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刘余莉教授:把我能得到什么的观念转向我能给予什么


   日期:2018/6/22 10: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果一个人只想到自己的利益,那么久而久之,他就会有压力。为什么呢?因为总是为自己的利益奋斗,又不可能总是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就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这些情绪包括焦虑、愤怒、恐惧、失望等。为了避免这种压力,我们就应该经常把注意力转向自身之外的人和事,也就是说你要经常想到去帮助别人。

  对于这一点我自己也有着切身的体会。记得在1997年,我刚刚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就分到了中央党校工作。那个时候我不仅从来没有上过讲台、讲过课,而且面对来自全国各地高层次、高素质的领导干部,这些领导干部不仅有丰厚的理论基础,而且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课要讲得令他们满意,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我们学校还有一项规定,那就是要请学员给老师打分。每一次讲课之后,学员就要看一看,你这个课讲得是不是理论联系实际,是不是生动,对他们有什么启示。从来没有上过讲台,而要面临这样的考验,所以在正式讲课的前几个月,我一直寝食不安,因为我怕这个分数打得太低,最后和大家一对比,自己排在了最末,面子上很难过得去。

  所以我们自己注意观察一下,当我们有压力的时候,都是因为过分地执著于自己的利益。过分关注自己的利益就会产生压力。幸运的是,我当时正在准备心理调适的课,受到这方面的启发,我把注意力转向自身之外的人和事。于是我就转而进行这样的思考:我这次课能够给学员带来什么?能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怎样的启发和帮助?结果我这样思考以后,就发现自己的压力大大的减少了,因为注意力不再放在自己的面子上,而在怎么样让学员有所收获上。这种想法促使我看了很多的材料,备课也相当的充分,最后学员对我这个课给出了好评。

  从这个切身的经历中,让我们看到,一个人如果过分关注自己的利益,他就会有烦恼和压力。当我们从“我能得到什么”的观念转向“我能给予什么”的思维方式时,不仅会减轻烦恼、焦虑和压力,而且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

  因此,我们要“放弃对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放弃对一切人、事、物占有的念头”。简而言之,只有放弃自私自利、名闻利养的观念,才能真正摆脱这些无形的束缚,得到心灵的解脱和自由,做到“心纯净,行纯善”。当我们真能这样做的时候,压力和烦恼自然也就大大的减轻了。

  所以为了减轻压力,我们应该经常把注意力转向自身之外的人和事,想着如何去帮助别人、成就别人,而不求回报和肯定。禅语说:不争,元气不伤;不畏,慧灼闪光;不怒,百神和畅;不忧,心地清凉;不求,不卑不亢;不执,可圆可方;不愁,快乐健康!的确,只有那些真正放下自我的人,才能活得轻松自在。

  (摘自《心态即命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刘余莉       心态)(五明学佛网:刘余莉       心态)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2.禅坐者的心态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用功的境界与心态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真正的进步是心态的转变 

 万行法师:心态决定结果 

 开愿法师:心态的稳定是参学的基础 

 仁焕法师:念佛的心态——感恩心、快乐心与信心 

 仁焕法师:心态与做事 

 仁焕法师:心态影响后代 

 耕云先生:心态降低的调养方法 

 灵山居士:忏悔时应该拥有何种心态 

 永本法师:天台小止观 正修止观的基本心态 

 智中法师:止观禅修之行者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