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印光大师:何为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转变由心是怎么回事?(186-188)


   日期:2018/4/6 21: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答念佛600问》

  186、何为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转变由心是怎么回事?

  凡所作业,决无不报者。菩萨恐遭恶果,预先断除恶因。由是罪障消灭,功德圆满,直至成佛而后已。众生常作恶因,欲免恶果,或稍作微善,即望大福,一遇逆境,便谓作善获殃,无有因果,从兹退悔初心,反谤佛法。无知愚人也。

  如遇灾殃或不如意事,不怨天尤人,常作偿债想,生悔罪心。即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重罪转轻,轻罪消灭。此为转变由心之意。若能发大菩提心,念佛求生西方。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直登不退。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恐遭恶果,预先断除恶因。由是罪障消灭,功德圆满,直至成佛而后已。众生常作恶因,欲免恶果。譬如当日避影,徒劳奔驰。每见无知愚人,稍作微善,即望大福,一遇逆境,便谓作善获殃,无有因果,从兹退悔初心,反谤佛法。岂知报通三世,转变由心之奥旨乎?报通三世者,现生作善作恶,现生获福获殃,谓之现报。今生作善作恶,来生获福获殃,谓之生报。今生作善作恶,第三生,或第四生,或十百千万生,或至无量无边劫后,方受福受殃者,谓之后报,后报则迟早不定。凡所作业,决无不报者。

  转变由心者,譬如有人所作恶业,当永堕地狱,长劫受苦。其人后来生大惭愧,发大菩提心,改恶修善,诵经念佛,自行化他,求生西方。由是之故,现生或被人轻贱,或稍得病苦,或略受贫穷,与彼一切不如意事。先所作永堕地狱长劫受苦之业,即使消灭,尚复能了生脱死,超凡入圣。《金刚经》所谓若有人受持此经,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即转变由心之义也。

  世人稍遇灾殃,不是怨天,便是尤人,绝无有作偿债想,生悔罪心者。须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稂莠则不能得嘉榖,种荆棘则勿望收稻粱。作恶获福者,宿世之栽培深也。若不作恶,则福更大矣。譬如富家子弟,吃喝嫖赌,挥金如土,而不即冻馁者,以其金多也。倘日日如是,纵有百万之富,不几年即便家败人亡,扫地而尽矣。作善遇殃者,宿世之罪业深也。若不作善,则殃更大矣。譬如犯重罪人,未及行刑,复立小功。以功小故,未能全赦,改重为轻。倘能日日立功,以功多且大故,罪尽赦免,又复封侯拜相,世袭爵位,与国同休。(《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107页 与卫锦洲居士书)

  187、什么是报通三世报?

  现报:谓现在作善作恶,现生获福获殃。生报:谓今生作善作恶,来生享福受罪。后报:谓今生作善作恶,至第三生,或四五六七生,或十百千万生,或一十百千万劫,或至无量无边恒河沙劫,方受善恶之报。知此三报之义,则作善降祥,不善降殃,圣言原自无爽。富贵贫贱寿夭穷通,天命未曾有偏。逆来顺受,方为乐天。不怨不尤,始可立命。

  报通三世报者,第一现报,谓现在作善作恶,现生获福获殃。如士子习举业,现身得功名。此凡眼能见者。第二生报,谓今生作善作恶,来生享福受罪。如祖父重斯文,子孙方发达。此则凡眼所不能见,天眼犹能见之。(今生来生,皆约本人说,然隔世之事,难以喻显,权约祖父子孙,欲人易了,不可以词害义,至祷。)第三后报,谓今生作善作恶,至第三生,或四五六七生,或十百千万生,或一十百千万劫,或至无量无边恒河沙劫,方受善恶之报。如商周之王业,实肇基于稷契弼舜佐禹之时。若三四生等,天眼犹能见之。若百千万劫,天眼则不能见,声闻道眼,犹能见之。若无量无边恒河沙劫,唯如来五眼圆明者能见,尚非声闻道眼之境,况天眼肉眼哉。知此三报之义,则作善降祥,不善降殃,圣言原自无爽。富贵贫贱,寿夭穷通,天命未曾有偏。境缘之来,若镜现像。智者但修镜外之容,愚人徒憎镜内之影。逆来顺受,方为乐天。不怨不尤,始可立命。(《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115页复泰顺林介生居士书二)

  188、父母与子女有哪些因缘?

  有四种因缘。一者报恩,二者报怨,三者偿债,四者讨债。古云子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是也!

  子有四因者。一者报恩,二者报怨,三者偿债,四者讨债。报恩者,谓父母于子,宿世有恩,为报恩故,来为其子。则服劳奉养,生事死葬。必使生则亲欢,祭则鬼享。乃至致君泽民,名垂青史,令天下后世,敬其人而并敬其亲。若曾鲁公,陈忠肃,王龟龄,史大成,(曾陈王三公,皆宋名臣,史公清初状元,四公皆信佛,唯忠肃悟入甚深,以前世皆为高僧,故虽处富贵,犹能不昧本因耳。)今世之孝子贤孙,皆此类也。

  报怨者,谓父母宿世于子有负恩处,为报怨故,来为其子。小则忤逆亲心,大则祸延亲身。生无甘旨之养,死贻九泉之辱。又其甚者,身居权要,谋为不轨,灭门戮族,掘坟夷墓,使天下后世,唾骂其人并及其亲。若王莽、曹操、董卓、秦桧等是也。偿债者,子宿世负亲资财,为偿债故,来为其子。若所负者多,则可以终亲之身。若所负者少,故不免半途而去。如学甫成名而丧命,商才得利而殒身。讨债者,谓亲宿世负子资财,为讨债故,来为其子。小债则徒费束修聘金延师娶妻,及种种教诲,欲望成立,而大限既到,忽尔丧亡。大债则不止如此,必致废业荡产,家败人亡而后已。(《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116页 复泰顺林介生居士书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印光大师       因果)(五明学佛网:印光大师       因果)  

 妙莲法师:灵岩甘灵第一集 参、明信因果 

 净界法师:念佛的无上因果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因果法则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彼入因果分第五 

 净界法师:净界法师:印光大师说佛号的功能 

 楼宇烈教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杨惠南教授:论俱时因果在成唯识论中的困难 

 胡晓光教授:因果论的必然性之断想 

 胡晓光教授:略论唯识学的缘起与因果问题 

 蔡惠明居士: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法缘 

 蔡惠明居士:慧远大师的三世因果学说 

 蔡惠明居士:至诚恭敬 修习净业——纪念印光大师圆寂五十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