎实稳固的基础,也才能一步步的往前推进而没有障难来遮障我们。弘法多年以来,我们看到许多退失的现成例子,虽然说会退失的人原因很多,但如果仔细的归纳起来,其实不外乎都是因为福德资粮不足所导致。因此,我们特别要利用三集的时间,来为各位详细的说明,如何来筹集大乘见道的福德资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打下稳固的佛道修行基础,以期能早日的修学正法,迈向正确的成佛之道。

  想要培植福德、筹集见道资粮,最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归命三宝,要供养三宝。所谓三宝,就是指佛、法、僧三宝。我们如果能够以至诚心来归命三宝,来供养三宝,一定可以获得无量无边的利益,并且能够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和摄受。假使有人想要求明心见性,但是却不归命三宝,也不供养三宝,而说他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来悟入,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明心见性,乃是 释迦世尊以及诸佛菩萨成佛之钥,假使不信有三宝,不能依止三宝,不至诚恳切的供养三宝的人,怎么可能获得成佛之道的入道宝钥呢?因此我们说:一切佛子,假使想要进入大乘见道,想要明心见性的话,首先应该要归依三宝,要供养三宝。

  我们在归命三宝、供养三宝之后,接下来应该要广结善缘,修三福净业,并且要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行十善业道、行三种布施以及菩萨六度等等。佛世尊在经典当中,常常开示我们要孝养父母的重要性。譬如在《杂宝藏经》卷一云:【诸比丘当知:于父母所,少作不善,获大苦报;少作供养,得福无量。当作是学,应勤尽心奉养父母。】又譬如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的〈报恩品〉云:【世间一切善男女,恩重父母如丘山,应当孝敬恒在心,知恩报恩是圣道。……若人至心供养佛,复有精勤修孝养,如是二人福无异,三世受报亦无穷。】综合前面这两段经文的意思是说:世间一切的人,如果有人对父母稍作不善,不恭敬孝养父母,那就会获得很大的苦报;相反地,如果能对父母稍作恭敬供养,就能够获得广大的福报。父母对我们的深恩大德,可以说是“恩重如山”,无以为报啊!因此,我们应当在深心当中常常系念父母的恩德,并且要能够知恩、报恩,这都是佛子们所应该努力实践的法道。假使有一个人,以无比至诚的心来供养佛陀,另外一个人,努力精勤的来孝养父母,佛说这两个人所能获得的功德,没有丝毫的差别,未来世所能获得的福报同样都是无量无边。

  由以上的说明我们就可以知道,孝养父母乃是一切佛弟子,都必须要躬身实践的首要之务。甚至于 世尊也曾经这样告诫过阿难尊者。《佛说睒子经》卷一云:【佛告阿难:“吾前世为子仁孝、为君慈育、为民奉敬,自致得成为三界尊。”】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世尊告诉阿难尊者,说 世尊在过去世为人子女的时候,非常的仁慈和孝顺;作国王的时候,也是慈悲的护念百姓;作人民的时候,则是奉敬长上。因为这样不断累积福德的结果,所以今天才能成为三界至尊的人天导师、佛、世尊。也就是说,世尊在过去无量世当中孝顺父母、奉养父母,才能获得三界至尊----成佛的果报。

  各位菩萨,我们想想看,三界至尊的佛,对父母尚且都能这样的恭敬奉养,何况我们一介凡夫想要求明心见性,却不需孝顺父母、奉养父母呢?绝对没有这个道理吧!我们从社会新闻当中,常常可以看见,有些人不仅不孝养父母,甚至于苛求虐待父母,或者诈骗父母的钱财,像这样的人,说是要来学佛,求明心见性,想要求解脱,根本就是缘木求鱼,不可能的事啊!因为人伦的基础尚且都无法作好,何况要成为菩萨,乃至要成佛呢!

  在谈过孝养父母之后,接下来,我们再来说明有关奉侍师长的重要性。各位菩萨,我们从小到大,不管是生活也好,求学也好,或是为人处事,莫不是因为师长的教导,我们才得以顺利的成熟长大。因此,师长对我们有恩,所以我们应当要:“给侍所须、礼敬供养、尊重戴仰。师有教敕,敬顺无违;从师闻法,善持不忘。”如果以佛法的修行而言,一个菩萨想要在正法中能够见道得法,全部都得仰赖师长的教导和摄受,不仅是悟前如此,悟后的进修更是如此。如果我们对师长的态度,都能够虔诚恭敬,那么对师长的教诲,自然也能够信受奉行,能够如法修学。假使能够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被慢心所遮障,修行自然就容易有所成就了。相反地,如果我们对师长不能恭敬奉侍,那么学法就没办法得力。有些人则是因为信心不足而不能奉侍师长,对师长起慢心,假使是这样的话,那么师长虽然有所传授和教导,我们也总是阳奉阴违,不能如法去履践,当然就会使得自己的道业从此停滞不前,没有办法往前推进。所以说,想要求大乘见道的菩萨,对一切教导我们世出世间法的师长,都要能够恭敬奉养,随顺师教。如果能够这样如实的做,那么慢心自然就能够渐渐的消除,当我们的心地渐渐转为调柔淳厚的时候,见道的因缘也就渐渐成熟了。

  各位菩萨,孝养父母、奉侍师长虽然是很简单的做人道理,但是要确实做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接下来,我们要继续说明慈心不杀对修道的影响。《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卷一云:

  【佛言:“人于世间,慈心不杀生,从不杀得五福。何等五?一者寿命增长;二者身安隐;三者不为兵刃、虎狼、毒虫所伤害;四者得生天,天上寿无极;五者从天上来下生世间,则长寿。今见有百岁者,皆故世宿命不杀所致。乐死不如苦生,如是分明,慎莫犯杀。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卷一)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在世间,如果能够慈心不杀的话,可以获得五种的福报:第一、可以增长寿命;第二、色身安隐少病痛;第三、不会为刀兵、虎狼或毒虫所伤害;第四、今生寿尽之后,可以往生天界,在天界寿命无量;第五、如果天福享完了下生人间,仍然可以得到长寿的果报。我们在世间常常可以看到百岁以上的人瑞,这都是由于他们宿世以来,慈心不杀所获得的果报啊。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见,因果是如此分明的显现,所以一切佛子都应该要小心谨慎,不要妄造杀业。对一般众生而言,有情众生都是“好死不如赖活”,每一个有情都非常的宝爱自己的生命,因此我们实在不应该去杀害其他有情众生的生命。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你们说有情都是宝爱自己的生命,我看不见得吧?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想要自杀不想活了呢?”各位菩萨,我们想想看,一个人如果不是因为爱自己,因为爱自己的五阴,那么受苦就受苦,有什么关系呢?又何必要以自杀来免去身心的痛苦呢?所以认真的说起来,自杀的人其实都是因为宝爱自己的关系,不希望自己的五阴受苦受,所以以为自杀可以得解脱。但是自杀真的得解脱了吗?事实上,自杀以后并没有得解脱,也不是一了百了,而是死了以后继续去三界六道当中轮转生死。更可怕的是,这种自杀的习气种子,会在下一世因缘成熟的时候,又会再次的生起现行,而不断的重复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各位菩萨,当我们知道这个道理以后,那么请问您:自杀有没有解决问题呢?您一定会知道,自杀并没有真正的解决问题,只是把今生的困境带到下一世,继续去面对而已。假使我们能够利用智慧去面对困境、接受困境、化解困境,这样就能够顺利的度过人生的难关,我们的福德与智慧也会在无形之中,往上提升一大截呢。虽然这是个题外话,不过我们还是希望借著这个因缘来传达这样的观念,希望提供给菩萨们作参考。

  话说回来,菩萨为什么需要慈心不杀呢?我们常常听到有些人会说“那些鸡啊、鸭啊、牛啊、羊啊,不就是生来就要给人们吃的吗?”欸!乍听之下,好像也有道理,但是我们仔细想想看:这些鸡、鸭、牛、羊,它们是什么呢?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它们真的是要来给人吃的吗?各位菩萨,其实这些鸡鸭牛羊,它们也都是如来藏所变现的喔!它们之所以会显现出这样的相貌,其实都是因为往世在当人的时候造了恶业,所以下堕到畜生道来酬偿往世的业果。意思是说,有情众生在三界六道当中轮回,无量世来,彼此都曾经互为父母、子女,或者是兄弟姊妹、亲戚朋友呢,今生我吃你,来生你吃我,如此辗转的吃来吃去,恩恩怨怨何有了期啊!

  菩萨之所以要慈心不杀,最主要的就是要断后有的业种。如果我们今生不去杀害众生,不去吃众生肉,就不会和众生结恶缘,未来生也就不会为了酬偿业果,而被他所杀、被他所吃。我们都知道,菩萨从大悲中生,生生世世常住世间行菩萨道,自度度他直到成佛。因此,菩萨就不应该与众生结恶缘,互相杀害。我们如果杀心不除,多行杀业,未来世难免会有五阴被杀的果报现行,甚至于互相欺凌,互相食啖,互相遮障,导致无法顺利的学佛,何况是要求成佛之道明心与见性的菩萨大法呢!因此我们说,一个想要真修菩萨大道的人,都应该要慈心不杀,要护念有情众生,这样才能免除未来世的不可爱异熟果报。

  接下来,我们再继续来说明修集福德资粮的第二部分,也就是如何行十善业道。各位菩萨,相信大家都知道,菩萨如果要成佛的话,就必须要行菩萨道,要行菩萨道,就必须要先求明心见性,唯有明心见性之后,才能渐次的修行而成就佛道。也就是说,在漫长的修道成佛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有许多善缘的帮助,才能减少修道过程中的障碍,也才能渐次的圆成佛菩提道的修证。菩萨为了使成佛之道得以顺利的进行,减除修道过程中的障碍,因此,每一位菩萨都应该要勤修十善业道,以迅速增长自己的福德资粮。

  接下来,我们先来说一说佛陀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的由来,以及这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和这十善业道之间的关系。《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修三十二相业品〉云:

  【菩萨摩诃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为围绕。……菩萨常于无量劫中,为诸众生作大利益,至心勤作一切善业,是故如来成就具足无量功德;是三十二相,即是大悲之果报也。】(《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

  这段经文里面所说的“摩诃萨”,是指大菩萨的意思。但是到底哪一阶位的菩萨才能称为“摩诃萨”呢?这在经典中会因时、因地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说法。譬如说,在《大般涅槃经》中说,眼见佛性的十住位菩萨就是菩萨摩诃萨;有的经典则说,开悟明心不退的菩萨,就叫做摩诃萨;有的经典则说,要入地了才能称为菩萨摩诃萨。前面这一段经文的意思是说,大菩萨们修三十二相业,每一相都要以百福德来围绕,才能成就三十二相的一一相。也就是说,菩萨必须在无量无数劫当中,为诸众生作大利益,然而这不是指在有漏有为法上所作的大利益。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菩萨所作的真正大利益呢?这当中包括了无漏无为法以及无漏有为法上面所作的利益,才是真正的大利益啊!

  至于这些大利益的真正内涵,我们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就在下一集中再详细的为各位菩萨作详细的解说,希望您明天继续准时收看。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说到这里。谢谢您!

  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正法       藏密)(五明学佛网:正法       藏密)  

 傅味琴居士:引导年青一代走正法路--欢迎上海居士和我的回 

 其它:浅谈正法久住(继平) 

 其它:试论听闻正法的重要性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24.正法、像法与末法 

 吴立民居士:东密与藏密 

 温金玉教授:戒律与社会的和谐互动是正法久住 

 陈星桥居士:以正法化导民俗 

 吴立民居士:藏密大圆满无上秘密图座心要传承记 

 其它法师:略论正法之精髓── 四念住 

 其它法师:佛教的社会责任(耀正法师) 

 郭元兴教授:藏密真踪 

 郭耀华博士:西藏密宗觉囊派(如来藏的形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