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学到真实有效的佛法,解决生活中的烦恼和痛苦


   日期:2018/2/1 14: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普门品》云:“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这句话说的是,如果有人遭遇到了王难这样的苦恼逼迫,因此被判罚死刑,在临当行刑处死的紧要之时,因其称念观音菩萨之力,行刑的刀具会坏成一段一段的。

  1.难以避免的王难苦

  这句的结构和前文的结构也是一样的:当如何如何的时候,念观音菩萨,解脱这个苦难危急。本句里提到了一个较为少见的名词叫做“王难苦”。我们知道人生有种种的痛苦烦恼,其中有的可以避免,我们努力就可以不受这些痛苦;而有些痛苦是没办法避免的,是在你本人的能力范围里解决不了的事情,比如这个王难,和随后的陷入军阵中的兵难,这都是本人能力所不及的痛苦。

  王难就是国王颁布政令形成的苦难。比如秦始皇时期的兵役苦、徭役苦、赋税苦,国王这样管理国家,而作为升斗小民是没能力抗衡这种大范围波动的,就像有的人进到一个很大的行业里,整个行业不景气,他就说:我是否福报也不好呢?不然,应该行业状态好一点的。这就类似于这种王难苦了,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影响全局的,不能以此衡量个人的福报等等,所以遭遇到王难了,这也是很多时候不可避免的。

  举全国之力在做一个错误的事情,一个小民如何抗衡呢?在古代为了做好民众管理,会有非常严格的户籍制度,包括保长制、连坐制,及更苛刻的行伍制。几个家庭被捆绑在一起,除非有正常的理由,不然谁都不能少,不能缺,如果有人私自逃跑了,捆绑的这几个家庭被连坐,一起接受严厉的惩罚。所以没人敢跑,也没条件跑。不像我们对古代那种散漫的认识,不然谁交赋税和兵役徭役呢?这也算是一种王难了。亦如《水浒传》里的阮氏兄弟,因杀了方腊夺了冠上的一颗宝珠,被国王知道念念不忘,全国通缉,就为了这一个珠子,这也是王难;亦如文字狱也是王难。

  佛教传到中国以来,从汉朝开始到建国,期间经历了三武一宗的四次大的灭佛运动,这也都是王难。在这样时期的学佛人就苦难了,被驱赶出寺院,每个地区只允许保留为数甚少的寺院,配比的僧人也不多,没有名额的僧人全部被驱赶还俗,不肯还俗的,敢有抵抗的,就地杀了。那些多出来的寺院、财产被抄,佛像被砸,经文被焚烧,寺院被破坏乃至荒废,那时的僧众为了保存佛法的火苗,各种渠道转录经文,乃至我们知道的敦煌莫高窟近代发现的一批佛教宝藏,有很多的经书。在那时候保存经文真是非常大的任务,我们现在看到经文很容易,随物质的极大丰富,印刷经文已经不再困难。各位要知道通过三武一宗,乃至还有后来的十年浩劫,你所看到的经文可能每部都是侵染了无数血泪才走到现在的,这也依然是王难苦。这些经文若无价值,何必无数人付出生命的代价保护呢?所以各位来学佛了,要知道你所看到的经文都是释迦佛的法身舍利,看不懂,我们就不知道佛在哪里;看得懂了,才能知道佛在做什么、佛在哪里。我们若想学明白佛法,佛的法身舍利都不知道怎么开启,岂不是拿着金碗要饭?

  2.称念观音菩萨圣号,在共业惩罚下不被伤害

  亦如此句经文,遇到了凭借个人力量不能抗衡的王难了,并被判罚死刑了,马上就要结束生命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想着靠个人的力量去扭转抗衡,这就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是典型的蚍蜉撼树、螳臂当车了;此时若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王难还是王难,虽然政令不会朝令夕改,但行刑的武器会坏掉,得继续存活。

  所以会念观音菩萨圣号,这人就有福了,可以做到灾难不临头,就算有共业被招感在共业惩罚的环境里,但因为能称念观音菩萨圣号,共业里的别业不同,也可以保障自己在共业惩罚下不被伤害。

  比如同样是地震、海啸这样的共业惩罚事件,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活,有的人却没办法活,有的人要付出代价才能生,而有的人全家被连根拔起?就是这个共业和别业的问题,别业就是区别于共业的业力,也可以叫做个业,就是个人所造作的业力。因为个人造作的业力和大众造作的业力并不完全相同,所以他在共同惩罚的事件里,可以获得所谓的侥幸。

  很多人报有侥幸心里“这事轮不到我头上,我应该没他那么倒霉!”可是这种真是撞大运一样的几率,我们不要去追求这种几率,而是要考虑如何追求百分百的几率。想不遭受共业就要做好自己的别业,于是当一大群人都在大快朵颐的吃着各种尸体,我们不去触碰,在杀业大规模成熟的事件里,我们就可以获得那份侥幸。

  但如果别业做的不够好,可能我们也会被连带受伤;如果别业做得够好,连毫毛都不会受伤。这就是因果法则了,我们没伤害众生,只要自己不去追求受伤,不会有众生能伤害到我们;同样的道理,为什么有王难苦的出现?当在轮回里,我们在各道中起伏不定,总会有些时候冒出头来,混个人模狗样的,混个小有地位的,或者如我说在轮回里谁还没出人头地、嚣张、辉煌过呢?所以千万不要得理不让人,你以为得了什么理,死死的咬着对方,这种压迫凌霸就成了被压迫凌霸的因。亦如很多人经历过梦魇,也就是民间说的鬼压身,为什么呢?你要忏悔无量劫来生死轮回中造作过的对他人的欺凌压迫。

  亦如《楞严经》的《精研七趣》里提到两种情况,一种是继续发扬,就像过去很凶狠的,死后投生依然是凶狠的角色;另一种就是玩过度了,过去很凶狠,但死后投生为非常软弱的角色。就像蚯蚓那样的,谁能知道他过去很凶狠呢?现在无爪牙之利、无筋骨之强、无体魄之健,没有任何可欺凌他人的资本了。所以当我们被梦魇了,可能会想:我也没干过什么坏事啊,怎么就会这样呢?但从轮回里来看,你绝对不是什么好饼,不要楚楚可怜装无辜,若没前因绝对不可能出现如此的后果;出现这样的结果,就一定是有前因的;你认可与否,承认与否,知道与否,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忏悔这个不知道几百辈子前给自己预定的破船票。提到不可抵抗的王难,要思维是否我们现在乃至过去生得理不饶人,乃至得寸进尺,欺凌压迫他人?如果现在也有类似的情况,就要抓紧忏悔掉,不要有一日触犯了王难苦,那时候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求告无门;想得起念观世音菩萨这是有福之人,若想不起称念观世音菩萨就可能在王难里消身陨命了。

  3.学到真实有效的佛法,灭诸有苦

  寿终这个词是很含蓄的了,就是活到头了,想活也没可能了。我们每个人因为过去世的业力关系,投生在人世间后,会因为种种因缘的限制,而大致形成了一个正常寿命范围。如果我们一生的行做没有造作大善大恶,没有恶习,没有不良嗜好,能很好的保持身心健康,是可以活到这个预设的年岁的,也就是寿终正寝了,但很多因素制约了我们不能寿终正寝。其中最粗暴的影响因素就是大善、大恶,如果各位想知道什么样的善可以增加寿命,什么样的恶可以减少寿命,那就要好好地学习佛法,知道佛教里的善恶观点,知道什么是佛教里的善,什么是佛教里的恶。这些可能与我们认为的世间善恶是有差别的,所以千万不要拿世间杂学里的狡辩当佛法的标准,那就自己糊弄自己了。所以我们执持的各种所谓的我认为、我理解、我想、我觉得,都可能是不靠谱的,符合佛教教义的善才是真善;与之相悖的就是恶了。佛教提到的善很多,恶也很多,可能我们一下子想断恶行善也做不完全,且有的恶习已经根深蒂固的形成习惯,想一下子改除也不容易,要给自己一个期许,并要努力的约束自己。所以当世人说佛教消极避世,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正经的修行是什么,如果知道修行要面对无量劫积存的习气、恶习、陋习,就知道学佛是面对无量劫的积极,亦如我们积极的消业,积极的培福。

  很多人刚刚接触佛法,觉得佛教的教义很简单啊,不就是断恶行善吗,有多难,多深呢?什么是恶,怎么断?如何才算是断了,断得干净了?什么是善,怎么算是真善,是否做成假善了?这就如学佛的人几乎都知道往生极乐需要信愿坚固,要信得真,愿得切,可是什么样的信才算是信,才不算迷信,才不算疑惑信?什么样的愿,才能满足往生的标准?才算是真正的愿,才能提供足够的动力求生极乐?如果只知道求生极乐靠信愿,后续的内容都不清晰,不知道,这个答案可以是很标准的,但在幻海迷局里来说就是零分的答案。

  换句话说,你知道的那个答案很标准,但抱歉零分。也就是说,你以这个答案想求得一个结果是不可能的,所以很多人学佛是因为遭遇到了各种解不开的痛苦忧愁了,靠自己的力量无能为力了才投到佛门里,或者有的人以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来学佛,有效果就是赚了,没效果就算了,这种心态或许可以理解,但不够真,不够深,不够至诚;想见效,要逼迫自己更深刻的需要佛法,更深刻的需要佛菩萨的救护,要逼迫自己以各种角度对佛法形成依靠。而不是拿一个什么方法试一试,没效果,不学了,然后转头和别人说:别学那玩意,没啥用,你看我也学的很努力,结果不也没什么用吗?就成了一个负面的案例。

  没学明白这本身没什么罪过,但成负面教材就有罪过了。就像有天看电视,中间有买药的广告,其中有个广告非常好,然后问我母亲要不要试试看?结果母亲说不试,因为我认识做广告的那个人,他一嘴的不靠谱,说话水分太多,他做的广告就不能信,不能听他忽悠。这个人千辛万苦的做了广告,让更多认识他的人直接否定了产品效果。

  就像学佛没学明白,没得到利益,别人一看,你看他傻不傻?学了那么久还没有任何效果,学那玩意有啥用?所以你不想成为负面的案例,不想让认识你的人一看你就否定佛法,要么你不要让他知道你学佛,要么你就要敦促自己学出个样子来,要给佛菩萨争点脸。所以你要么就别学佛,学了,你就要努力,要争取拿到效果,才不枉费遇到佛法一遭,不枉费佛菩萨辛劳一场。

  想学好佛法,学出效果,要学明白教义,读经学习这是非常快速的途径方法,千万不要做那种磕头虫,只知道烧香拜佛,佛是什么不知道,菩萨是什么不知道,这个菩萨有什么殊胜能力不知道,那个菩萨有什么不一样的履历,也不知道,一问三不知,我们学啥呢?所以读经就是要学习佛菩萨,知道佛菩萨,了解佛菩萨,从而明白什么事情可以满足佛菩萨的救度标准,如何才能契合佛菩萨的救护,这才是见效的根本。希望大家也都能学到靠谱的佛法,学到真实有效的佛法。

  今天的部分就到这,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普门品)(五明学佛网:学佛       普门品)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 

 杨云唐居士:学佛十字路口—择法觉支 

 果煜法师:从指月的比喻,看学佛的旨趣 

 沈家桢居士:学佛缘由 

 沈家桢居士:沈家桢自述学佛经过 

 陈兵教授:论出家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