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多识活佛:佛和众生的关系不是“主子”和“奴仆”


   日期:2018/2/1 23:1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教”是佛陀的圣教。

  佛教是由施教的佛、所教之法、受教的众生三个因素组成的。

  佛是受此教、依此法得道的先知先觉,众生是未开悟或半开悟的施教对象,法是施教的内容,包括佛陀的思想学说和觉智、善行、品德。

  佛和众生是相对的存在。

  佛从众生中生,未成佛之前也是众生,成佛要靠众生,因为佛体和佛的功德都是利众行善的结果。

  众生是行善的对象,如果没有众生,利众的善行就无法实施,利众行善功德就无法圆满。

  因此佛离不开众生,众生的聪明才智和善德良心的开发、生存条件和幸福美好生活的创造中有佛的爱心和智慧的参与。

  佛在世的利众形式,是以众生自觉为基础的正义良心的存在和幸福快乐向上事业的不断创造、完善及得以维护。

  从这个意义上讲,众生的幸福来源于佛——觉者的爱心和智慧。

  佛和众生的关系不是“主子”和“奴仆”的关系,而是“已觉”和“未觉”的关系。

  佛存在的前提是众生,当一切众生脱苦得乐、大彻大悟之时,既无众生,佛与众生的对立也就消失,因此佛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法是道,是事物的本质规律及正确反映事物本质规律的智慧。众生行此道成佛,佛以此道教育众生,化度众生。

  僧是进入解脱圣道的道人或圣者,是证得“见道”以上的修行众。

  佛和僧伽的关系,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师徒关系。

  如释迦牟尼和众菩萨、声闻弟子之间的关系。

  (二)众生与佛的关系。

  如一个人在未成道之前在学道是僧,成佛进入无学道便是佛。在未成道之前,圣人和凡人一律属于“众生”范畴。无论声闻、缘觉、菩萨,凡开悟,生出超世智慧者都是圣人。开悟是“见道”的境界,未证见道者一律称凡人、迷众。

  (三)同一关系。

  佛陀既是僧,也是佛,从“破”和“悟”的境界而言是“佛”;从佛的有生命、有意识的佛体而言是“僧”。

  如释迦牟尼的破悟境界是“佛”,释迦牟尼的五蕴之体和意识是“僧”。因此,释迦牟尼既是“佛”,也是“僧”。

  “僧伽”一词的含义是“向善众”或“向善团体”,是个集体名称。沙弥、比丘四人以上,方称“僧众”。但这不是绝对的,如前所述,佛既是“佛”,又是“僧”,佛的破悟境界和慈悲智慧功德也是“法”,因此说佛是“三宝”集于一身的觉者。

  众生暂时性的和永久性的幸福快乐的获得要依靠“三宝”。一个人开始入道和中间道行的增长、最终道行的圆满都有赖于“三宝”之力。同时,众生入佛门,皈依佛法的最高目标是自己为了成就“三宝”,即自己成圣僧、成佛,获得法身无上功德。因此,“三宝”是因缘,“三宝”也是结果。概括起来说,佛教由佛、法、僧三要素组成,佛、法、僧“三宝”是佛教三位一体的具体表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陀       多识活佛)(五明学佛网:佛陀       多识活佛)  

 其它:佛陀说无常(张家提) 

 其它:佛陀——觉者(于晓非) 

 李志夫教授:泛论佛陀及中论缘起理事观与逻辑理事观 

 演培法师:部派时代的佛陀观 

 净界法师:佛陀的愿力对每一个人的加持,肯定是完全不一样 

 徐文明教授:玄高从学佛陀跋陀罗的一桩公案 

 洪修平教授:佛陀本怀与中国佛教的特点 

 杨曾文教授:泰国的当代佛教思想家佛陀达沙比丘 

 楞严悲华法师:佛陀的真爱 

 许智铭居士:谈佛陀的随宜方便教学法 

 许智铭居士:谈佛陀与摩诃迦叶的法谊 

 菩提法师:佛陀——永恒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