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稻盛和夫65岁时选择出家,发现了未见过的新世界


   日期:2018/4/6 16: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他日本唯一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52岁创办第二电信,两家公司都跻身世界500强行列的人。他也是唯一,用自己的佛道经营哲学,对日本航空企业进行彻底改革,迅速扭转破产局势的经营天才,他就是稻盛和夫,被称为经营之父。他擅长用佛法智慧决胜商海,却选择在1997年65岁那年,从高位隐退,在京都圆福寺出家,头戴斗笠,四处化缘,他出家,是为了再次学习人生意义,为死亡做好准备。

  1

  由利己到利他,我什么选择皈依佛门

  很多人不理解稻盛和夫作为一个企业家,应该在俗世中追求利润和成功,而他却在盛名之时选择抛下红尘俗务,毅然出家。

  对稻盛和夫的行为不理解的人很多,在他们理念中,佛教和企业经营盈利是有矛盾的,稻盛和夫却认为这是人们的误解,他的思想和商界的唯利思想背道而驰,他更倾向于佛教思想“自利利他”,也就是要想自己获利必须造福他人,教导人们不要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也要让他人得益。事实也证明,当他将这种思想贯彻商海时,无论是经营还是扭转前人败势,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当他出家后,很多人都很奇怪他为什么会忽然跑去出家。他半开玩笑地解释说我并不是因为失恋了才出家的,当然更不是工作上受到挫折或是对现实社会失望。

  他认为如果他的人生只有80年的话,那么前20年,是学习、成长和为踏入社会做准备的阶段,从20岁到60岁这40年,应该是努力工作为社会做贡献的阶段;如同从出生到踏入社会要花20年的准备时期一样,他认为迎接死亡也至少需要20年的准备时期。

  在他看来,现世的死亡,归根到底,无非是意味着生命开始新的征程。所以,对于这新的旅行应该做好周到的准备。我决定出家,就是为了再次学习人生的意义,为死亡做好准备。

  他本来准备60岁时退出经营第一线转入佛门,但临近花甲之年,手机事业方兴未艾,身不由己,无法抽身。直到65岁,感觉再也不能拖延了,便决心剃度进入佛门,对他来说,人生的灵魂净化,准备迎接死亡是刻不容缓的一件事。

  2

  第一次化缘经历

  脱去西装革履,穿上草鞋僧衣,托钵化缘的经历对于稻盛和夫来说,比打赢商战还要难忘。

  日本僧人的草鞋,脚是露出的,路上小石子很多,很容易磕到,渐渐化缘路上,他的脚趾前面都渗出了血,还依然需要坚持挨家挨户弄些大米杂物。

  到了傍晚,他已经步伐艰难,疲惫不堪,回寺院的途中,经过时公园,一位做清扫工作的大婶注意到了他,并给了他一个1枚硬币,她虽一语不发,却十分关怀的样子。稻盛和夫开始有些吃惊,虽没弄清状况,还是道了声谢。

  大婶说:“师父您一定很累了吧,回去的路上买个面包吃吧。”

  日本禅宗寺院三餐粗简,一般是早中晚各一碗粥,菜只不过是两三根腌菜,这位大婶应当是知道这种情况,所以供了一枚硬币给他。

  然而当稻盛和夫拿着这枚硬币,却感觉全身像被电击了一样,一种无上的幸福感包围了他,他的眼泪难以自禁,公园的所有景物也好像变得光辉起来。

  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了,稻盛和夫在后面的采访中说,我深深地体会到,原来这就是那种被幸福包围的感觉。这枚硬币所蕴含的伟大的爱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

  他感觉出家以及随后的修行,是一种严肃的、新鲜的体验,也让他发现了过去未见过的新的世界,从托钵化缘等修行中,更能深刻地体会到佛陀的慈悲,而真正了不起的人不一定是某些有名誉、有财产、所谓功成名遂的人,更可能是隐于市井的人,或是街头巷尾心地善良的老妇人,或是正在都市的一角朝着目标奋进的年轻人,他们虽然默默无闻,却更为高尚,富于同情心,能够无私地关爱他人。

  3

  人生是修炼灵魂的道场

  稻盛和夫认为,宇宙的意志是带着一种期望让我们降生于世,人应该如何生存顺应这种期望呢,虽然这个问题超越了人类智慧,他认为除了“提升心性”外,再无答案。

  他多次讲述,要带着一颗比降生时稍稍善良、稍稍美丽的心灵离开人世,从生至死都要尽力去思善行善,陶冶人格,使人生终点时灵魂的品格比起点时有所提升。宇宙和自然之所以授予人们生命,就出于这一目的。

  所以在这个巨大的目的面前,我们个人在世时积累的财产、名誉、地位就显得微不足道。事业成功,飞黄腾达,富可敌国,所有这一切,与“提升心性”相比,犹如尘埃,不足挂齿。

  宇宙意志为人类生命所设定的最终目标,就是磨练心志这一条。所以,宇宙赋予我们的这个人生,不过是修炼我们灵魂的道场。

  4

  活着就要感谢!

  在稻盛和夫的六精进理念中,感谢是最重要的一条。在他上小学,日本还处于战争时期,他几位亲戚住在偏寂山村深处,只能偷着信佛。那时正当明治时期,"废佛毁释"的政策使佛教受到了镇压,他的亲戚只能将佛龛和佛像藏在山里一家偏远房子壁橱里。

  有次,稻盛和夫的父亲就带他去那位亲戚的家,他们按照从前的传统,提着一盏灯笼,步履艰难地走在漆黑的山路上,最后,终于来到了深山里一间破旧的房子面前。进去一看,那里坐着一位和尚打扮的人,在念佛诵经。在和尚身后,站着五个双手合十的孩子,他们都是小学生。

  那位和尚看到稻盛和夫,对他说:"孩子,今生今世,只要你还活着,你就要念诵“南曼、南曼,谢谢!”每天向佛陀表示感谢,绝对不能忘记呀。"(念佛诵的"南无阿弥陀佛",用日本鹿儿岛方言说就是"南曼、南曼"。)

  然后,那和尚又朝向稻盛和夫父亲说道:"如果这个孩子能照我的嘱咐去做,他的人生会很顺畅。"最后,他用眼神示意我们,"你们可以回去了"。直到现在,当时的情景在稻盛和夫的记忆里,仍历历在目。

  从那以后,稻盛和夫就一直照着那位和尚的嘱咐做和念,一直坚持到六十五岁出家后,从不间断。

  渐渐他体悟到,"感谢"非常重要。要感谢周围的一切,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人们不可能单身一人活在这世上。空气、水、食品、还有家庭成员、单位同事,还有社会,每个人都在周围环境的支持下才能生存。不,与其说是"生存",不如说是"让我生存"。

  他说,只要我们能健康地活着,就该自然地生出感谢之心,有了感谢之心,我们就能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后来,他皈依到禅宗的佛门之下,取得了僧人的资格。即使禅宗里并不教大乘佛教里的"南无阿弥陀佛,谢谢"这样的内容。也不唱净土真宗的六字洪名,但是,早晚两次,在家吟诵禅宗经书的时候,到最后,他一定会说一声"南曼、南曼,谢谢!"。现在依然如此。

  5

  将“因果法则”变成信念

  稻盛在65岁时修行时,还系统地整理了下自己的思想,写了《活法》等一系列的著作,不仅将佛教思想和经营之道融会贯通,还包含了正确思维方式,涵盖了人生哲学、生活态度、社会伦理观等人格因素。

  进而,他给出了自己总结的成功方程式:成功=人格理念×努力×能力。

  稻盛和夫的成功理念,将“佛道”融合于“人道”和“商道”,他把一个企业家的人格修炼放到了最高的位置。

  这一切源于他的宇宙观:宇宙中无论体积多么小的东西,全是构成宇宙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这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多余的。如果有,宇宙的平衡就会遭到破坏。显然,宇宙间的万物也是在相互联系中建立“存在”的。而人类是“存在”的“万物之灵”,因此人类可以为世界、为人类本身做出贡献。既然人类的存在是有价值的,那么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来修行的。

  当稻盛先生苦闷彷徨时,袁了凡先生的故事给了他一种启示:“原来如此,人生原来是这样的。前面有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自己,虽然不清楚。但是,在难以捉摸的命运的安排下,遭遇各种事情的时候,我们却可以坚持‘想好事做好事’,只要以这种态度来度过自己的人生,不就好了吗?”

  他总结说:“命运乃经纱,因果法则乃纬纱,两者交织而成的布就是人生。”

  在他的一生里,除了感谢意外,还将“因果报应法则”变成了信念,并在实践中忠实地贯彻,使他对事物的判断变得很简单,不仅事业很顺利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人生灵魂的修炼也取得了别样的圆满。

  佛学大师季羡林就对他如是称赞过: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来源网络

 

  (转载)

  消灾免难: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一功德

  学佛为成佛,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乘佛大愿力决定往生净土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恶念恶口恶行,忏悔我所犯一切邪YIN重罪;愿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学佛网、转载者、各位读者;此文若有错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愿断恶修善、广积阴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持戒念佛、求生净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出家       皈依佛门)(五明学佛网:出家       皈依佛门)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出家包袱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出家形象 

 其它:浅论出家的真实意义(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