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佛法修学目的


   日期:2018/5/18 8: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四十卷《华严经》中,世尊为我们说明,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种种心量」,这是很复杂的现象。种种不同的心量,从何产生?不外乎妄想、分别、执着。心量塬本是相同的,佛法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我们本来的心量,诸佛如是,十方法界一切众生无不如是。而塬本这么大的心量,现在变成这么小;塬本单纯的心量变成这么复杂,这是我们要深深去省思的。

  塬本的心量显示出来的境界,即「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的作用,《华严经》称作「佛华严」,净土经称作「极乐世界」。这些都是我们本有的,正如马鸣菩萨所说的「本觉本有」。一真本有,极乐本有,包太虚、周沙界本有,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的教学,就是教人恢復自性本有的而已。所以佛不度众生,是指佛没有能力帮助众生多添加一点,完全是恢復自性而已。要知道,恢復本性才是大圆满、大自在。佛的圆满、自在、快乐,是我们永远无法想像得到,而这些都是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

  「阿弥陀」翻成中文的意思,就是「无量」。心量是无量的,智慧是无量的,德能是无量的,才艺是无量的,寿命是无量的,享乐是无量的,无一不是无量的。而且这些无量是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不是向外求得的,所以佛法称为内学,向自己真心裡面去求。若能恢復自性的无量,就称作佛菩萨,称作法身大士;迷失了自性的无量,就是凡夫、众生。由此可知,整个佛法归纳起来,只不过是迷悟的问题而已。

  佛法教学的目的有叁:一、「断恶修善」,这是最初方便,是学佛入门的手段。希望你做个纯善之人,清净的善心善行能帮助你觉悟;恶心恶行决定是迷惑,不可能开悟。二、「破迷开悟」,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事实真相,逐渐明白了,就有可能脱离六道轮迴,也可能脱离十法界。现在我们就在这个边缘上,有时醒过来,但是醒过来的时间不长,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境界一现前,立刻又迷惑。这个现象虽然不算成就,但是也相当可贵。世间有几个人在一生当中能够觉悟一次、两次?像黑暗当中放出闪电的光明,虽然极其短暂,但非常可贵。我们希望这种闪光能多闪几次,密度愈来愈多,光度愈来愈强,这是好现象、好徵兆。

  叁、「转凡成圣」,唯有真正觉悟、真正明白,才真想学佛菩萨;真想学,就能真成就。佛说,一个人在一生当中决定能成就,问题在于肯不肯认真。夏莲居老居士在《净语》裡讲「真干」,只要肯真干,一生就能成就。《华严经》中,善财童子一生成就;《法华经》上,龙女八岁成佛;世尊举出这些例子就是说明,我们也能做到。举童男、童女是表示,用赤子之心才能成就。小孩的心还没有受过污染,不受污染的心就能成就。

  能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就不污染;于一切法还有好恶,心就污染了。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是清净平等的,若在境界裡,起好恶、爱憎、控制、佔有的念头,这是严重的污染。我们要学习诸佛菩萨,诸佛菩萨的境界是华藏世界、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美不胜收。虽然他们有种种享受,但是没有控制、佔有一切人事物的念头,念头都没有,何况是行为?那才是真乐。我们现在无论是乐也好、苦也好,都有控制、佔有的念头与行为,那是造业。由此可知,起心动念想佔有、想控制,就是造业。造业决定是恶业多,善业少。何谓善业?偶尔短暂的把控制、佔有放鬆一点,就是善业;抓紧一点,又造恶业了,善恶无非如是而已。所以佛才讲,叁恶道是六道众生的老家,叁善道是六道众生出来观光旅游。我们冷静仔细去观察,佛所讲的确实是事实真相。

  我希望同修们要觉悟,觉悟一定要学佛,释迦牟尼佛是我们最佳的榜样。我们以释迦牟尼佛的教导做为基础,这是我们根本的模式,然后才有定力。定力就是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诱惑、动摇,逆缘、逆境不生烦恼,善缘、善境不起贪爱。有定力,自然就有智慧,智慧就是一切通达明瞭,这样就可以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所谓道,就是存大菩提心,以大慈大悲心,无条件的爱护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有这个心,若没有行为,心是空的,必须以行为去落实,就是菩萨行。菩萨行在一般大乘经裡讲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而《华严经》讲十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方便度、愿度、力度、智度,说得详细、圆满。其实,六与十的内容是一样,十度归纳起来就是六度,六度展开就是十度。十度,是把「般若」展开,般若是根本智,根本智起作用是后得智,所以有方便、愿、力、智。后得智是智慧的作用,用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所以说十度,只不过是把般若智慧详细说明而已。

  我们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之中,要真正做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翻成中文的意思是到彼岸、圆满,六种圆满。布施要无条件,不着相,就是圆满。《般若经》上讲的「叁轮体空」,就是不要执着我做了多少好事,也不要执着别人得了多少好处;圆满一定是叁轮体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布施离四相,持戒也离四相,忍辱也离四相,精进也离四相,禅定也离四相,般若就是离相,这才称作波罗蜜,这才是圆满。希望同修们要细心去体会,放下自私自利,念念为社会、为一切众生无条件的服务,尽心尽力帮助法界一切众生。这一生修学,向诸佛菩萨学习,决定得到殊胜的结果。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修学)(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修学)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普献法师:修学方法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修学愿力的两种毛病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