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佛教中的那些第一你真的知道吗?


   日期:2018/6/21 9: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教中的那些第一 你真的知道吗?

  

  佛教徒对于佛教的许多“第一”不能不知

  有了第一次,才有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无数次;无量无限,就有无尽的希望。例如,佛教有了佛陀第一次说法,于是有今日无量的法宝,有正法住世。对于根源,不能忘本,因此,佛教徒对于佛教的许多“第一”不能不知。兹分印度、中国和佛光山,略述佛教的第一。

  一、印度

  1.第一次说法:佛陀成道后,在鹿野苑对憍陈如等五比丘宣说四圣谛,是为第一次说法,从此有了最初三宝弘化人间。

  2.第一位比丘尼:佛陀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即大爱道比丘尼。

  3.第一位沙弥:罗睺罗。

  4.第一位优婆塞:迦尸城的俱梨迦长者。

  5.第一位优婆夷:俱梨迦长者之妻。

  6.第一位皈依佛陀的国王:频婆娑罗王。

  7.第一座精舍:频婆娑罗王所建的竹林精舍。

  8.第一次制戒:佛陀弟子须提那,出家后又与妻子行欲行,佛陀以此犯戒因缘而制戒。

  9.最初的迫害:婆罗门女战遮系木盆于怀中,扬言腹中之子乃释种。

  10.第一次经典结集:佛灭后,在王舍城召集的五百结集。

  11.第一次部派分裂:第二次经典结集之后的部派分裂。

  12.第一尊佛像:佛陀上升忉利天为母说法,优填王因思念而造佛像。

  二、中国

  1.第一座寺院:东汉明帝所建的白马寺。

  2.第一位西行求法僧人:朱士行。

  3.第一位华籍出家人:后汉严佛调。

  4.第一位比丘尼:洛阳竹林寺的净检尼。

  5.第一位信佛者:后汉明帝异母兄弟楚王英。

  6.第一位东来的印度僧人:东汉的竺法兰、迦叶摩腾。

  7.第一部汉译佛经:《四十二章经》,由竺法兰、迦叶摩腾所译。

  8.中国梵呗起源:汉魏陈思王曹植于游渔山,闻空中梵天之赞,乃摹其音节,撰文制音,写为梵呗。

  9.第一次传戒:魏齐王时代,印度僧昙摩迦罗到洛阳译出《僧只戒本》,并施行受戒羯磨戒法。

  10.第一尊佛像:后汉末年,笮融在徐州所建金铜像。

  11.第一座石窟:北魏时昙曜开创的云岗石窟。

  12.第一本高僧传:梁代慧皎所著《梁高僧传》。

  13.第一本比丘尼传:南朝梁宝唱在天监十六年(五一七)所撰写的《比丘尼传》。

  14.第一本佛传:梁代僧佑所撰《释迦谱》。

  15.第一本经典目录:东晋道安所撰的《综理众经目录》。

  16.第一部大藏经:宋太祖开宝四年刊印的蜀版大藏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教       第一)(五明学佛网:佛教       第一)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五、爱国爱教与人间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一、观三宝出现世间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戒有世间戒与出世间戒之分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菩萨优婆塞戒(在家菩萨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5、不饮酒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4、不妄语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3、不邪YIN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2、不偷盗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1、不杀生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受持菩萨优婆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不持五戒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