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弟子规》心得分享之十七(专刊)


   日期:2018/5/25 17: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弟子规》心得分享之十七(专刊)

  《德育启蒙》敬师

  “师严道专,人伦表率,道德学问,是效是则。

  “养我蒙正,教我嘉谟,不敬其师,何能受益”。

  人不管学什么,都要有老师启蒙、引导;佛门常说的“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由此可以了解老师的作用。从小进入学校,有老师教导知识,一直到大学毕业,现有的教育都是教人知识和技术,没有做人的教育。人之所以为人,不同于动物,从哪里有区别那,就是人可以接受教育。可以学会怎么做人,可以知道做人的本分,可以保住的天然的本性,再把这些本性广泛发挥,绝不可以乱了伦常。

  若是任性地发挥人性的弱点,鼓励五欲七情、自私自利、贪嗔痴慢、人我是非,这样的人生就走下坡路了,一步一步踏入三途。炎黄大地的老祖宗有智慧,把人性的本善、本性提炼出一套理论,用极其简单的文字来作代表,即是伦常八德。让人的灵性一步一步地提升,升到天堂。

  这就是中国与外国普及教育不同的地方,看看历史可以证明。人性本善,就是我们常讲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五伦者,五种人际关系以及他们的相处特点。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父与子的关系是天然的行为,就是亲爱。余者亦然,文字变化了,道理是一个,都是一个“爱”字。五常者,仁义礼智信。仁者爱人、义者循理、礼是人之间往来,内在的尊敬表现在外的行为、智即理智、信是人之间的信任。

  这些不是我们现在想像的那样,是纯粹天然的那种行为,没一点染污的本善。常者,恒常不变,须臾不可离的行为。四维八德者,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些是老祖宗给我们后代子孙留下来本性本善的普及教育。是人一生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行为。

  这一切都是老师,一代一代承传下来,又传播下去的东西。所以古人有一句话:“孔夫子不出世,天下如黑暗”。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是古人尊重老师的话。师严道尊,所谓是严师出高徒,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把人的本性、本善为代表的圣贤教育一代一代地上承下传。中国历史上的老师就是起着这样的作用。不是简单的文字工作者。

  老师还要以身作则,事事处处给学生做好榜样,感化一代又一代的后人。言教太乏味了,不能真正地传承这样的圣贤教诲。中国的老师,实际上是圣贤的化身,是中国精神、灵魂的传播者。他们是晚辈的启蒙老师,也是用榜样的作用来传播圣贤教育的工作者。

  我们进入学校,接触老师,一定是尊师重道的心态,才能学到圣贤教诲,才能从老师身上认识到人性的本善,也做到人性的本善,还要传播人性的本善。就像印光大师讲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没有诚敬心,跟老师多久也学不到圣贤的教诲,也不能变化气质。

  师徒如父子,那是老师把子弟当做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地教育,子弟要把老师当成心目中的榜样来学习。所以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指老师没有把圣贤教育传下去,对不起孔老夫子,在佛门则对不起释迦牟尼佛。

  对这样的老师,能不尊敬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弟子规       五伦五常)(五明学佛网:弟子规       五伦五常)  

 蔡礼旭老师:《弟子规》当中「勿践阈」,以佛法来说,有没有 

 蔡礼旭老师:如何在大学、高中教导大学生和高中生学《弟子规 

 《弟子规》从头至尾都是修恭敬心 

 净土法门法师:《弟子规》怎么补救?最好是在无线电广播电台 

 大安法师:《弟子规》与往生之间的关系 

 这个孩子说:学了《弟子规》,才知道孝顺父母 

 净土法门法师:学习《弟子规》与往生西方有什么关系? 

 《弟子规》心得分享之二十七(专刊) 

 《弟子规》心得分享之二十六(专刊) 

 《弟子规》心得分享之二十五(专刊) 

 《弟子规》心得分享之二十四(专刊) 

 《弟子规》心得分享之二十二(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