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从观音法门到达成佛的过程 正确的学佛观点之十九


   日期:2018/5/3 23: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从观音法门到达成佛的过程─正确的学佛观点之十九》

  作者: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愣严经》裡面有提到数位菩萨,因为释迦牟尼佛慈悲善巧地要他们把自己往昔所修法门成就的因缘,向法会中的大众做一个分享。其实这些都是真正的大密法,而且是不需要经过灌顶口传的口诀,只是现代人执着于表相,一定要有模有样、一定要排场够大、一定要叮叮噹噹摇铃打鼓、一定要喝到上师所加持宝瓶中的甘露水,才会觉得有真正的得法,这些其实都还是落入在人执法执的境界当中。真正佛菩萨的大法,只要用心,都可说是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尽虚空遍一切处,皆是佛陀的法音,只要用心和信解,佛陀所开示的三藏十二部,其中蕴藏有不可思议的心法和口诀,这些都需要有缘人和有心人,发心去用功才会知道。

  释迦牟尼佛在法会中,随喜地请诸位菩萨提出往昔祂们所成就的法缘和法门,那个时候观世音菩萨也在场,祂很慈悲地从法会之中站起来向大众分享,祂过去世是如何修持观音法门而得到解脱。在当时现场的愣严法会上,共有二十五位圣众,各自讲述了二十五种的圆通法门,这裡面其实就蕴含着,如果懂得用六根、六尘、六识、七大,总共二十五种,只要懂得运用其中的某一根,或某一尘,或某一大,自然就可以获得自在圆融,通达解脱的境界,所以观世音菩萨完全不藏私地报告,祂是如何应用耳根修持,而到达了悟自性的方法,要告诉与会大众。

  观世音菩萨在过去世,完全是得力于一个功夫,「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这返闻自性一开始所讲的便是「入流亡所」。所谓「入流亡所」就是外面一切的音声无论是静或动、大和小,无论是音乐声、吵杂声、风声、雨声、车水马龙的声、男人的声音、女人的声音、小孩的声音,无论它分贝大或小,都要听而不闻,不会被一切的声音影响到自心,很多人说道:「那好的音乐、好的美声,有值得欣赏和学习的地方,难道也不能放过吗?」真正的修持是必须进入绝对的境界,有好便有坏,总是会堕入二元对立、能所相对的境界中,这绝非究竟,因此「入流亡所」的境界,就是要我们无论外界的一切音声如何,都要「闻声返入,返闻自性」,这个才是「入流忘所」的意思。

  第二个阶段就是修持一切音声,渐渐地不会因为声音的静相或动相,修持「返闻自性」的功夫,如果越修越到位,自然而然这人世间,所有一切四相与八法,都会随着进入法性的状态,当然进一步又会进入真正没有静也没有动的对立状态,这种了然不生的境界,就是实际理地,绝对的境界现前。第三个阶段,就是又超越了动相跟静相两种,也完完全全不生,不断地反覆练习,这个「返闻自性」的功夫,直到真心现前为止,接着就又会进入「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的境界。一般人在修持返闻功夫的时候,往往会碰到耳根虽然已经空掉了,可是似乎还有一种能够感觉那样子的念头存在,如果连极度细微可以感觉的念头,彷彿有时还会显现,表示还未透尽,因为还有微细的分别存在,唯一的方法还是要不断地返闻自性,一直要到达把很微细的心觉也一起打破,微细的能所之根,也一起破除,才是真正的空掉能觉和所觉的心念。

  可是这个还不是最上一路究竟的圆满,虽然能觉和所觉已经到达空的境界,这个空也不是必竟空,最后是连这个空的念头,也必须打破,才能到达最后的一步「生灭寂灭,寂灭现前」。有灭就有生,就如同上面所说的有空就会有有,这些都还是有相有念,并非究竟,最后连同灭的念头,也要一起灭除,所以才说「生灭寂灭」,连对生的灭念也要淨除,才有办法达到所谓的寂灭现前,进一步才有办法破一切相,才有办法使得涅槃现前,才有办法达到最高境界的寂照同时,才有办法进入到理智同圆,到达如此的境界,自然就超越一切世间跟出世间,才是真正的如如不动。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愣严经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五明学佛网:愣严经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大佛顶首愣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注音读诵版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佛教徒如何从六度中的禅定去了解大乘思想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佛教徒如何从六度中的精进行去了解大乘思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佛教徒如何从六度中的忍辱行去了解大乘思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佛教徒如何从六度中去了解大乘思想之三─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佛教中如何从六度中去了解大乘思想之一正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心能转物吗 正确的学佛观点之二十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从了凡先生的行谊,探讨学习空观的重要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为何悭贪成性会堕入饿鬼道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从避免落入轮回的痛苦中思惟如何修复心念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修行中最初和最后的修行窍诀便是思惟无常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坚持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