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日期:2018/5/15 3: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文/XC法师

  所有人都要面对出世和入世这两种心态。入世就是要做事,出世也要做事,关键在于如何用心。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那句话,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只有真的去做一件事情时,真的在事项中看到自己内心的烦恼、妄想、执着,感受到被名缰利锁系缚时的痛苦,感受到失意时的落寞、得意时的张狂,才能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有更深刻和真实的了解。

  做事要做正业。所谓正业,就是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是要利益更多人。

  具体在世间,什么事是该做的呢?

  在一个家庭中,对整个家庭有益的事情就是该做的;在一个单位里,对这个单位有益的事就是该做的;在一个行业里,对整个行业有益的事就是该做的;在一个社会里,对整个社会有益的事就是该做的。

  这个“有益”,不仅是眼前的利益,更是长远的利益。

  当我们说一件事“很难”或“没时间”的时候,潜台词其实是“我不想做”。对于不想做的事情,可以找出一万个理由;对于想做的事情,一个理由就足够了。

  从更深层次去思维,就超越了“做什么”的矛盾。做事情不在事情本身,而在做事的用心。

  譬如售货员,如果只是想着要把货物卖出去,所做的一切都与自己的利益挂钩,久而久之就会觉得乏味、烦躁;如果用心是希望卖出去的东西能够帮助到别人,那就会做得很有滋味,很快乐。

  我们常常讲“勿忘初心”,意思是不要把方法当作目的。譬如学习、工作、挣钱、恋爱等等,这些都是方法,真正的目的是希求自己更快乐。所以,做事一定要不忘初心,要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简单说,不忘初心就是要让我们时时都不忘自己的目的,每一刻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比如地上有水,你把它擦干;水管坏了,去安排修理;来客人了,及时地端茶倒水;柴火不够了,及时去劈;该扫地了,该浇花了,就去扫地、浇花。哪里有问题,不分大小,都能够积极发心去做,去承担起来,不求肯定,不畏人言。

  换句话说,何时何地,知道自己要干吗,这就是负责任。

  那么,究竟怎么样来承担人生的责任呢?就是自己有多大愿力,有多大发心,有多大智慧,就来承担多少事情。

  做任何事实际上都是心对境的关系。什么是心对境的关系?就是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内心遇到种种境界应该如何去看待和处理。

  一切事都是因缘和合,由各种条件组合而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谁能够控制、主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努力和坚持,不断创造更有利的因缘条件,让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这就是随缘。

  通过我们的发心去组合因缘,也就是俗话说的“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必须自己有愿、有行,事情才能够成办。

  自己的发心是因,外在的条件是缘,有因缘才可能结果。其中,外在的条件如何来配合,关键是看自己的用心程度。

  事实上,世俗社会的很多痛苦都来自拿不起,放不下;该承担的没有心力去承担,该放下的不舍得放下。做事就是这样历练,要先拿起来,再放下。

  在善知识的调教、点拨、指导下,那颗执着和顽劣的心,反复提起,反复放下,慢慢才真能达到宠辱不惊、云淡风轻的境界。

  多多经历,反复锤炼,才能够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只有经历过风浪的水手,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平静。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