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如何读经快速提升自己


   日期:2018/6/21 9: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一直希望各位能理解:为什么学佛?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对我而言,我因为当时太过逼迫烦恼,学佛的初衷是想解脱这份压迫;对现在而言,几乎已经淡忘了当初的那些烦恼都是什么了。这可能就算是成长的烦恼吧。人的成长伴随吸取和淡忘,应该记得的被吸收,没有价值的被淡忘,这样才会慢慢地前行。

  我们太容易选择淡忘了,所以古印度神话里非常流行一句话“时间是一副良药”!为什么我们要选择忘记呢?有的事情拼命记得,也会慢慢忘记。人的生命内核还是较为自私自我的,满足自我需求的会被保存,不满足自我需求的就会选择放弃、排斥、否定,乃至遗忘。

  亦如我们希望自己快乐,但一些不快乐的事情总是魂牵梦绕,怎么快乐呢?要么就直面这惨淡的现实,突破现实的假象,看到表相后面的温情;而相比下遗忘更为简单,更容易,成本更小,相应努力也更容易,所以是我们自己选择了“好了伤疤忘了疼”。但如果我们想获得更大的进步,想光明磊落起来,想有本质性的提升,自然还是要向内挖掘,找到我们内在的自我满足。

  肯直面任何不如意的事情,就成了一个技术关口,过得去,就大踏步地进一步。

  怎么面对那些不如意、那些烦恼痛苦、不顺心呢?我因为思维模式是认知加逆思的,所以我需要解决逆向思维带来的破坏性,又要找到并相信所提供的解释,用来满足认知的需求,而这二者不那么兼容,很多部分可以说是矛盾的,所以我的进步从自身思维模式层面来说,每一步都非常艰难。以模仿为主的人,给他树立榜样就可以了,告诉他大家都这样做的,他就会从善如流了;对于认知为主的,就需要解释给他,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必须是这样,他理解了内在的原因,其中的原理,会更坚定地相信,更长久地奉行;对于开放形为主的人来说,是占人类比重很小的一部分,他沾到什么都能学,不管多无聊的内容都可以学得很优秀,是天生学霸的思维模式,可他不容易建立自己的格局,不容易形成自己的风格,容易被他人影响,容易被他人拉扯拐带;最难的就是逆思,是属于学渣的思维方式,你让我这样,我为什么要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东我一定要西,你说硫酸只能倒到试管的1/3高度,我非要倒1/2,你说在酒精灯上加热,管口不能对着人,我非要瞄得准准的,然后就被赶出实验室,老师要让实验室成为他永生噩梦。

  我们想学什么东西,在三层专注角度,最基础,也是最迫切的是需要认识自己、认清自己。当然这也是有难度的,但起码要知道自己是什么货色,自己靠什么渠道获得信息,自己靠什么方式在思维。我们可能会出现二个思维模式为主的情况,也可能出现一主一辅的组合,或者一主二辅的组合模式,从而让自己的情况更复杂,想了解自己、理解自己、管控自己就更难了。当主要渠道没办法获得有力支撑,就要找到辅助渠道,扩大辅助渠道的支撑。在医学界听说出现了一个新鲜的“烟雾病”,就是大脑的一侧或双侧主要血管天生畸形,或者就是失效的,需要靠其他微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共同完成大脑的供养,当微细血管被堵塞后,出现了脑梗的反应。生命就是这样神奇,主要的坏了,就可以有次要的形成替代和补充。一般来说男性大脑因为功能区域划分明显,脑部损伤后很多功能的恢复往往是非常漫长和艰难的;而女性因为大脑的功能区域划分不明显,替代能力比男性要强,同样程度的脑部损伤功能可以恢复得更快。

  在有的生物物种里,当群体中唯一雄性死亡,身体更为健壮的那个雌性就会替代成为雄性,他没有去做变性手术,但他因为角色的关系,自然形成了这个变性的结果,这是生物界非常神秘有趣的事情。

  所以角度决定视野,你站在什么样的角度、什么高度、什么层面,你所见的内容是可以完全不同于他人的。我们来学佛,我一直强调给心态心量,然后才强调方法。对大家而言,我们提供的方法可以说事无巨细非常非常丰富,托个大说,可能你在外面学佛十几年,也不能遇到如此多的方法、手段、细节、套路、模式,可我却依然选择强调心态心量,而不是上来就说方法,也并非是我们没有方法可以分享。

  这就像武器在谁手里一样,武器本身就是武器,性质不会改变,当在谁的手里,武器的性质会有所改变。你拿到的这些方法,你的心态心量就决定了这些方法的性质,而不是方法本身。所以我说“所谓大乘是大乘的心态心量,而不是大乘的方法!”若说某个法就是大乘佛法,如果心态心量不匹配,大乘法也会被学成小乘、学成人天乘的效果来。

  我们读经,强调读经、重视读经、推崇读经,却又不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强调的读经,是你要去参与进去、思维进去、把自己贴进去!我们不在经文描述的任何场景环境里,这经文真的和我们有关系吗?

  现在的时空割裂于经文描述的场景环境,但我们也要创造出一种联系,让自己能贴得进去,这种联系就是——我愿如何!我学佛的初衷是解决当下的烦恼煎熬,就算没学明白什么,那些烦恼消除了,或者是随学佛而消除,或者是随时间淡忘,总之消除了,我的此愿就满足了。所以学佛要善用其心,这个能被善用的最最应该挖掘的就是愿心,你愿如何啊?当我们被各种高大上的名词绑架,然后愿也随之调到高大上,可是配套的方法是否给力呢?

  前几天有同修和我说一个让我很费解的状态:他念地藏菩萨圣号,一会儿就很难受。那就改念观音吧,但是为什么念地藏菩萨会难受呢?在不断地追问,不断地抽丝剥茧的推问里终于知道了原因,原因简单的令人咋舌:他认为念地藏菩萨就等于念鬼!所以虽然他念的文字、发的声音是“地藏菩萨”,这个半点没错;但心念投射的、心念坚固认为的就是:鬼啊,鬼啊,鬼啊!念一会儿就算不来鬼,也自然会不舒服了。

  一个圣号都能念出这样的差异来,佛法那么多的法门,出现各种差别又有何难?所以我们要读经啊,要真的明白我们做的是什么;而不要被自我的认知绑架、囚禁了自己,虽然努力不差,但结果不好,这是谁都不乐见的。所以你来学佛,我们要花较大的精力和时间用以梳理心念里是否有这样认知,你形成这样的认知没有错,那是你的格局、你的角度决定的收获感受,如果不能有效的学习,这种格局没有外力是很难打破的。

  有效学习就成了我们能否在这条路上持续行走、走得稳、走得久、走得长、走得到目的地的重要支撑了。我学佛的一路见到了太多的热情被消磨、福报被消耗、豪情万丈被打脸的结果,见到了太多学的时候精进努力,但几年后不能再学的,差哪里了?佛真的不希望有人来亲近自己吗?佛不会这样想的,但佛也不希望有人假模假式地冒充佛弟子。

  如果心态心量不调整,有效学习就是空谈。为什么学佛的愿心是否坚定清晰?愿被满足后,我们是否还有动力继续学习?佛菩萨慈悲、佛法神奇微妙,满足一些愿望也可以更容易,方法更简单,但我们愿望被满足了,还有动力持续前行了吗?亦如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如果告诉婆罗门女:你妈死后先掉地狱,因为你的救度后生天道了!婆罗门女绝对不可能在之后发菩提大愿的。这就是有效学习的例子,经文里满满都是这样的例子,我们要会用心、善用心、把自己投放进去、贴进去、融入进去,才能理解为什么他在随后发生的事情下发了菩提大愿?他能如此提升自己,我们呢?他能从一个妇女急速提升为菩萨格局,我们呢?为什么我们前进的速度和蜗牛差不多,这不就是答案吗?当你学佛的动力不充沛了,你的热情自然会消减,当你觉得可有可无了,自然可以先看二集剧再来念几分钟所谓的佛。动力为什么不足啊?不就是自己没在其中吗,没在里面找到自己,对不对?各位想一想:我们比光目的母亲真的好多少吗?他靠嘴一吃一吐就下地狱,所受之苦百千劫来也说不尽,我们真的比他好多少吗?没有大菩萨的后代救,理论上他是不可能出地狱的,结果上来了还短命早夭还下贱受报,我们的结果真的能比他好吗?看看自己的孩子,真有大菩萨之相吗?真能寄托自己生死的大事吗?

  贴不进去,就是因为我们没会用这些方法,我们去比一下,如果我们做王了,能不能想着为百姓服务?中国历来的王,有的打着如此的旗号,结果进了高大的王宫,也被荣华吞噬了。当子婴被刘邦打出咸阳,他被砍断四肢抬出去的时候,就问刘邦:你去过阿房宫吗?果然刘邦去了,然后刘邦要想方设法成王,这是秦子婴为自己报仇的小伎俩,但他果然报仇了,所以才有乌江自刎,才有霸王别姬,才有阿房宫被付之一炬。为什么呢?因为你看了,你就把自己贴进去了,你就想要了,你就想拥有他、霸占他,他就像毒草一样地激发了你。我们学佛不也是这样吗,看到经文描述的东西没有促动,就是因为没贴进去。你没把自己放在里面,所以你不会理解佛和菩萨的选择,所以才看不懂佛菩萨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怎么学得了佛呢?

  所以我们常常用很大的篇幅在解决心态心量的问题,可见效不好,可能我水平太凹,不足够让各位明白吧,实在抱歉这二年级的水平真不咋地,但也希望各位能在其中有所揣摩,有所收获,各位思维!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读经       修行)(五明学佛网:读经       修行)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在家修行怎么用功 

 傅味琴居士:修行要明理 

 傅味琴居士:不改变习气,修行修不起来,证果证道就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