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庄子笔下三大人生定律,看完后什么都看开了(太精辟)


   日期:2018/5/2 9: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定律一:

  你的格局和所处盘子的大小,决定了你的心量

  我们的烦恼,源自内在拥有的不够。

  一个拥有全息宇宙观、内心世界丰富、内在自我满足感比较强的人,是不屑于在琐事上进行辩论解释的,他也不太愿意去刷存在感,多一点儿也不觉得多,少一点儿也不觉得少。

  为了说明这点,庄子设计了一个故事,主人公是尧和舜,舜是尧的接班人。尧做皇帝的时候,舜就在他旁边辅佐他。有一天,尧跟舜说:“我一直想把宗、脍、胥敖这三个小国给灭了,每次上朝的时候一想到这几个小国还没灭掉,心里就觉得不舒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舜说:“这三个小国的国君,就好像生存在蓬蒿艾草之中,您何必放心不下?过去听说有十个太阳一同升起,普照万物,更何况大道的光辉更胜过太阳。”

  我以前读这段故事的时候有点儿不知所云,字面上的意思都知道,但庄子到底想说什么呢?我们把这个情景放到现在,假设你是一个只有十个员工公司的老板,有个同事突然提出要离职,你一定觉得很难受。但是,如果你拥有一个十万人的公司,这一天有一百个人离职,你可能也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了。

  所以,你的格局和你所处盘子的大小,决定你心量的大小。

  舜真正想说的其实是:“哥,您多大的人物啊,还为这点儿小事烦恼?您是与大道同齐的人,您就像是同时拥有十个太阳的能量场一样的人,怎么会为这点儿小事而烦恼呢?”

  一言以蔽之,我们所有的烦恼都是因为内在所拥有的还不够多,甚至包括内在的成就感和烦恼都不够多导致的。把自己放在一个大格局里,事就变小了。

  现在很多朋友都在看房价,如果我们把时间和空间挪一下。假如你了解在二三十年前或者十多年前,有一个叙利亚的中产阶级朋友,他在为自己没有买到一套学区房而捶胸顿足,而你又知道从大的历史宏观背景看,他买不买到房子都不重要,因为那套房子再过几年就会被美军给炸了。一个导弹过来,整个小区都没有了,还买学区房?连学校都没有了。如果你知道这一切,你还会跟他一样因为没买到这学区房而捶胸顿足吗?

  现在,有很多人因为小孩子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小提琴没有拉准、作业没有做好、造句没有写得主谓宾足够清楚……跟儿女大发脾气,我认为那都是孩子太少的缘故。

  我以前认识一个朋友,他们家有十几个孩子。他跟我说,有一天,他的一个哥哥从炕上摔下来,他妈都没有发现,还带着其他孩子在吃饭。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现在的某个家庭里面,孩子从桌子上摔了下来,直接摔晕了,三个小时之后才清醒过来,你得害怕成什么样子?而对于一个有十几个孩子的母亲来说,那根本就不是事儿。

  我那个朋友后来还跟我说,他还有一个姐姐,有一天晚上直接跑出去玩,没回到家,就是迷路了,到吃饭的点儿他妈都没发现,到第二天他妈才问她去哪儿了。我以前讲逍遥的时候,说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大格局里面,这样就不觉得自己的那点事儿是大事了,你放在一个长的历史长河里面看问题,你就不觉得当前有什么事儿是值得生气的。

  如果去龙门石窟、莫高窟或者西安的一些老的寺庙,你就更能够看见那些动辄八百年甚至一千多年的寺庙里的塑像,这些菩萨在那儿坐了一千多年,看到了无数的人来这里祈求,考好试、升官、老公不要红杏出墙、老婆最好自己提出离婚……都是南柯一梦,这就是所谓的看破红尘。阅尽千年时空,看遍芸芸世事,人就只剩下一种态度,就是待着而已。

  如果你的内心里面拥有巨大的信息储存,可以WiFi、5G甚至8G上网,你和整个大道背后的那个云端的无量数据库是随时保持通畅的,你还会卡在一个网页上吗?

  

  定律二:

  精神等级的差别,在于愿不愿意花时间在喜欢但无用的事上

  《庄子》曾经提到过两个人,一个叫作“啮缺”,一个叫作“王倪”,他们都是神仙级的人物,啮缺是王倪的学生。

  啮缺问王倪:“你知道万事万物共同的地方吗?”他似乎是在问老师知道天下那个底层的原始代码——可以支撑一切并幻化出一切的东西吗?

  在读《庄子》的时候,我会很羡慕古人的生活,他们活在一种对那些似乎无用的知识的追求当中。只有在古代,没有微信刷、没有房子要炒、没有学区房要买、没有大笔的钱可以花、大家都穷得叮当响的年代,才会有一些人去问这些无用的问题,做一些无用的事儿。

  有些时候,有些人太过于直接地想要答案,想要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用。我认识很多朋友,他们总是直接问:“有什么用呢?”其实,当一个人在研究到底电子和磁力线之间有什么关系、怎么切分、怎么转换时,他怎么知道后来会发明出电灯?最开始的人研究点、线、面的时候,他怎么知道这些东西对于后来盖房子,甚至是制造航天飞机,有什么用?

  其实,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在灵魂上的等级差别,只在一件事情上,就是他是不是能够每天抽出一些时间,去享受那些无用或者暂时看不出来有什么用的事儿。

  

  如果你有一个朋友,他跟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有目的的,他每天接触的朋友都是对他有用的——起码在当时他认为是有用的,你一定会觉得他真的很市侩。一个人的内心,有用的东西比例越大,无用的东西比例越小,那么他在精神上越贫穷。而富人——精神上的富裕,则是无聊得起、无用得起的人。

  改变并决定你命运的,可能就是那些看似没用的事。

  那些曾经被我们认为无用的东西,那些不知道学了之后到底有什么用的知识,现在看来可能终将会成为拯救人类的最重要的知识。而那些我们所认识的没有什么用的朋友,我们所做的那些没有什么意义的、仅仅只是让我们觉得快乐的事情,最后可能成为我们最重要的事业。

  如果你是一位家长,不要把孩子的时间完全花在你认为有用的事情上,就算再忙,也要挤出一些时间让孩子去发呆、去无聊、去自在玩耍……

  就算是那些疯狂玩游戏的人,也可能会变成著名的游戏主播。

  让自己变成一个精神富有的人的最有效方法——做一点儿看似无用的事。

  

  定律三:

  人生就是把一系列痛苦和抱怨,最后变成笑话的过程

  《齐物论》里面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几乎无人不晓,就是“朝三暮四”。这个故事讲的是,狙公(喂猴子的人)给猴子分橡子,说:“早上三颗,晚上四颗,怎么样?”众狙(一群猴子)皆怒,说:“凭什么?凭什么早上三颗,晚上四颗?不高兴。”

  于是,狙公就改了,说:“这样吧,早上四颗,晚上三颗,怎么样?”结果,庄子用的词很有意思——“众狙皆悦”。这个故事就是成语“朝三暮四”的出处。

  一般人在学这个成语的时候,会觉得这说的是某个人想法、做法总是更改,老是变来变去的。其实,“朝三暮四”的真正意思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一种自己关于价值的习惯性判定里面。你习惯了先拿多一点儿,再拿少一点儿。结果有人给你讲,先少一点儿,后多一点儿,行不行?虽然总量一样,却受不了。

  你觉得猴子很可笑吧,其实我们也都是这样。朝三暮四,是一种灵长类动物普遍拥有的心智模式。你我皆灵长,我们总是很习惯按照某一种内心设定的要求去作出判断,当别人给出的建议与之不符的时候,抱怨就产生了。

  

  有一天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儿子跟我一起去吃火锅,他说要喝姜汁可乐,我同意了。不过我跟他说,喝可乐之前必须先吃点儿东西。他就突然很生气,以绝食相要挟,说:“不吃了,不喝了,饿死我自己。”

  我突然觉得很好笑——真是灵长类动物的孩子啊。他心里面有一个假设的预定——先喝两大口可乐,虽然还没有喝上,但他已经体验到了那种心理高潮。不料这时候,当爹的却说得先吃口饭。

  其实,先喝可乐后吃饭和先吃饭后喝可乐,也就是在一分钟之内的事儿,到肚子里都是可乐泡饭。但这位灵长类小朋友,却觉得受到了莫大的煎熬,就堵在那里了。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对自己马上要经历的状态有一种假想,哪怕这个假想很愉快,但也会形成一种障碍。这种障碍令我们发现,如果别人给出的条件与自己内在的期许不一样的时候,哪怕只是顺序上的不一样,我们都会被这个情绪绑架。

  “抱怨”的本质,就是后来事情的发展或者别人的反应,与你的期许不同。但别人并不知道你的期许,于是这样就产生了“怨”这种情绪。怨乃百病之源,也是百苦之源,一切烦恼,皆从怨来。对照“朝三暮四”,你就知道原来你的抱怨是如此可笑。

  

  崔永元在做一个很有意思的项目,叫《口述历史》。他这些年采访了很多老人家,一个老先生有一次跟崔永元讲,他在监狱里面,本来应该被万恶的敌人解决了。结果,那天敌人没选他,选了另外一个人。第二天,他觉得总该是他了,便很焦虑地等待那个时刻,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生,因为看守他的人喝醉了。到第三天,他听见脚步声来的时候,当时那种紧张、痛苦、焦虑啊,简直难以形容。因为你知道这个人走进来,把你拉出去,你就被处决了。结果,过来打开监狱大门的那个人说:“同志,解放了。”

  当这位老先生经历了人生种种的苦难、生死边缘的危险以后,他在描述这段故事的时候,完全就像在讲一个笑话。将一个自己人生的悲催,变成了一个谈笑间的笑话。

  好的人生,就是把一系列惊悚、痛苦以及抱怨,最后变成笑话的过程。

  (转载)



  消灾免难: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一功德

  学佛为成佛,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乘佛大愿力决定往生净土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恶念恶口恶行,忏悔我所犯一切邪YIN重罪;愿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学佛网、转载者、各位读者;此文若有错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愿断恶修善、广积阴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持戒念佛、求生净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庄子       定律)(五明学佛网:庄子       定律)  

 仁焕法师:天地与生命的定律 

 仁焕法师:因果定律 

 佛法界因果定律,种善因得善果 

 人生的四大天规,比风水定律厉害 

 学佛必知的8个因果定律,改脾气是关键 

 富人定律,真正的富人,往往具备两个低调做人的“̴ 

 怕啥来啥怎么办?快看学佛必知八大因果定律 

 因果的五大定律 

 净土法门法师:世间事难不开因果定律 

 佛法以因果为基础的,学佛必知的因果定律 

 净土法门法师:世间事离不开因果定律,就不要操心了,有佛菩 

 学佛必知的8个因果定律,改脾气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