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美德、智慧、修养是我们处世的资本


   日期:2018/1/11 22: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美德、智慧、修养,是我们处世的资本。为对手叫好,是一种谋略,能做到放低姿态为对手叫好的人,那他在做人做事上必定会成功。

  谦卑是一种智慧,是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懂得谦卑的人,必将得到人们的尊重,受到世人的敬仰。“道有道法,行有行规”,做人也不例外,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人事事,也是符合客观要求的,因为低调做人才是跨进成功之门的钥匙。

  任何时候,情分不能践踏。主动吃亏,山不转水转,也许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又走到一起。若一个人处处不肯吃亏,则处处必想占便宜,于是,妄想日生,骄心日盛。而一个人一旦有了骄狂的态势,难免会侵害别人的利益,于是便起纷争,在四面楚歌之中,又焉有不败之理?

  一个人活在世上,目的是追求自己的幸福。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幸福是人们向往追求的精神与物质结合的东西,人们在得到幸福后还会不停地追求更高层次的幸福。所以只能说,幸福是人们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所有的人都渴望幸福,并追求幸福,但人们往往忽略了幸福其实只是点点滴滴的心灵感受。人,不管他物质生活充实或贫乏,只要他心里非常安详,就是在过着幸福的生活。不管他是处在什么样的地位,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如果心里紊乱不安,这种生活就无异是对生命的一种煎熬。

  人有了安详的感受,才是生命的真正享受,也才是真正在享受生命。所以唯有内心的安详,才是禅者所寻觅、追求的无价奇珍。耕云先生说:安详是永不枯竭的幸福泉源。内心安适,仰俯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仰俯无愧,心安理得,活得很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忍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

  内心安详是一种达观。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具有“万象皆空幻,达人须达观”的旷达胸怀,以他心直口快的个性,能屡遭坎坷而保持快乐,是与他身体力行“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临之而不惊”的生存哲学分不开的。没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又怎能有“也无风雨也无情”的境界。

  这种旷达超然、不为物欲所累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他真正悟透了“不患得,斯无失”的人生真谛,所以,他一生生活得无拘无束,清心自在,惬意安乐。做人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知道人生潮起潮落的规律,始终拥有平和的心态,永不丢失自己谦虚谨慎和努力勤奋的本色。

  顺境时能够正确对待别人的赞誉,逆境时能够冷静看待别人的毁谤,这样才能安然度过人生的困难境地,也不至于陷入骄兵必败的泥潭。不要身处顺境就张狂得忘了自己是谁,而一旦身处逆境就情绪低落,万念俱灰。否则的话,失败和痛苦肯定会经常伴随自己。

  与人争名逐利,不如守拙归园田的恬淡轻松;与人比权量力,不如度人自度的豁达明朗。人对于生死、得失、荣辱、富贵、贫贱等等不要看得过重,要克制、忍耐人性中的缺点,豁达地对待这些问题。懂得笑看得失、淡观荣辱的人,才是智者。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为人处事       谦卑)(五明学佛网:为人处事       谦卑)  

 万行法师:为人处事就是心灵的显现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谦卑 

 蔡礼旭老师:谦卑 

 常善法师:师徒关系中的修行-恭敬心、谦卑心成就自己 

 嘎玛仁波切:谦卑自省跪拜顶礼,亦如成熟的麦穗弯腰低头 

 星云大师:为人处事十二个法则,看完受益一生 

 道证法师:要练习修谦卑、称赞随喜的美德,我们时常在这种地 

 道证法师:凡夫散乱妄想心作决定,未必明智,不如谦卑恭敬一 

 净土法门法师:我处处处谦卑,可是很多人笑话我,说我好欺负 

 嘎玛仁波切:发自内心的谦卑很重要 学佛越久,就越要谦卑, 

 夏坝仁波切:为人处事,难在把握一个“度” 

 蔡礼旭:“满招损,谦受益” 一定要长养孩子谦卑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