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为什么选择佛教?佛教为什么要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日期:2018/6/22 17: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全世界有很多宗教,为什么我们选择佛教呢?因为佛教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对六道所有众生一律平等。无论是佛教徒或非佛教徒,或是其他宗教的信仰者,佛教认为对他们都要一样的关爱和慈悲。世界三大宗教之中,佛教是传播时间最久远的,而且不需要通过枪炮或任何武力,就延续了二千五百多年,至今都在影响着全世界的人们。主要原因是,佛教是以包容柔和的方式在传播,不分民族、区域或信仰,一样平等看待。此外,佛教认为每个生命都平等地拥有解脱或轮回的权力,未来的命运是由自己主导,而不是由其他神灵或外力所控制或决定,所以才说众生平等。

  释迦牟尼佛,是最早打破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伟大导师。贵为王子的他,放弃全部的财富、王位和权力,和普通百姓平起平坐,教导众生通过净化自身的内在,提升心灵的境界,来获得平静和安乐。因为想避开痛苦并追求快乐,是所有生命的共同愿望,这是佛教的基础观点--众生平等。而佛陀传法的目的,正是为了帮助所有生命实现这样的愿望。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会改变命运,而钱财、权力都不可能带来真正的改变,永远要记住,唯一能改变命运的,只有自己的信仰。而真正能让生命和灵魂变得完美无瑕的信仰,只有佛教。什么是完美?就是能够包容一切。只要还没有办法做到包容,这样的灵魂永远不可能完美,思想中永远都带着瑕疵。

  佛教具有最大的接纳和包容性,不排斥任何宗教,一直都是温和地传播着,就像一位心胸博大、慈悲为怀的妈妈,永远都接纳和包容带着各自特点的信仰者。如果是真正的佛教徒,走到哪里都很快乐,遇到什么事情也都懂得包容,总是尽己所能地去帮助对方。如果想传扬佛法,则不管对方信仰什么宗教,也只是把佛法介绍给大家,至于是否接受或愿意信仰,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佛教 为什么要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各位要知道,并不是我们不休息是对的,人家休息是不对的。是什么道理呢?因为我们在以前没有用功修行,所以现在要加油,勇猛精进,向前努力。人家或者用功很久,已经上路,念观世音菩萨,或者不念观世音菩萨,都是一样,没有妄想。人家休息,比我们精进,更有进步,所以不能说人家休息是不对的。

  假使我们生出贡高我慢的心:“啊!我们万佛圣城是勇猛精进,他们是懈怠懒惰。”如有这一念心,所有的功德,都会没有了。这就是自满心、自傲心。我们必须了解,人家在无量劫以来,就修行用功。

  现在人家休息,是在等待我们从后边追。若能这样地想,所用的功,一定会相应。不要在用功里生出障碍的心,障碍就是自满,就是我慢,这样就妨碍菩提种子生根发芽。我们用功,要懂得这一点--无论在什么情形下,绝对不可以生贡高我慢心,不可有自私自利心。要看“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要有这种的思想,才是修道人的胸怀。

  我们一开始用功,存心要正当。如果心存不正当,无论用什么功,都会着魔。心要是正当,不管用什么功,都会成佛。所以佛和魔,只在一念之间,因此在这个地方,要特别注意。

  为什么要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和娑婆世界的众生,都有大因缘。祂是寻声救苦救难的菩萨。有人在想:“我们有苦有难,才念观世音菩萨。我们没有苦也没有难,念观世音菩萨做什么?”

  你觉得没有苦吗?在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恶世中的众生,统统有苦,苦不堪言。在轮回中转来转去,这不是苦吗?一天到晚不停地打妄想,这不是苦吗?总想自己要得到什么,总想利益归于自己。想不到,就睡不着;求不得,就吃不下饭。你看!这不是苦吗?谁能保证自己没有苦?没有这个苦,还有那个苦。总而言之,苦不离身。如果万念放下,一无所求,那时,才算没有苦。


  我们在念“南无观世音菩萨”,首先要了解它的意义。“南无”是梵语,译为皈命。“观”是观察,用妙观察智来观察。谁有妙观察智?观世音菩萨有。祂有这种的智慧,故在世间上一切的声音,悉知悉见,都骗不了祂。“世”是世间,“音”是音声。观世音菩萨修“反闻闻自性”的法门,所以用心来观察世间众生呼救的声音。菩萨闻之,即刻分身前往,救出苦海,令众生离苦得乐。

  所谓“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观世音菩萨如慈母一般,有求必应,不会令子女失望。所以说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菩萨是半梵语,应读“菩提萨埵”,译为“觉有情”,或译为“有情觉”,意思差不多。觉是觉悟,有情是众生。也就是觉悟中的众生,也可以说众生中的觉悟者。菩萨是自觉觉他的圣人,没有自私心,没有自利心,一切为众生的幸福着想,而忘掉自己的存在,这就是无我的精神。


  我们想祈求观世音菩萨保护或帮助,必须用真心来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便会产生心电感应作用。观世音菩萨听到众生的求救声,一定来拯救出苦海。但如果念时不诚心,掺杂求名求利的心,便不会有所感应。

  我们现在念“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要纯凈其心、至诚恳切地念。不为私欲而念,乃是为五浊恶世中所有的众生而念。祈求观世音菩萨慈悲,令全世界的人类,消灾免难,罪灭福生,都能获得好处。

  人人抱定这种宗旨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这样感应道交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各位!把念观世音菩萨的功德,皆回向给法界众生,所谓“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教       南无观世音菩萨)(五明学佛网:佛教       南无观世音菩萨)  

 普献法师:佛教与人生哲学 

 普献法师:佛教徒的财富观 

 圣轮法师:有机农业保健康 有机佛法清心丹─ 佛教的「有机 

 洪启嵩居士:佛教的神通 

 其它:佛教中镜花水月的喻像(董良) 

 其它:论佛教的孝道思想(远尘) 

 其它:论佛教的财富观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附:佛教三字经(全文)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余韵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叙述古德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劝学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器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