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黄柏霖警官:新婚必读


   日期:2018/4/21 12:2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世人,世间人会染上终身的疾病,常常是从新婚的时候引起的。新婚的时候年少无知,往往放纵情欲过度,毫无节制,大多变成虚痨,甚至短命早死,连累妻子守寡,遭受痛苦。为何不想一想,结婚是要成为百年的婚姻眷属,终身都要互相陪伴,何苦从新婚一个月之内,却种下一生的祸根呢?所以为人父兄在遇到子弟将要结婚的时候,应当要诚恳的反复叮咛自己的子弟,用这个道理来告诫他们。

  这一段虽然也是很短,但是也是很重要,主要是为什么会生病?都是年轻的时候纵欲。印光大师对这个戒YIN的事情,印祖开示得非常地多,《印光大师文钞》开示里面,印光大师有说,「人从色欲而生,故其习偏浓」。人为什么会有这个情执?会有这个色欲呢?爱欲呢?印祖说,「人从色欲而生」,所以子女要来投胎的时候,就会看到父母在行YIN。「人从色欲而生」,动了一个贪爱,所以他这个习气就特别特别的重,「故其习偏浓」。在阿赖耶识里面,这个情执的种子是无量无边的。「一不戒慎,多致由色欲而死」,印祖说,稍微不戒慎恐惧,大多是因为色欲而死掉的。

  「后世人业重,情窦早开」。下面这个开示是印祖对于做人家父兄的,要怎么教育子弟,在戒色方面要如何告诫子弟,这一段印祖开示得非常好。印祖说,世间人业障重,「情窦早开」,尤其像现在,现在小孩子发育都很早,为什么?因为吃了太多的人工的色素,人工的加工产品。你看吃这个,尤其像吃美式的面包,美式的麦当劳,那里面有很多生长激素。那个生长激素,它透过食物吃下去以后,变成先天的荷尔蒙,变成发育得太早。这个就是印祖说的,「世人业重,情窦早开」,十一、二岁他就会谈恋爱了,「十一二岁,便有欲念」,这个是确实。「欲念既起,无法制止」,年轻人嘛,他没有透过修行,他真的没有办法去克制欲念。「欲念既起,无法制止」。

  我曾经在内湖分局,当副分局长的时候,就侦办过一个案件。国中而已,国中就是这里印祖说的「十一二岁」。我们台湾的国中学生,大概是在十二岁到十三岁这个年纪。我办的那个案子,那个国中的学生,就是跟他女同学在图书馆读书,下课,父母还在上班。两个人就有男欢女爱了,十二岁,十一、二岁就有了。这印祖说,「便有欲念」。然后这个男生就说了,哎呀,我在图书馆书读不下去了,女生也说她读不下去。然后男生因为家住内湖嘛,家庭环境还不错,他就跟这个女生说,不然到我家去读书。父母还没下班,小孩子有钥匙,就把女朋友,女同学带到家里面去。

  本来回到家刚开始还有看书,看不了几分钟,又说看不下去了。男生就说很累了,就躺在床铺上,女生也跟着上去了,没多久两个就发生性行为了。亚当夏娃电影里面讲,亚当、夏娃偷吃了苹果,两个就发生邪YIN了,YIN欲的行为。结果小女生就怀孕了,十二、三岁而已就怀孕了,那就去堕胎了。小男生就很紧张,就跟他妈妈讲,他妈妈就告诉她这个小女生,这个同学到医院去堕胎了,这么小就教她杀生了。这不就是印祖说的业障重吗?「世人业重,情窦早开」。「欲念既起,无法制止」。我们从刚才讲的这个国中的学生,男女同学,你就知道,他欲念起来,他怎么有办法克制呢?「无法制止」。所以现在堕胎非常地多,不只是台湾,全中国也是一样,尤其是寒暑假,在台湾叫九月堕胎潮,快开学的时候赶快去堕胎。他们不叫堕胎,他们说,哪里有夹娃娃的地方?夹娃娃就是,堕胎就要用夹的,夹出来。

  「欲念既起,无法制止。又不知保身之义」,年轻人他怎么会知道去保护身体呢?「遂用手YIN」,甚至还有用手YIN的。印祖说,这种行为,这种年轻人早期的爱欲行为,以及手YIN的行为,就好像「如草木方生芽,而即去其甲,必致干枯」,就好像说,草木才刚要发芽,「如草木方生芽,而即去其甲」,就把它的芽拔掉了,外壳拔掉了,最后一定是枯死,「必致干枯」。「聪明子弟,由此送命者,不知凡几」。自己的子弟如果很聪明、很优秀,因这样的一个行为而送命者,「不知凡几」,非常地多。「即不至死,而身体孱弱」,就算没有死,身体也开始衰弱了,「身体孱弱,无所成立」,长大以后百病丛生。「及长而取妻,父母师长绝不与说保身节欲之道」。等到小孩子长大了,做为人家的父母,做为师长,做老师的也决定不会跟小孩子,跟同学讲「保身节欲之道」。

  所以我的母校大隐国小七十周年,说要叫我回去跟毕业生讲话,刚好我讲到这一段,我回去可以跟他们讲这一段的道理。你跟他讲,哎呀,去竞争、去斗争、去战争,赚钱,等于教他早死,不如跟他讲如何节欲保身之道。我就刚好今天的课程讲到这里,校长叫我,母校的校长叫我回去,跟小孩子讲。我想讲这个最实际了,「保身节欲之道」,做父母、做师长现在都不敢说,不好意思说,父母开不了口,老师更不敢说。所以老师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故多半病死」,有些都是病死的,皆是由手YIN及贪欲、贪爱房事所致,都是由于手YIN或者贪爱房事所造成的。因为这一段主要是讲贪爱房事,尤其是针对年轻人,年少无知,所以我们引用印祖这一段开示,非常地适合。

  「故孔子答孟武伯问孝曰」,孔子在答覆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了,「父母唯其疾之忧,乃令戒房事」,父母毕竟是长辈,父母担心小孩的疾病,有这样的忧愁,主要是担心儿子不戒房事,「乃令戒房事」。「不戒房事,则百病丛生。能戒房事,则病少多矣。」所以我刚才讲,印祖在《印光大师文钞》里面,对于这个戒YIN的事情,印光大师著墨非常地深。因为印光大师知道,那是轮回的根本,往生的障碍,所以印祖对于杀生跟戒YIN特别特别的强调。所以印祖说,你不戒除房事,「则百病丛生」,你想要长命百岁,你就必须把房事戒掉,至少要减少,「则病少多矣」,那就少病了。

  所以孟子说,「养心者莫善于寡欲」,这句话很好。孟子说,你想要把心调养好,想要把心修好,那不如寡欲,「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我们看历代的祖师大德,儒家的底子非常地好,你看他们文言文的底子,非常非常地深。所以孟子说,「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他说,一个人如果能够减少欲望,「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够寡欲的话,那么他不长寿几乎是很少,「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这是反过来说,这个人如果欲望太多了,爱欲太多了,他就算是长寿也很少了,「虽有存焉者」,就是他能长寿的倒很少见,「虽有存焉者寡矣」。

  「古人重民生。礼月令,仲春先雷三日,遒人以木铎巡于道路曰,雷将发声。其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就古代都很重视这种,「重民生」,「古人重民生」。「重民生」的意思就是说,古代的人很重视这种生活的一些节制,古代的民风非常好。「礼月令」,对于每个月里面,有哪些季节的特别重要的日子,古代的人都能够守礼,「礼月令」。譬如说,春天的时候,打雷的前三天,春雷的前三天,「仲春先雷三日,遒人以木铎巡于道路曰」,如果春雷一开始的时候,前面都会有人,都会有官府的人,或者是有人会用木铎,在挨家挨户之间的道路上,敲木铎来告诉民众,「雷将发声」,就是春雷即将要发声了,春雷即将要开始了,某些东西必须要知道戒止、知道警戒。

  「不戒其容止者」,就是自己的一些生活的一些行为要知道节制,叫做「其有不戒其容止者」。如果你不遵守这个规定,不遵守老祖宗的这个经验法则,「生子不备」。如果在这个春雷的时候,如果你行YIN生子的话,大部分都是什么?「生子不备」,生出来五官都不太端正,而且小孩都不太好。「必有凶灾」,可能是肢体不全啦,或者夫妇死亡啦,或得到恶病啦,这「必有凶灾」。「此国家政令也」,古代像这种东西属于国家政令。现在国家就没有这样的规定了,现在国家像台湾就比较麻烦了,还要同XING恋立法,同XING恋立法。那不整个家庭、伦理道德都摧毁了?所以你说现在社会怎么不乱呢?人家以前这个东西,这么一个「雷将发声,其有不戒其容止者」,都还是属于国家政令,「此国家政令也」。

  「今则父母师长,绝不与儿女谈及此事」。那个时候,印祖那个年代就这样说了,更何况现在,距离印祖往生的时候,已经差不多也快七、八十年了,现在的父母更不敢讲了,那时候就不敢讲,现在绝不与儿女谈及此事,做父母、做师长的都不敢谈。像我就会跟我小孩讲,跟女朋友可以去喝咖啡,可以谈恋爱,但不准有堕胎行为,也不准发生未婚生子的事情。我都会跟小孩这样教育,「绝不与儿女谈及此事」,这个我是会跟小孩讲。所以现在这个部分,做为人家父母或是师长,要用比较委婉的方式,跟小孩子,儿女谈这种因果的事情,你用比较委婉没有关系,不要伤到他的自尊。

  「及至得病,医生亦不令戒房事」,医生帮你看病,他也不跟你管这个事情。印祖说,生病了去给医生看,医生也不教他戒除房事,「盖不以人命为重,而冀病日重,而屡为医疗也」。印祖都会觉得说,做医生的要以人命为重,你不要说他一直生病,最好常常来给你看,然后你就可以常常,因为医疗而赚到钱,「而屡为医疗也」。印祖说,医生如果是这样的用心,「医如是用心,其罪浮于截道劫财之强盗矣」,印祖就这样比喻说,做为医生的如果你这样的用心,那就好像马路上、道路上,在抢劫人家的劫财的强盗,也没什么两样。以上这一段是印光大师在《文钞三编》里面,「卷二」,在答复真净居士书里面有提到这一段。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三四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文字稿来源【太上感应篇共修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黄柏霖       戒邪YIN)(五明学佛网:黄柏霖       戒邪YIN)  

 黄柏霖:三世怨的公案 

 黄柏霖:印光大师开示三世怨 

 黄柏霖:临终关怀很重要 

 黄柏霖:明了生死真相 

 黄柏霖:天台宗讲感应的四种 

 黄柏霖:印光大师开示要怎么样的存心 

 黄柏霖:行善积德,考试得上天护佑 

 黄柏霖:简单地说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的含义 

 黄柏霖:为什么伏不住烦恼,因为没有恭敬心 

 黄柏霖:知物虽至猛至毒,亦有可感可化之处 

 黄柏霖:广钦老和尚修行的故事 

 黄柏霖:心住慈善,当得十一种功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