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幸福人生 -->为人处事

 修行人不要虚耗精气神


   日期:2018/6/21 17: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的心,要找个地方安放。人每天要活的很有斗志,有精神。曾国藩说,一个家族是否兴旺,看他家族早上睡到几点起来。早晨几点起来,能关系一个家族的兴衰。早上起来,起的很有精神,感觉精神上朝气蓬勃,人生很有意义。家族就会兴旺。有的一觉起来,不知道做什么,混混一天。不可能兴旺起来。

  出家人早课要三点半就起来。把阳气给生发起来。修行是要把生命力给绽放出来。不要越学佛,越觉得人生暗淡,这也无所谓,那也放下看破。这就错了。学佛人生命,要绽放如华严,像花园一样。这才是对的。

  人最苦的,就是心无处安放。许多老人家,很苦,退休了,没事做,过一天算一天,往往就短命了。人的心安放了,有个牵挂,感觉生活有动力。他消耗的能量反而比较少。打个比方,一个有生命动力的人,他能量是朝一个方向去的。佛教讲的,叫置心一处。他其他妄念就少了。而没有生命动力的人,往往能量是分散的,像无头苍蝇。往往消耗许多能量。

  大家去观察,干苦力活的人,往往身体健康,一回家倒头就睡。而在家里闲下来的人,一闲就生病了。闲下来就容易虚耗。虽然身体不动,但脑袋的妄念更多。人的能量耗在妄念上,是百分之九十以上。吃了那么多营养,通通都消耗给了妄念。相当于人体的能量,朝各个方向去发射,他消耗的也就更多了。

  古人说的,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人的精气神,都以虚耗为多。有的人失眠严重,怎么办?最好方法,就是去扛沙包,或者你田里干活,去接受地气。失眠就治好了。人要多接触大地,接触自然。有的小孩子,玩游戏上网,包括现在天天微信,这些对精气神损伤都很大。虽然你感觉自己身体不懂,你坐着看,就消耗你的精气神,这比干苦力活消耗还严重。所以,也要尽量少看。

  要看东西,告诉大家一个秘诀。也是南怀瑾讲的。比如你看花,不要用眼睛拼命找着看。这样子你精气神就被吸走了。许多人近视就是这么来的。人的近视其实是人体的自我保护,叫你不要多看了。多看也是消耗精气神。老子说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用耳麦晒着听的人,耳朵都不好。眼睛看太多花花绿绿的,都容易近视。近视,耳聋,就是老天爷让你把能量往五脏六腑收啦。看,听,能量来自哪里?就是五脏六腑的精气神传达出去的。精气神耗太多了,脏腑内自己都不够,就无法传给五官了。但你带上了眼镜,看的更清楚了,其实更透支你脏腑的精气神。

  南怀瑾有说,你看东西,要让东西进入你的眼睛,不是你的眼睛去找,去盯着,这样会近视越严重。虚云老和尚到一百多岁时,每天写小楷,眼睛都很好。老和尚一辈子修禅,对人讲话,眼睛很少直盯着,都是常在定中,他消耗的精气神就少很多。而且老和尚还有养护眼睛的方法,每天起来,用漱口的水来洗眼睛。这就需要大家素食,身体干净了。身体干净的人,早上起来叩齿,口水是甜的。

  大家要达到身心安乐,感觉犹如喝了醍醐一样。劝大家去念《法华经》。《法华经》专门讲到了清净六根的功德。近代大德,普陀山道生长老,现在九十多岁,一辈子修《法华经》、《金刚经》。眼睛,耳朵都很好。和年轻时一样。这就不可思议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行       健康)(五明学佛网:修行       健康)  

 普献法师:健康生活过一天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在家修行怎么用功 

 傅味琴居士:修行要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