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心念即是行动:意念的力量竟然如此神奇!


   日期:2018/6/29 10: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意念是行为的种子,行为是种子的结果。念力的作用力很大,善念的作用力最终会带来不可思议的好运奇迹,而恶念的作用最终也会反弹到自己或家人身上。曾经有人提出了一个三个月的意念实验,以观察结果的好办法,来帮助我们认识我们的意念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力量,结果令人意想不到。

  种子的力量

  首先从一个自然现象谈起,那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逻辑反推一下,就是“种瓜得不了豆”或者“种豆得不了瓜”,这是农作物生长的普遍规律。那么,这个规律对农作物有效之外,对人是否同样有效呢?虽然这是一个有些匪夷所思的问题,但答案却是相当令人深思的,我们也许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看出端倪:

  1、观察一下自己是不是经常都会处在一个非常友善的环境中?如果是的话,那是因为你以前不管在任何时候,对周围的一切人都十分的友善,也就是说,你曾经种下了大量的“友善”的种子。所以,当你有需要时,就会感受到“友善”的果实;反之,如果你经常都会遇到一些傲慢或猜疑心很重的人,那就要看看自己,是不是以前经常对别人傲慢或猜疑,种下了的“傲慢”或“猜疑”的种子?

  2、如果当你有困难的时候,总会有人帮你,那也许是因为你以前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帮助了别人,种下了“帮助”的种子。反之,如果你身边总是缺少“贵人”相助,那就要反省自己是不是经常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出手相助?

  3、先看看自己,什么东西拥有得最多,比如关爱、某方面的知识,等等,也许你会发现,那正是你曾经付出得最多的,再看看自己,什么东西拥有得最少,通常那是你最想得到,但又付出得最少的。

  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那不是普通意义的礼尚往来,而是种子成熟的结果,如果以上的这些事例在你的身上都没有发生过,我们还可以通过下面的一些事例,来主动地验证这个所谓的“种子生长规律”:

  1、如果你在晚上开车时遇到对面有来车,那么无论对方是否开大灯,你都不要开大灯,不久后,你会发现开大灯射你的人越来越少;如果有人想从你的前面加塞,你总是乐意让别人,那么不久后,你有急事想超过前面时,也会有车让你;

  2、自己坐电梯时,如果经常按住电梯等后面的人,不久后,你就会发现,经常会有人按着电梯等你;

  3、经常地帮你身边的人做点事、尽可能满足他们合理的要求和愿望等等,过不了多久,这些有可能都会回到你身上来的;

  4、假如你周围一切人都非常尊重,尤其是社会地位较低的那些人,比如:保安、清洁工、送餐的、收送快递的……不久后,你就能明显的感受到,你在很多场合会比以前得到更多的尊重;

  5、如果你上有老下有小,从现在开始,你愿意对你的父母极其孝顺和尊重。不出三个月,你就会看到你的孩子,对你态度会有非常明显的转变;

  当然,如果你把上述的一切,全部反过来做,同样的结果也都会回到你身上来。类似的例子还会有很多很多,它们都是种子成熟的结果。

  在这里,需要说明一点:这个“种子生长规律”,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比如说,你帮助过的人,可能永远也帮不上你,而帮助过你的人,可能你也永远帮不上他。但是你对他人做出的正面或者负面的行为,总是会从你意想不到的地方返回到自己身上。

  或许,当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可能想实践一下上述的方法。假设你已经经过了实践,或者至少对这个所谓的“种子生长规律”不反感,那么我们就开始以问答的形式,对这个规律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一、既然是种子,那么它是种在哪里呢?

  答:种子当然是种在土里或者田里,对人而言,种子就是种在自己的心中。比如,你帮助了某个人,那粒帮助的种子不是种在那个被帮助者的身上,而是种在了你的心中。所以,当这个种子成熟的时候,帮助自己的,常常不一定是自己曾经帮助过的那个人,而往往是另一个出乎预料的人。

  二、农作物的种子,是种在土里,然后有阳光、雨露,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得到果实,那么在这个所谓的“种子生长规律”里,阳光、雨露又是什么?

  答:阳光、雨露是种子变成果实的必要条件,在“种子生长规律”里,同样也需要类似的必要条件。比如,你曾经种下了大量帮助别人的种子,当你遇到困难时,就会有人伸出援手。在这里,你所遇到的困难跟向你伸出援手的那个人,就是这个必要条件。

  换句话说,你曾经种下的种子,需要通过某件事或某个人,来变成果实。而那件事或那个人,就是种子生长的阳光、雨露,换言之就是种子生长的必要条件。

  三、种下了好的种子,就能得到好的结果,是不是种下坏的种子,就肯定会得到坏的结果?

  答:土地是不会去分别什么是好种子,什么是坏种子的,种下了樱粟,肯定不会收获玉米吧?同样,在“种子生长规律”里,也不会去分别好坏善恶的,因为这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基本原理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四、农作物的种子生长成果实,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这里的“种子生长规律”,需要的时间是多少?还有,当种下一粒麦子,能收获一大串麦穗,那种下一个帮人的种子,能收获多大的帮助呢?

  答:1、取决于你当时种下种子的对象:供种子生长的土壤,越肥沃,出来的果实就越大。种种子也是一样的,以种下财富种子为例,什么样的田最肥沃?

  有三块田是最肥沃的。恩田:最值得我们感恩的人,比如:父母;敬田:最值得我们恭敬的人,比如:传播智慧的老师;悲田:那些遇到穷困,急难、危难,最值得我们同情,需要帮助的人,比如:四川地震人受难的同胞。

  2、取决于你当时种下种子的行动力 :简单来说,就是心动不如行动。如果想要种下正面的种子,“现在”就是最佳的时候!

  3、取决于你当时种下种子的动机,比如你帮助某个人时,如果怀着极其强烈的同情和悲悯之心,这个种子就相当的强大,被人帮助的果实就会以很快的速度加倍的回来;同样,当你伤害某个人时,如果是怀着极其强烈的憎恨之心,甚至是带着希望那个人从地球上消失的心,那么,自己被人伤害的果实,同样也会以很快的速度加倍的回来;

  4、取决于你当时种下种子的次数,如果你不停地帮助别人,那你通常都会不停地感受到别人的帮助。反之,如果你不停地通过各种方式来伤害任何人,那么,你也会不停地感受到某种伤害;

  5、取决于事后,你对这件事的自我评估。比如你救人一命,当时你对自己的行为十分欣慰,每当再次想起时,同样还是十分的欣慰,而且遇到类似的情况,你还非常愿意再次出手相助,这时你种下的种子,就会被你不停的放大和加强,当你落难时,就会有更快更强大的力量来帮助你。

  五、是不是我们现在感受到的所有的快乐或痛苦,都来源于我们以前所种下的种子,而现在所做的一切,又在种下新的种子?

  答:是的。我们现在所感受到一切,都来源于我们以前的付出。如果时时都到感受到快乐,那是因为我们以前时时都在给予别人快乐,反过来,也一样。所以,我们时时刻刻都要提醒自己,要尽最大的可能种下快乐的种子,而不要做相反的事。

  意识的力量

  我们知道了我们的任何行为,都在种下不同的种子,而这些种子,经过一定的时间成熟之后,就会令我们感受到相应的果实。那么,不同的思维,也是就是不同的意识,是否所能产生某种形式的能量?或者说,意识是否也能种下种子呢?

  日本量子物理学家江本胜博士,以水为载体,作了一系列的实验,让水听音乐、读文字、看图片,和接受人的意识,并在零下5度的冷室中以高速摄影的方式,拍摄水在接受不同信息之后,水结晶的照片。

  得出的结论震惊世界:当水接受正面的信息的时候,水结晶的照片非常的美丽,而当水接受负面的信息的时候,水结晶的照片非常的丑陋,江本胜博士根据实验的结果,写出了一本全球畅销的科普读物——《水知道答案》。

  相信这些美丽或丑陋的水结晶的照片,会让你有所感悟。而我们人体60~70%是由水构成的,不难想像,正面的或者负面的信息,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在实验室里,用高速摄影机拍摄水结晶的照片,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但是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小事情可以反映出相同的道理。

  假如你每天从醒来后,都怀着厌恶之心对周围的一切人,三个月后看看自己如何;反之,假如每天从醒来后,都怀着感恩之心,祝福周围的一切人,不管是谁,愿他们平安、幸福、快乐,三个月后又看看自己如何。

  那么,这所谓的“意识的力量”和行为又有什么关系?

  其实当意识的力量足够强大时,产生的效果并不亚于真实的行为。也就是说,除了真实发生的行为外,还包括“意因”。也就是,在行为上没有出轨,而仅仅是在思想上出轨,同样也是在种下不忠诚、伤害等等负面的种子。

  这个种子的强弱、大小、成熟的速度,取决于思想出轨时,自己感情的强烈程度:如果仅仅只是一瞬间的轻轻漂过,这个种子就非常的弱,成熟的速度就会非常的遥远漫长。如果是时间较长、情绪也较强烈,获得的果报也会越发的明显。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心念       行动)(五明学佛网:心念       行动)  

 杨云唐居士:观音耳根法门与运心念佛 

 净界法师:印祖: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 

 万行法师:“心动不如行动”在宗教中如何运用? 

 如瑞法师:把握心念 

 仁焕法师:用感恩心念佛不断 

 仁焕法师:以感恩心念佛 

 圣旭法师:专心念佛必受益 

 其它法师:用感恩心念佛(觉行大和尚)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散乱心念佛可以往生吗?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8章 在觉察中演出 觉察 

 宽运法师:心念不空过 念佛不离心 

 元音老人: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六章 净宗心要 6 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