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梦斋山人:法无高下,对机则高


   日期:2018/2/10 19: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山人偶得:在佛法里头没有第二,都是第一;无论哪一个法门,都是第一。可能有的学佛者,在想.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哪一种法是第一的?最高最妙的?其实佛法有八万四千种法门;就有八万四千个第一,哪一个也不是第二。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八万四千法门,是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种的毛病。每一个众生皆有他自己的毛病,把他的毛病治好了,这就是第一。譬如;一切的药品,有治头疼的,有治喉痛的,有治眼睛痛的,又有治耳朵痛的,牙痛.鼻痛的,还有治身体上各部分毛病的,你说哪个药品第一?若说治头痛的药品第一,治眼睛痛的药品第二,这是错误的。如你的头痛,吃治头痛的药,这个药就是第一,你的眼睛痛,吃治眼睛的药,这药也是第一。就好像我们人有贪瞋痴,你明白佛法;把贪心治好了,这治贪心的佛法就是第一;把瞋心治好了,这治瞋心的法门就是第一;把痴心消除了,这个治痴心的法门就是第一。众生有八万四千种习气毛病,佛就说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种的毛病;所以能把你的毛病治好的,这就是第一;没有治好你的毛病,就谈不上第一。因此说八万四千法门,就有八万四千个第一;也就是说;法门无高下,对症者是药。佛法;博大精深,说繁,包罗万象,能洞察宇宙中万事万物的实相。说简,一字无,法门八万四千,门门是圣道,处处指归。这就是法无高下,对机则高;药无贵贱,治病就好呀。南无阿弥陀佛。

  2、茶至无味仍余香,人若无妄心自清。品茶,乃至品人生,要的是平实简约,雅致纯清。游走浮生,凡事要看清,看淡,且行且珍惜。意境如茶,浓时不骄,淡时而有余味,心境如禅,般若清栏,自若自清。禅在茶的余味——安祥世界!安祥众生!

  3、山人偶得:学佛学法呀,要理论联系实际,不能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今人学佛学法,把二者相脱离的人也是很多的。比方说定力吧,这个不是佛家一家修定力的,有很多外道也是修定力的。我们只谈修行的功夫,而忽略了理上的解义,那么就很容易落入盲修瞎练之中。君看楞严经九卷和十卷写得是五十阴魔的各种境界,一个比一个高啊,都开天眼了,但是他们没有般若的引领,都落入了魔道。就是那些不发菩提心的声闻和缘觉,佛陀都呵斥为焦芽败种。所以龙树菩萨讲“五度如盲,般若如目”。另一方面,只是明理了,还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深入修行实践,否则就是只说不练的口头禅了。佛教讲信解行证,解行并进缺一不可。所以才讲八正道:正见、正业、正精进等。如果知见不正,就不是正精进,若是邪精进就坏了,越是用功越是南辕北辙离道越远。如此可不慎乎?

  4、这个身体随时会被时间埋进坟墓,所以没办法趾高气扬。争,争什么,一切物质最终属于空幻,谁也没法占有。匆匆一生,谁会留下谁的风景,谁成了谁的归宿。当皱纹爬满脸时,才明白一生都是幻化,人都是孤独来孤独去,孤独地承担自已的一切。只有学佛觉悟了,才能了知人生的真相,才能解脱离苦得乐。

  5、请问山人:如何解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答:无所住,就是我们做事和起心动念时,不被境界黏附,不执着当下的境界;生其心,就是虽然不执着不黏附当下的境界,但必须把当下的事尽职尽责做好。无所住,就是离一切相不执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生其心,就是即一切法有因果,四科七大,皆是如来藏性。无所住,就是诸法生而无生,当下会入如来大寂灭海;生其心,就是诸法无生而生,自性依缘起用具造十法界。生其心时,就是无所住时;无所住时,就是生其心时,二者同时,无有先后。无所住,是空、是寂、是体性,生其心,是有、是照、是相用。无所住,是非相;生其心,是相。我们在做事和起心动念时,能反观自性,不执着不黏附境界,就可以做到寂灭无为,这就是见相非相,即见如来。离开生其心,并没有一个无所住的独立存在,同样如此,离开现象界的一切相,也不会有一个非相空性的独立存在。相是虚妄,性是真实,所以佛说:我说法无实无虚,这便是即性即相,离性离相,不执着二边,又不离弃二边,方可入中道。说至究竟处,中道亦不立。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