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孝顺善报篇(三)


   日期:2018/6/12 10: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朱寿昌修忏遇母

  宋朝朱寿昌,是刑部侍郎朱巽的儿子,他的母亲刘氏,出身微贱,在寿昌七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与母亲离婚,后来他母亲又改嫁民间,不通音讯,到寿昌长大以后,常常思慕自己的母亲,但不知母亲的下落,苦于无法会面,十分悲哀。他就辞去了官职,立志一定要寻到母亲,经过了万里的跋涉,吃尽了千辛万苦,还是没有达到寻见母亲的愿望。当时没有像现代一样的报纸,无从在报纸上登广告寻人,那样毫无方向的寻访,确实是十分困难、希望异常渺小的事。可是他并不灰心丧志,不达目的不罢休,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深信感应的不虚,他刺了自己身上的鲜血,用血写成水忏一部,印施流通,利益大众,并且日日夜夜的持诵水忏不辍,祈求佛菩萨的灵感。果然皇天不负苦心人,有一天,他走到陕西同州地方,忽然遇见了母亲,那时他母亲虽已白发苍苍,面有皱纹,但容貌还能认识,可是寿昌以前还是七岁的小孩,现已长成了大人,他母亲却不认识他了。寿昌亲切的连呼:“妈妈!妈妈!”并且高声的说:“我是寿昌,我是寿昌。”他母亲哎呀一声说:“我的儿,做梦也没有想到在此与你相见。”母子二人,二十多年不见,一旦会面,不禁惊喜交集,喜极而涕,抱头痛哭,感动了很多路旁的行人,都驻足而观。朱寿昌把母亲迎回家中,尽心孝养,后来他出任“司农少卿”的官职,孝行更笃。当时士大夫中,对于朱寿昌的孝行感应,一时传为佳话。(取材自《梦溪笔谈》)

  【湘清按】近代心理学家,也承认有心灵感应的事。但心灵感应,并不常见,原因是如果缺乏诚心,就不易获得感应。像这件故事中的朱寿昌,刺血书忏,昼夜持诵,万里跋涉,而无退志,是何等的精诚!宜乎感应所致,而获母子相会,俗语说:“诚则灵。”信然。

  二、林承美树德资亲

  福建林承美,在幼年时,父亲就已去世,他母亲艰苦的守节,才把他抚养成人。承美想到父母的深恩,恐难报答,因此日夜哭泣。有一位禅师对他说:“孝子思念亲恩,痛哭是没有益处的,当求怎样报答的道理。古语说:‘作善亲有益,作恶亲有忧。'你要报答亲恩,只有戒杀放生,广积阴德,才是真正的孝道。”

  承美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以后,立志戒杀放生,广修救人济世的善事,后来他享九十六岁的高寿,得到很高的科第。(取材自《阴骘文广义》)

  【湘清按】孝经上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亲,孝之终也。”可见立身行道,是孝的终极,而林承美的戒杀放生,广修善事,尤为立身行道,报答亲恩的好榜样。

  三、钱氏孝护翁姑全家免疫

  清代顺治甲午年三月,江苏省武进县(古名晋陵)城东居民顾成,娶钱氏小姐为媳妇。有一次,钱氏回母家省视父母,忽然夫家乡间流行急性时疫病,传染很广,病死的人很多,有的全家数口都死于时疫,也有一条巷中的人,大半死去,只剩数人。病势的凶猛,令人心惊股栗。如果得了这种急性的时疫病,至亲也不敢过问,大家深恐传染。不幸顾成夫妇也染了时疫,后来他的儿女等一家八人,全都染了疫病。钱氏在母家听到了翁姑都患时疫的信息,急欲回夫家视病,他的父母爱女心切,恐怕女儿也会染到疫病,所以力劝钱氏不要回到夫家去。可是钱氏深明大义,她说:“丈夫娶妻,原是希望我能侍候翁姑,现在翁姑病危,倘若我忍心不归,那与禽兽何异!”终于不顾父母的反对,不怕疫病的猖獗,只身回到夫家去。当钱氏回到夫家以后,顾成夫妇及其他染疫的全家八人,都霍然而愈。当时的人,都认为顾成全家能免于疫病的死亡,是由于钱氏至孝的感应。(取材自《德育古鉴》)

  【湘清按】民国以来,我国由于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推翻旧道德”的恶劣影响,固有道德,日益低落。今世能孝顺父母的儿女,固如凤毛麟角,而求其能孝顺翁姑的女子,更寥不可得。像本文的钱氏女,能不怕疫病的传染,孝护病危中的翁姑,实可为今世女子的楷式。至于疾病的成因,固然是由于病菌,但科学家亦认为人身的抵抗力,足以抗御病菌而不使患病,所以顾成全家的免疫,当是由于钱氏至孝的伟大正气,因而增强全家的抵抗力,而使病菌无从作祟,免于死亡。这种因果事实,是很合于科学的,绝不能视为迷信。

  四、吴二事母尽孝免于雷击

  吴二,是江西省临川县的一个贫民,侍奉老母,极为孝顺,颇能博得老母的欢心。有一天夜间,梦见神对他说:“你前生有宿恶,明天午刻,将为雷击死。”吴二因为不忍离开老母,求神救命。神说:“这是天数,没有办法避免的。”吴二深恐雷击使母受惊,第二天早晨,准备了早膳对母亲说:“我今天有事出门,请母亲暂到妹妹家去。”可是他的母亲不允许,过一会儿,天空中乌云满布,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吴二更加忧虑母亲受惊,急忙把大门关上,自己跑到田野去,静待雷击的惩罚。哪知再过一会儿,天空放晴,吴二竟没有遭受雷击,平安归家。回到家中以后,小心的保护着母亲,还不敢把梦中的经过说出来。第二天夜间,又梦神对他说:“你的至孝感天,已宥除前生的宿恶。”后来吴二更加孝养母亲,终身不懈。(取材自《德育古鉴》)

  【湘清按】佛教所说的因果报应,有“现报”“生报”“后报”之别,现报是现世造的业,现世受的果报。生报是这世造的业,来世受的果报。后报是某一世造的业,隔了二世以上才受果报。本篇故事主角吴二,因前生恶业,今生本来要受雷击的恶报,这是属于生报。但吴二因现世至孝的感应,未受恶报,这又是心能造业,心亦能转业的道理。至于佛教虽非神教,只是佛教认为神还是六道中的凡夫,不能与至圣佛陀相比,但并不否认神的存在,所以在佛经及因果故事中,常有关于神的记载。

  五、许坦舍命救亲

  许坦,是唐朝时代的孝子,在他十岁的那年,有一天,跟着他的父亲一同入山采药,忽然半路中跳出一只猛兽大豹,张开了血盆大口,攫着他的父亲。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小小年纪的许坦,并不惊慌,他一面鼓足了最大的力气,高声呼救,一面举起了木杖,奔着向前追击那只大豹。说也奇怪,那只凶猛的豹,竟出乎意外的,舍弃他的父亲,回头逃走。许坦的父亲,得以死里逃生,真是惊喜交集。父子二人,在饱受虚惊之后,再也无心采药,就一同徐步回家。从此远近各地的人,传播着这一件颇有传奇性的事实,大家都认为许坦的孝行,制服了猛兽。否则的话,那只凶恶的大豹,能猛攫他的父亲,怎么反而畏惧十岁的小孩子呢?这显然是至孝的感应所致。后来这件孝行的美谈,传到朝庭,皇帝唐太宗听了大奇,对侍臣们说:“许坦是一个小小的儿童,竟能舍命救亲,因而制服猛兽,这样令人感动的至孝,应该予以大大的嘉奖。”后来皇帝授予他“文林郎”的官衔,享受殊荣。(取材自《历史感应统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