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太桥旦曾堪布:千万不要“活时觉得不会死,死时觉得没活过”


   日期:2018/3/12 4: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文/太桥旦曾堪布

  一位大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现在有很多人,活着的时候觉得不会死,死的时候又觉得没活过。”

  意思是说,很多人一生都在忙碌——小时候为玩耍忙,年轻时为学业、恋爱忙,中年为事业、家庭忙,老年为健康忙,几十年都忙着设计、完成各种人生计划,就好像自己永远不会死一样。

  当死亡来临时,他们回顾过去,才发现自己一生东奔西走、忙忙碌碌,从来没有静下心来体味当下的生活,也没有思考过人生的意义,而一生辛苦求得的名利、眷属等,在死亡面前都变成一场梦,甚至连身体都要抛下,只留下无尽的痛苦、孤独和恐惧,就好像这一辈子根本没活过一样。

  还有一些人,声称自己不怕死,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态度,追求种种感官享受,这样的人可谓“无知者无畏”。

  这就像一个人得了重病却不治疗,使用麻醉品来麻醉自己。吃了麻醉品之后,虽然暂时感觉不到痛苦,但能代表病好了吗?当然不能,总有一天还会被病痛折磨。

  这种人用吃喝玩乐来麻醉自己、欺骗自己,而一旦死亡来临,还是会遭受难以承受的痛苦,那时,所有的自我欺骗都会被揭穿,所有“不怕死”的勇气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只能在懊悔和恐惧中走向黑暗的未来。

  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这样过一辈子,实在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就在于没能体会死亡的恐怖,以及死亡无常的严酷事实。

  只有意识到死亡无常的可怕,才会渴望了解人生的意义,才能步入佛门来寻求战胜死亡的恐惧。

  只有体悟了无常的真理,一切修行才能变得强而有力;没有体悟无常,一切修行都是软弱无力的,甚至是虚假的,在死亡面前,都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因此,对一位佛教徒来说,烧香、拜佛、念经等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建立起死亡无常的观念,这就是最殊胜的法门。

  正如《善缘解脱道》所说:“没有比无常更甚深的法门了……这是一举摧破一切烦恼的铁锤,是当下成就一切善业之门。”

  例如,我们的本师释迦摩尼佛出家之前是一位太子,在皇宫里享受世间的一切荣华富贵,但当他看到老人、病人和死人后,立刻对无常产生了无比强烈的感受,生起了真实无伪的出离心和大悲心,于是放弃一切,出家求道,最终证悟佛果。这就是体悟无常不可思议的力量。

  那么,应该如何观修死亡无常呢?

  很多人也曾对死亡无常有所感受,但这些感受往往很快就消失了,很难持久。

  比如,读到经论中关于无常的内容时,内心会觉得深受触动,但合上书本后,一会儿就忘得一干二净;亲眼目睹亲朋好友的死亡时,觉得非常恐惧,但过不了几天恐惧感就消失了。

  我小时候曾亲眼见过村里几位老人的死亡,当时很害怕,但过些日子就忘了。我也曾经历过亲人的死亡,当时感到极其悲痛,体会到了死亡无常的可怕,但过了几个月,最多半年,这种感受就淡漠了。

  这样观修死亡无常就像在镜子上哈气一样,既短暂又薄弱,很快就会消失,之后依然会沉浸在对钱财和世俗情感的执著中,虚度此生。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因为我们的观修方法不够正确、不够持久,观修得也不够深入。

  密勒日巴尊者曾说:“我因为害怕死亡,而前往寂静的山中,通过精进的修持,获得了对死亡无有丝毫恐惧的把握。”

  尊者一刹那都没有离开过死亡无常的念头,一切所见所闻,哪怕是一个果实的掉落、一片树叶的飘零,都让他感受到死亡的临近。

  他因为害怕死亡,所以才会去山中苦修;因为害怕死亡,所以没有一个时刻不在勇猛精进;也因为害怕死亡,所以才能证得大手印境界,再也不怕死亡了。这才是观修死亡无常应有的效果。

  因此,我们要掌握正确的方法,积极、经常、持久地观修死亡无常。从皈依佛门直到成就佛果,观修无常是贯穿始终的修行,随时随地都不能离开。

  具体的观修方法可以分为上座观修和生活中观修两种。

  一位佛弟子每天最好挤出一点时间来上座思维无常,哪怕五分钟、十分钟也可以。上座时不能胡思乱想,而是要静下心来,按照祖师大德们关于“四共加行”的开示进行思维,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让自己的心有所触动、有所震撼,甚至能流下眼泪,这才说明思维真有效果了。

  我们更要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之中观修无常。可以多读一些关于无常的经论和书籍,可以通过亲朋好友的死亡加深体会,也可以去医院看看,去墓地走走,感同身受,让死亡无常的观念更强大、更稳固。我们在享受各种世间快乐时也不能忘了无常。

  前一段时间很多人在朋友圈晒自己十八岁时的照片,这也有助于我们观修无常。

  我们可以经常拿出自己年轻时的照片,和现在比较,看看自己的皱纹多了几根、头发白了多少、眼镜的度数增加了多少,感受一下岁月的无情流逝。

  然后再想一想未来: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以后自己会变成什么样?耳朵会不会听不清?硬的食物会不会咬不动?会不会腿脚行动不方便?是不是需要别人24小时看护自己?这些恐怕都无法逃避。

  那么,自己什么时候会死?会因为什么而死?死的时候会是什么感受?死了之后会遇到什么样的生命,会去往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要经常这样想一想,让自己产生刻骨铭心的感受。

  藏地有一个习俗,就是将已经去世的人的碗倒扣在桌上。所以藏地很多修行人每天晚上睡觉前,会把自己用的碗倒扣在桌上,这样来提醒自己:“今晚也许我会死去。”时间一久,他们每次看到这个碗时,就会心里一惊,想起死亡的到来。

  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每天晚上睡觉前想象一下,自己今晚就会死去,问一下自己:能放下对钱财的执着吗?能放下对亲人的贪执吗?能无牵无挂地离开这个世间吗?

  世界上有什么能阻止无常的方法吗?也许让秒针停下来,让时间不流逝,这样我们就不会长出皱纹,不会增添白发,不会变老,不会死亡。可是,时间怎么可能停止呢?

  时间无法停止,无常无处不在,生活中的任何细节都可以帮助我们思维无常。

  我们每度过一天、一周、一个月,可以这样思维:这一天、这一周、这一个月,已经从我的生命中消失了,永远地失去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当我们散步看到树叶时,可以这样思维:这些树叶有嫩叶、有绿叶、有开始枯萎的叶子、有完全枯黄的叶子,我现在属于哪一种树叶呢?

  当我们看电视,看到有人因为洪水、车祸、战争、恐怖袭击而受伤或死亡,可以提醒自己,这就是无常。

  总之,现实生活中的一花一叶、一事一物,时时刻刻都在向我们揭示着无常的真理,都是教导我们无常真理的书。只要我们认真观修,一定能对死亡无常产生深入骨髓的体会。

  这时,我们的心自然不会再贪执此生,不会被“称讥、毁誉、苦乐、利衰”这世间八法所动摇,我们的心会义无反顾地转向佛法,并勇猛精进地实修,这才说明观修死亡无常有了实质性的进展,这时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佛教徒。

  正如冈波巴大师所说:“何谓佛教徒?就是时时刻刻都在准备着死亡,而且死无所憾——当下这一座,立即修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太桥旦曾堪布       无常)(五明学佛网:太桥旦曾堪布       无常)  

 其它:佛陀说无常(张家提) 

 其它:坦然面对人生的无常(张家提)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一觉悟 无常无我觉 

 惟觉法师:无常经 

 魏道儒教授:四《阿含》中的“缘起”和“无常”学说 

 体悟世间无常 珍惜出家暇满身 

 蔡惠明居士:研习“杂阿含经”论“无常,苦、无我” 

 如瑞法师:法句经开示 当念无常精进用功 

 如瑞法师:若念于无常 诤论自然熄 

 如瑞法师:思惟无常 远离贪著 

 明奘法师:禅意人生——如实的直观生命的无常与无我 

 明奘法师:无常无我——人生就是一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