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疏忽中国传统教育,样样学外国,我们的亏吃大了


   日期:2018/5/1 7: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英国,在过去七十年代,抗战期间那时候,汤恩比博士说,这是他的预言,「要解决二十一世纪」,就是现在,「全世界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外国人讲的,不是我们说的。他是一个专门研究世界文化史的人,他对中国非常佩服。曾经说过,他理想当中这个世界将来统一成一个国家,全世界统一成一个国家,国际战争就没有了,一国了,谁有资格来统一世界?中国人。

  凭什么?中国从秦、汉统一之后,一直到今天没有分裂过,依旧是大一统。他说中国人有统一的智慧、有统一的方法、有统一的成绩、有统一的经验,这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这个人说话大公无私,讲真话。

  中国,什么东西来统一?不是军事,也不是经济,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他讲出「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我们从他的谈话细心去解读,找到儒释道的三个根,《弟子规》是儒的根,《感应篇》是道的根,《十善业》是佛的根,普遍推动这三个根的教育,社会会安定。中国历代古圣先贤的教诲,很简单,就是抓住几个字的纲领,问题就解决了。汤恩比博士他认识、他明了,孔孟之道是仁、义、忠、恕,大乘佛法是真诚、慈悲,如果我们以这八个字存心,这就是圣贤,这就是佛菩萨。

  所以中国自古以来,让外国人那么佩服,中国人什么?中国人是圣贤人。圣贤人从哪里来的?教出来的。中国这几千年来都是教圣贤之道,从小孩教起。确实古时候有不少从怀孕就教起,叫胎教。母亲的使命太重了,有人误会,认为妇女在中国古时候社会没有地位,错了。

  你们想想看,中国古时候社会里最讲究的是孝道,孝道里面对母亲是第一,对父亲是第二,妇女的地位在中国是第一,不是第二,哪个不孝母亲的?母亲是圣贤人,不认识字是圣贤,为什么?她懂得伦理,她懂得五常,她懂得四维八德,这就是圣人,圣人不一定要认识字。

  中国历史在过去,武训,很多人知道,乞丐!当时这些读书人,谁不称他圣人?他每天讨饭,讨了一点钱,他办学校,自己没有念过书,感觉得很苦,帮助没有能力读书的这些小孩,一生办了十几所学校,那时候叫私塾。他懂,他不是不懂。

  教育是圣贤教育,人是圣贤人,干什么都是圣贤,这就知道,教育是根。从政的,圣贤政治,士农工商,农民是圣贤的农民,工人是圣贤的工人,这个社会是圣贤的社会,大同之治。

  中国人讲大同之治不是理想,为什么?曾经出现过。在上古时代,尧、舜、禹大同,「礼运大同篇」讲的就是那个时代。王启之后,这夏商周,帝王才传自己的子孙,变成家天下。在圣人所说的小康,小康实在讲我们看起来也是盛世。

  所以,一切成就离不开教育,今天我们把中国传统教育疏忽了,样样都学外国,我们的亏吃大了。今天中国人这么苦,这不应该的。真正原因在哪里?原因是把我们传统丢掉了。外国人非常想把中国传统找到,他们去做,哪个地方做,那个地方长治久安。

  --摘自释净空教授《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七六集)》

  1 中国五千年的教育是什么?爱的教育

  我们的老祖宗教给我们怎样修行,佛门里面讲修行,在从前,可以说是自古以来,学术里面叫修身。民国初年小学课本里面有这一门课叫「修身」,抗战期间好像就没有了。抗战开始的时候是民国二十六年,好像就是从那一年,我记得很清楚,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在这之前有修身这门课,在这之后变了,改成「公民」,不叫修身,改成公民。修身好,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它这个影响力,满清亡了之后还影响了二十五年,到第二十六年的时候改掉了,改成公民,公民没有修身好。

  在佛法里面讲修行,修行的意思比修身更好,修身只着重身,举止要端庄,要合理、如理,但是行的意思比身广。为什么行?起心动念是心的行为,言语是口的行为,身体动作是身的行为,所以修行包括身语意都在其中。但是修身,当然内容也包括这三个,没有那么明显。修行依什么?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错误的,标准在哪里?标准在五伦、五常、八德,真的很简单。五伦是讲关系,我们佛门里面讲的觉悟、看破,明了关系是看破,看破是什么?这个事实真相你看清楚、看明白。这什么?这是道,看破就是你见道了。佛门里头有见道位,见道而后才能够修道,修道以后才能够证道,这是自然的次第,循序渐进。

  中国古人从小就教你明白这些关系,在没有明白之前先让你看、让你接触,这就是小孩的教育。中国教育是从胎教开始,母亲怀孕的时候就开始教育,母亲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正,要端庄,为什么?会影响胎儿。起心动念会影响,你的念头都是善的,都是清净的,这小孩将来健康,将来充满智慧;如果你起心动念是不善的,心浮气躁的,这会影响小孩的聪明智慧,他聪明智慧就很差,他就会胡思乱想。现在人知道这个真相的确实不多。

  小孩一生下来,他张开眼睛他会看,他会听,他已经在模仿了,也就是他已经在学习。所以父母在他的面前,长辈、大人在他的面前,言行举止都要端庄,不能让他看到负面的,不能让他听到负面的,也不可以让他接触到负面的。他所见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都是伦理道德,这叫扎根教育,根深蒂固。这个小孩学了三年一千天,这一千天,根深蒂固。所以中国古谚语里面有所谓「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身」,有道理,不是随便说的。这是基础教育扎得稳,这都属于家庭教育,在古时候非常重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传统       教育)(五明学佛网:传统       教育)  

 陈兵教授:教育兴教与教育兴国 

 惟觉法师:理想的教育 

 惟觉法师:佛法的教育内涵 

 王雷泉教授:走出中国佛教教育困境刍议 

 惟觉法师:佛法与教育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