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超越浑浊的心念,直出生死,了然超脱


   日期:2018/1/16 14: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说阿弥佗经》云:“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五浊中的众生浊。众多因缘和合而生的事物也是很浑浊的,这里依然分内浊和外浊。内浊是我们七识的浑浊,就是行阴的浑浊,外浊是外在的山河大地等无情众生和有情众生的浑浊。因为我们都有内在的浑浊,所以才会招感到有众多外浊的环境,遭遇承受这种种的恶浊事物。

  1.什么是行阴

  行阴略难察觉,因为隐藏在想阴粗重的意识流背后,是比想阴要微细很多的意识流,如果我们对自己想阴的意识流都无法察觉、无法观察、无法及时发现,却说能意识到有行阴,有七识这不现实。

  当我们说“五蕴皆空”的时候,这是《心经》里的句子,非常有名气的,可是这五蕴都不能发现,如何能知道有五蕴的存在?对我们而言知道五蕴,也仅是知道有这个名字,其真实意义并不重要。各位要晓得这是修行境界,能发现有五蕴是要有强大的观力才可以实现的,而想拥有强大的观力,就要有配套的强大定力,而强大定力又需要有配套的足够强大的清净戒行,于是说五蕴如何如何,这五蕴的发现尚且难之又难,没有足够的修持是没有资格探讨和评论的,所以对我们而言说这些修行境界多是人云亦云而已。

  五蕴都无法观察,说五蕴空,这境界就更高;说“五蕴皆空”这个观的工程量就相当强大,几乎是天文数字一般的大工程,所以在修行境界上来说:差一丝毫,那是要经历非常久的真实修持才有可能拉近的。而如果走错了方向,寻错了路,这一丝毫的修行境界,对很多人来说就是隔山隔水隔世界一般遥不可及了。经文里佛陀说“理可顿悟”,但是“事要渐修”,道理可以一瞬间明白,比如五蕴皆空我们都听过,知道色受想行识这五个老帮子都是虚妄的,可是做一下试试就发现:色阴能做到吗?对自己的坚固认识,对色身的坚固认识,对物质现象的坚固理解,我们能放下看破,放开乃至驾驭吗?

  到了行阴这就真得不爱说了,说了也不得利益,我们勉强理解个大概就好。行阴是什么意思?经文中说到“犹如野马,熠熠轻扰”,这是如同辽阔的草原,远远的看到一群野马,远到已经看不清是野马了,可是通过马毛的反光,可以看到一片反射的光点,熠熠闪烁着,我们看到这种闪烁的光,就知道这是一群马在经过。

  2.行阴的误认状态

  行阴的微细状态也就如这种远处闪烁的光点一般,很难企及也很难去观察。再如现在我们在电视电影等视频里看得到快镜头,比如一条江河,播放足够快的时候就会发现江河的水面完全是平的,就算有船划过也没有任何反应,这种船划过就像是行阴的奔腾不息。而我们观察到的水面的平静,就是我们的观察能力了,也就是我们的观察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观察到水面的平静,却很难观察到划过的船只,更难观察到水流的波浪。观察不到就会认为是平的,是清净的,所以在修行境界中,往往很多时候都会出现这种误认的状态。

  这种误判在修行中几乎充斥每个角落和每个阶段,看《五十阴魔》就会发现怎么能有那么多错误?前面已经那么厉害了,可是还是错误,就算犯了那么高级的错误,还会在后面犯非常低级的错误。各位可要知道,修行境界可不是我们理论上说的高低境界,这一层山水足够让人迷失其中了。因为内在的七识不断奔流着这种熠熠轻扰一样的意识流,经文里佛陀取名为“幽隐妄想”。隐是隐藏不容易被发现,幽是幽暗。就像在幽暗的环境里隐藏的东西,本身在幽暗里就很难发现东西,何况还在隐藏着,这几乎是看不到的。而我们却时时刻刻都在承受来自七识的扰动,可是我们却毫无察觉,这种对生命认知能力的低下,让有情众生深陷在虚妄的囚笼。

  3.行阴的意识流就是种种心念

  整个六道就是一个虚妄的局,就像一个六层楼一般,你认为一楼是真实的,那么直到六楼就都是真实的。如果自己在一楼,认为一楼是真实的;但是不认为二楼是真实的,这种认知能力更差。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学佛人还在一楼里纠结二楼是否存在,乃至猜测三楼会是什么情况,或者研究一下六楼。在一楼有在一楼的原因,如果一楼是真实的,那么六楼必定是如此真实,所以一即一切,一楼即是一到六楼的全部缩影。如果我们能把脚下这一楼弄明白,也就是根植于当下的生命历程,研究明白这一段生命的要义,一楼到六楼也都是如此而已,只不过住在二楼有了不同于住在一楼的原因罢了,在二楼有了不同于一楼的风景罢了,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区别。

  如此这般是什么境界呢?一即一切,反过来一切即一,再推开就是小中见大,倒推过来就是大中现小,不相妨碍,不相凌夺,共存共生,同在同现。所以一切世界四土众生,完全都是一心展现。上至诸佛等妙觉大菩萨,到大乘行者诸圣位菩萨,到辟支佛阿罗汉,天道乃至地狱,整个十法界分存于四土中,而这十法界也好,四土也罢,完全都是一心现前,除此之外,别无其他,无有六道,无有轮回,无有生死,无有高下分别。

  此一心觉正净便是佛境界现前;此一心妄想一动就是诸菩萨的变异生死;此一心继续向下摇动,更甚就有了辟支佛和阿罗汉的诸般境界;再向下动了贪离心则招感呈现天人境界;动了契嗔之心则招感阿修罗境界;这心有了欲念贪爱则受胎卵身命;有了贪嗔痴三念对应展开三恶道境界。就像我们现在可以上网搜索任何东西,但决定于我们的搜索词条是什么,搜索风景、医院、美容、健身、娱乐,搜索什么会出什么,这个搜索的词条就如动了的那个心念,被搜索展现出来的种种内容,就是招感而来的种种对应境界。

  当我们面对百度的时候,各位想一想要搜索什么呢?当这个心里释放了某个念头,对应境界则展现开来,推延下去成为漫长的生死轮回路,所以学佛到某个阶段,就会很注意于观察自己的内心,这内心到底释放了什么念头?于是阿罗汉就很会约束内心,知道了十二种心念会招感十二类生,会跌入六道轮回,所以阿罗汉看心很紧,他自然不会入轮回;如果他需要入轮回了,只需要调整心念,动某一个心,招感对应境界,进入对应环境,承受对应的生命状态,这是主动轮回。

  对行阴来说,我们无法观察他,那么生死就不可能遏制,因为行阴释放的意识流是各种各样的,这些意识流说白了就是种种心念,当然也包括了种种妄想,这个深度如果都不能挖到,轮回是根本不可能出得去的。于是再继续挖就发现,岂止是行阴这样,在行阴背后还有一个识阴更隐蔽,识阴释放了更强大、更庞杂、更微细的意识流,断了七识没发现八识,以为自己能出轮回,可是背后推手还在,这轮回的车轮就会继续滚动下去。

  4.超越浑浊的行阴里的意识流,直出轮回

  众生浊就是因为内在行阴里的意识流太浑浊,这些念头都会开启对应的生命状态。这就相当于在七识这里,就如电影《X战警》的教授进入了电子大脑一样,每个小的屏幕都是一段即将和正在发生的生死,而这生死不是别人的,正是我们自己的。众生浊是因为我们正在和即将步入这些庞杂而又纷繁多样的生命历程。于是才说“我们和一切众生都是有缘的”,因为任何一个有情众生都是遍历种种生死,只是在这里我们有了一个短暂的接触,而在那里还有另一种接触,在另一个生死中或许就会有更奇特的生死接触,如此一来生死之苦不是我们想象和感受的那么简单和平直了。就如同一时间有几万个自己,在几万个不同的环境,遇到了相同或者不同的人事物,展开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和经历,这就是轮回路。

  所以要发心出轮回,不要再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了,不要再拖累众生陪同我们轮回生死,遍历痛苦煎熬,要发愿往生极乐,乘佛威神度生死河,过涅槃岸登般若山。这净土法门对末法的我们实在是太好了,可以依赖此路直出轮回,成就般若智慧,成就三不退,不管上根中根下根,不需要走通五阴境界,不需要观察到想阴、行阴、识阴,不需要战胜内在的诸魔境界,直出生死,了然超脱,岂不快哉?

  今天就到这,阿弥佗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众生浊       轮回)(五明学佛网:众生浊       轮回)  

 其它法师:六道轮回的问题(南亭法师)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三、在一座中经历轮回生死 

 演培法师:部派时代的轮回观 

 徐文明教授:轮回的文化渊源与精神意蕴 

 怖畏轮回恶趣苦 皈依三宝求庇护 

 宋智明居士:圆觉经直讲 第八章 轮回种性 示现方便 

 陈兵教授:“六道轮回”在心理学中怎么解释? 

 开愿法师:杂修一气谓世间法,轮回心仍造轮回业 

 黄庆澜居士:初机净业指南 成仙未出轮回 

 黄庆澜居士:初机净业指南 轮回之险 

 妙境法师:生死轮回 前世今生 

 其它:佛家的轮回学说(李润生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