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科学家潘宗光教授亲述学佛体会


   日期:2018/6/26 11: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6月24日,上海觉群人间佛教研究中心邀请香港理工大学荣休校长潘宗光教授,在觉群大禅堂作了题为《净土法门——我的体会》的主题讲座。(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潘宗光教授现场与大家分享了从净土法门的选择到体会的心路历程(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讲座现场,观众认真听讲。(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潘宗光教授鞭辟入里的讲解让现场大众对净土法门有了更深的理解(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潘宗光教授与现场的观众交流(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2018年6月24日,上海玉佛禅寺•觉群人间佛教研究中心举办2018年觉群人生讲坛第四期,香港理工大学荣休校长、精进慈善基金会会长、著名科学家潘宗光教授在觉群大禅堂做题为《净土法门——我的体会》主题讲座。共有百余位观众到场聆听潘教授讲述自己的修行体会。

  讲座中,潘宗光教授从为何选择净土法门、如何从科学角度理解净土法门,佛学上对净土法门的理解以及个人修习净土法门的感受与体会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与大家分享了身为一名科学家选择修学佛法的心理历程。

  往生净土的基本要求是信、愿、行

  首先潘教授从自身的经历讲起,与现场的观众分享了自己年轻时的一次生死体验。正是这次体验,让他更加坚定地选择了净土法门。普通人对于净土的存在有很多疑惑,例如净土真的是阿弥陀佛从零创建出来?净土可容纳多少众生?单念阿弥陀佛名号就可以往生?净土离我们有十万亿佛土那么遥远,是否可以到达等等。在讲座中,潘宗光教授围绕这些问题,从科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他告诉听众,虫洞理论为时空旅行提供了模型,同样适用于解释我们如何到达十万亿佛土外的极乐净土。接着,潘教授又从爱因斯坦的质能互等公式出发,说明强大巨大的能量可以整合为物质现象,所以阿弥陀佛通过自己强大的意识和愿力从零建立一个理想世界,在理论上并不违背现代科学。

  潘教授说:“我是做科学研究的,我不接受任何与科学相违背的理论。”他强调,佛教与科学并无冲突,净土法门不是迷信,净土的义理与科学理念极为吻合。他说,往生净土的基本要求是信、愿、行,只要我们能够诚心诚意的念佛,就能和“阿弥陀佛”这股能量产生共鸣,那就能与宇宙的能量接轨,临命终时定得阿弥陀佛接引。

  修行需要一门深入,舍命全交

  潘教授在讲座中与大家重点分享了自己修行净土法门的种种心得。他说人生好像在一个迷宫中,永远也走不出去,但现在通过阿弥陀佛的加持,终于找到了人生迷宫的出口,并且临终往生极乐世界充满了信心。在修行的过程中,他也逐渐体会到阿弥陀佛就是自身佛,而极乐净土就在自心中。

  在讲座中,潘教授告诉大家,修行净土并不等同于避世等死,一心等待临终往生。他说念佛不是等死,而是在精神上提前做净土人。我们虽然仍在娑婆世间,但是根据阿弥陀佛的承诺,只要我们一心念佛,“我们已经在极乐净土登记在册了”。与此同时,净土人有责任做好本分,同时也要不忘发菩提心度他人,譬如做好自己的工作、照顾好自己的家人等,积极改善自己的因缘,也助人改善他人的命运。

  潘教授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对于生死的看法。他说,修行净土的人应该坦然面对生死,要认识到娑婆世界的“死”是净土的“生”,所以净土人不求长寿,而是“该走就走,信心坚定”,然后在极乐净土整顿休整,开始成佛之路,通过修行再发愿回娑婆世间度化众生。

  在讲座最后,潘宗光教授表示适合自己的法门才是最重要的,并且送给现场观众一首自己于闭关时的感受所写成的诗,希望大家于八万四千法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活得潇洒,去得潇洒。

  潘宗光教授简介:

  潘宗光教授毕业于香港大学,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及高级理学博士,在加州理工学院、南加州大学及多伦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潘教授投身大学教育四十载,担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十八年。1985及1991年两度获瑞典皇家科学院邀请,提名诺贝尔化学奬候选人。

  潘教授屡获殊荣:太平绅士、英国官佐勋章、金紫荆星章、杰出领袖奬(教育)等。并曾被委任六年香港立法局议员及十五年全国政协委员。2005年创办精进慈善基金,资助内地贫困学生完成大学课程。

  著述有《心经与生活智慧》、《感恩这一课》、《佛教与科学》及《佛教与净土法门》等。

  [责任编辑:李保华 ]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科学家       学佛)(五明学佛网:科学家       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 

 杨云唐居士:学佛十字路口—择法觉支 

 果煜法师:从指月的比喻,看学佛的旨趣 

 沈家桢居士:学佛缘由 

 沈家桢居士:沈家桢自述学佛经过 

 陈兵教授:论出家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