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太桥旦曾堪布:到底是在学佛还是在学魔?


   日期:2018/1/11 23: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文/太桥旦曾堪布

  良药的作用是什么?当然是治病救人,但如果没有对症下药,良药很可能会沦为毒药。

  同样,佛法的目的是什么?是消除烦恼、解脱轮回。

  如果学佛之后反而增加了烦恼,导致修行人更深地陷入轮回,佛法就沦为了魔法。

  魔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就是让我们增加烦恼、中断修行、继续造业。

  值得警惕的是:对于一位佛弟子来说,佛法很容易沦为魔法,这并非危言耸听,在现实中有很多表现。

  例如,有些人在没学佛之前,保持着简朴节约的生活习惯,基本能做到少欲知足。但是学佛之后,反而添加了一种贪欲——佛堂要富丽堂皇、法器要精美昂贵、供品要美味丰盛等。

  还有一些佛弟子进入另一个极端,学佛之后,对所有生活享乐一概排斥,穿着也不修边幅、邋邋遢遢,也从不参加亲人朋友的聚会,从不看电视,从不旅游,看到别人出国旅游、穿名牌、吃大餐,立刻就心生反感,学佛越久脾气越坏。

  这都是佛法沦为魔法的表现。

  修行要保持中道,不可偏入极端。

  就像火车轨道一样,两条轨道的宽窄、材质、承重力必须统一,火车才能安全行驶。如果两条轨道时粗时细、忽宽忽窄,一定会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

  还有些佛弟子对持咒、修法的数量非常执着,却忽视修行的质量,没有努力减轻私心、对治烦恼和我执,这也是一种偏差。

  所以我们要随时反观自心。

  比如我们正准备磕大头,开始之前要观察一下:磕大头是为了利他吗?是为了成佛度众生吗?

  如果是,那就继续磕头。如果发现只是想减肥,那就马上站起身来离开佛堂。

  还有这样一种现象:某些佛弟子学佛之后,自己的家人并不信佛,于是他跟家人的关系就难以保持融洽了,轻者会觉得无法沟通,重者则会鄙视家人,甚至常对家人发脾气。

  比如自己正在念佛、持咒,家人过来闲聊,于是就会说:“不要跟我说话好不好?没看见我在持咒吗?”

  如果发现饭桌上有荤菜,就会责备家人:“今天是殊胜日,你们怎么能吃荤呢?”然后把脸拉得长长的,一顿饭一言不发。

  一位合格的佛弟子不应该总去训斥不信佛的家人,而要做家人的榜样,这叫作“以身弘法”,这才是如法的行为。

  佛陀是三千大千世界的导师,他说的每一句教言都能令我们深得法益、心生感动。为什么?因为佛陀自身做到了百分之百,对我们的要求不到百分之一;而我们只做到了百分之一,对家人的要求却是百分之百,这就是把佛法变成了魔法。

  还有些人学佛以后,我慢反而增长了。

  比如说,我们每天都能持咒、念经、做功课,毫无懈怠,不抽烟喝酒、不吃荤、不玩手机、不打麻将。于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对于好吃懒做、抽烟喝酒、玩游戏、打麻将的人心生蔑视,觉得很厌恶。

  这就意味着——我们虽然跳出了懈怠的误区,却掉进了我慢的陷阱。

  再比如说,我们修学了金刚乘,看到修习显教、小乘的佛弟子,马上就产生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看到显教的修行人敲木鱼,我们就会骄傲地拿出密宗使用的铃杵;

  如果我们正在修持大手印仪轨,遇到正在修持四加行的师兄,心里就会有些轻视。

  ……

  这些言行都意味着把佛法变成了魔法。

  社会上还有些人打着佛教的名义招揽生意,或者给普通商品贴上佛教标签,成倍提高商品的价格。或者竖起佛法的幌子招收信徒、聚敛钱财、中饱私囊,这当然更是把佛法变成了魔法。

  给大家说一个比喻:

  古老的天然红珊瑚属于贵重珠宝,常常以克数为计量单位来出售,价格非常昂贵。

  于是有些不法商人施展高超的技法,往珊瑚的缝隙里塞进一颗铁螺丝以增加重量,并涂上红色掩人耳目,然后卖给顾客骗取利润。

  如果我们学佛之后,反而增强了自私和我慢,就像在珊瑚里藏进铁螺丝一样,这就是把佛法变成了魔法。

  从更深的层次来说,正如《华严经》所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大乘佛法以菩提心为根本。如果我们日夜不停地闻思、布施、持戒、诵经、念佛,甚至能舍弃一切,长年住在山洞里闭关修行,内心却忘记了菩提心、失去了菩提心,那么这些善行就会成为魔业!

  这是衡量佛法和魔法最严格的标准。

  因此,身为大乘修行人,我们要时时观察自己的发心与言行,常常反躬自问:自己到底是在学佛还是在学魔?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法       太桥旦曾堪布)(五明学佛网:佛法       太桥旦曾堪布)  

 吕澄居士:佛法与世间 

 济群法师:修学佛法的基本认知 

 济群法师:佛法修学次第的思考 

 黄夏年教授:佛法本身最有科学精神 

 黄夏年教授:佛教是反科学的吗:佛法本身最有科学精神 

 楼宇烈教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楼宇烈教授:大乘佛法的悲智精神与人间佛教 

 赖永海教授:佛史略览与佛法概观 

 洪修平教授:从“念佛禅”看弘一法师修习念佛法门思想 

 从“闻、思、修”趣入佛法(二) 

 从“闻、思、修”趣入佛法(一) 

 佛法在科技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