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如珊瑚一般,留一段光鲜绚烂而又坚固美丽的传奇


   日期:2018/1/15 11:1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珊瑚都是海洋动物死亡后留下的痕迹,珊瑚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死亡,珊瑚是珊瑚虫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新的珊瑚虫在老的珊瑚上继续生存,分泌出的物质从而被生死不断的叠加,一枝很一般的珊瑚,就可能要千百年才能形成,形成和堆叠的速度非常的缓慢。所以珊瑚从形成角度来说是造价昂贵的,一代珊瑚虫从生到死也不能令珊瑚整体发生明显的增加,所以我们能看到一个较大体量的珊瑚就要知道,这绝对是承载了众多生死而成就的,和修行是一样的,不是一辈子就能修成的。

  往往很多人学佛会非常急切,总想我一定要马上明白这个道理、我要彻底地知道、我要完全地理解,这种想法绝对都只能算是妄想层面。亦如我常常提醒各位:任何一部经文都是佛对九法界众生宣讲的!下至地狱众生,上至诸众菩萨,如果我们上来就说我懂了,只能说这是相似的懂,而不是绝对的懂;绝对懂,必定要达到佛的层面,佛才能绝对懂得一部经文的趣入和奥义。我们试图去理解、去体会佛教的经典,正是源于此内容是九法界共尊同修的内容,在其中越多地去挖掘、越深地去体会、越扎实地去理解,会帮助我们更近一层、成长一点,所以注定这条路不是一挥手就可以成就的。

  如达摩祖师到中国宣讲的禅法讲求顿悟,而《法华经》更是圆顿,是顿悟中的极品级别,是顿悟中最高等的。要顿悟的是什么?圆满顿悟的是什么?就是这个自己是谁的问题!所以禅宗里有一个传统话头“未生我时本来面目”,我没出生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呢?当然绝对不是这辈子没出生,那么上辈子是什么样?这是错误的;而是我完全没有投生到轮回的时候,那个我是什么样的?没有以任何形态出现在生死里,这个时候是什么状态?各位学佛了,必然知道那就是自性状态了,就是类似于各种圣位的状态,到底是在什么阶段就要因人而异。所以顿悟的就是这个事情,圆顿的也是这个事情,只是圆顿就更加圆满和究竟。

  而顿悟这个事情是真实可得的吗?这个话说来就要延伸到累生宿世的修行上了。就如群里有一些同修,据我所知是在过去生修行禅宗路数的,所以这辈子学净土啊,觉得契入的好像有点隔阂,总会在内心深处、驾驭心神的部分上,自然不自然地运用禅宗的路数,这些部分就是很微细的事情,各位当故事听就好了。虽然以念佛的方式,却以禅宗为心法,这个就不那么配套了,这个净土走得会偏空,就很不容易达到获得真实加持的体会,所以信心也偏脆弱,虽然可能因为见解很高大上,但是禁不住打击和磨练。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学佛了,建立了很高大上的解悟,但是却很难有收获和前进的原因!就是信的地基不扎实,没有确切扎实的事项推进,这个信再坚定都是纸上谈兵,禁不住风吹雨打的。

  所以如各位要扎实落实净土修学,针对净土的愿和信是不可以和其他宗门类通的,更不可以拿其他宗门的信愿作为净土宗的信愿,这是非常深度的一个混淆。在修行前中期是很难察觉的,若你荣幸,能走到修行的后期,这种影响就会非常强烈,这就像拿错了钥匙非要开这扇门一样,会很隔阂,乃至没有进步后,会对整体产生疑惑。这就类似四禅四天的天人一般,以为自己达到了,这是不行的。

  学佛不是一辈子的事情,看经文就会发现,佛为菩萨、罗汉授记也是经历漫长劫数,《地藏经》里为主命鬼王授记当得做佛,一百七十劫这已经是非常非常快的了。《法华经》前面有很多授记的例子,各位看一看就知道,哪一个都不短。成就圣位到成佛还需要很漫长的努力,况且还有没成圣位要达到圣位的一步台阶,所以这个事情就不能急了。

  我过去遇到一个人非常地傲慢,说上电视百家讲坛的那些人都不如他,又是这个乱说,那个瞎讲,不懂历史,不懂文化。我很惭愧遇到了这样的人和我同车,而且因为某些因素调换到我旁边的座位,所以我忍受他的这些如炮火一般的言语。知道我学佛所以他和我攀谈,但是可能我执著很重,觉得如果他的这个傲慢除不去,这个人是不可能扎实学佛的。所以在和他的交谈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干死他的傲慢。

  所以说这个开悟的事情,大略是两百万人中能有一个人开悟这就算是非常不错的比例了,我把这话说完,他就兴奋了,因为他可能想当那两百万中第一,这个傲慢习气就跑出来了,他就问如何开悟。我说过去分享《心经》的时候,有一个同修当下开悟,开悟的当下和之后几天的状态是不可描述的,这是经文里没有记载的,各位当知这是秘密的部分不宜宣说,你到了就是到了,没到就是没到,你是编不出来的,就算抄袭你都没地方抄袭的。

  对方听后就非常想知道《心经》到底说了什么?我说这260个字说是很短,但是想说明白到底说了什么,很抱歉我没办法一句话告诉你,如果我能一句话告诉你,观音菩萨也不用花260个字告诉舍利弗了。如我说的少于260个字就涵盖了心经的全部内容,那么决定是对观音菩萨的一种碾压和侮辱,这个事情我根本没能力做到;如果这世间有人能做到,各位可以寻他学习,但是我肯定是做不到。

  说这位听《心经》时开悟的同修,他也是宿世累生的修行人,不是就这一辈子偶然遇到佛法的,你能这辈子遇到佛法,没有之前接触佛法的远因,现在是不可能遇到佛法的,这很简单。所以当你们远道而来进到这个幻海迷局群,我知道你们都是过去久修佛法,可能有的人是宿世前为高僧名宿,乃至有的人更是为佛法贡献很大,可是出轮回与否和你对佛法的贡献不挂钩的,这些和福德福报挂钩,和出轮回不挂钩。

  就像念佛往生的事情一样,你不念,佛自然不接引你,就这样简单。所以修行是个人修个人的,没人能代替别人;如果别人能代替你,佛不慈悲,如果他们真慈悲应该代替我修行,我不用这样苦的轮回在生死里;我现在还在轮回中,就说明这是他人不能代替的,所以各位不要责怪佛菩萨。

  修行就如珊瑚一样的,你要不断地努力,一生又一生地修行,不断地接续着,才能在某一天枝叶参天,才能在某一生终于露出水面,亲自见到阳光。

  所以顿悟其本质就是渐悟的叠加和累积,渐悟的数量成为顿悟的质量。只是我们可以粗暴地理解:这一生希望就是那一个能露出水面的一生,这一辈子的努力,希望能达到跃出的临界点。所以古人的顿悟,是他累生修行积累,通过不断的努力突破了临界点,从而真正展现出过去努力的价值。

  圆顿的圆在哪里?就如我粗暴的说:你们都要发愿往生极乐!这就是圆顿了,就是这一辈子就是最后的一辈子,这一生的努力后就是脱胎换骨的华丽转身,这就是圆顿的开头。如果我们都能拿到这个圆顿的开头,也自然会在合适的时候拿到圆顿的结果,就如《法华经》取莲花做比喻,花果同时、花现果具,你拿到圆顿的开头,就当拿到圆顿的结果。

  我们可以不去觉悟各种各样的事情,也可以不去深入理解体会教义的深邃境界,你要把往生的事情做扎实,这些就都不需要去做;但是如果想把往生弄扎实了,经文教义不了解,如何做?怎么做?怎么是对、什么是错?如何是契合、如何是攀缘?这都不清楚,往生的事情,你也肯定模棱两可。

  就珊瑚比喻为圆顿,那么珊瑚的不断生死堆叠,这是代表我们修行的不断付出和努力——一生又一生,一世又一世,一部经文念了几百年、几十生,终于这种努力在某一生达到临界点,突破之后珊瑚就跃出水面,之后就死亡了;而潜藏在海水下的还在继续生长,所以我们如果可以出轮回了,自然不需要再贪恋这个轮回的色身,更不需要为此色身而非常的忙碌和操心,因为这个方向是错误的。

  如果各位此生往生极乐,你们无量劫的轮回到这一生就可以终结了,这种不断延续生命的意义就可以彻底消失了;亦如珊瑚一般,最后留下光鲜绚烂而又坚固美丽,亦如你的故事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当他人诵读到你的故事,会浮现笑意,这种精神层面的传递,超越了物质的约束和局限,更通过佛菩萨的广大平台传递到更为遥远、更为广阔、更为众多的听众心里,从而在他的心中萌发一个你故事的芽苗,他们寻着你的足迹和光辉,终将走到共同的终点。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修行)(五明学佛网:学佛       修行)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在家修行怎么用功 

 傅味琴居士:修行要明理 

 傅味琴居士:不改变习气,修行修不起来,证果证道就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