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天如老人净土或问新白话版2


   日期:2018/8/25 12:0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问:净土摄机,确实很广了,我不敢再议论了。但也曾经听到有唯心净土,本性弥陀的说法,我暗中欢喜了。当我看到净土经论,所谓的净土,就是十万亿土外的极乐啊。所谓的弥陀,就是极乐国中的教主啊。这个却是他我分明,远在唯心本性之外了,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答:你的话有局限了,不了解你的心是广大而明妙的了。《楞严经》说:“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身体以及外面的山河虚空大地都是妙明真心中的东西)又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怎么会有佛土不在人心中的呢?当知净土唯心,心外没有土,如大海的出现群泡,没有一泡能在海外啊。唯心净土,土外没有心,犹如众尘的依靠大地,没有一尘不名叫地啊。又当知先圣有说过,唯有这一心,具有四种土。一是凡圣同居。二是方便有余。三是实报无障碍。四是常寂光啊。

  一凡圣同居土,自然分为二类。一是同居秽土,二是同居净土。一同居秽土,就是娑婆世界之类啊。居住其中的,有凡有圣,而凡圣各有二部分。凡的二部分,一是恶众生,就是四恶道啊。二是善众生,就是人天啊。圣的二部分,一是实圣,就是四果阿罗汉和辟支佛,通教的七地,别教的十住,圆教的十信后心。通惑虽然尽了,报身还在,都名叫实啊。二是权圣,就是方便、实报、寂光土中法身菩萨以及妙觉佛,为了利益有缘众生,应化生到同居土,都是权巧方便啊。这是与凡共住,所以说是凡圣同居。四恶道共住,所以说是秽土啊。二是同居净土,就如极乐国,虽然果报殊胜,不是其它可比,但也是凡圣同居,为什么呢?虽然没有四恶道,却有人天,因为生那国土的,未必都是得道的人。如经上说,犯重罪的,临终忏悔念佛,就能往生,所以知道虽然具有烦惑污染,也能住啊。圣人居住权实,类比前面可知。但因为四恶道,所以名为净。有人说,具体查明土相,又多有不同。如无动界,虽然是净土,还有男女以及须弥等。净土既然有不同,秽土也应当有不等啊。

  二方便有余土。二乘,三种菩萨,证方便道的住处啊。为什么呢?如果修空假二观,断见思通惑,断尽尘沙惑,别惑无明没有断。舍分段生死的色身而生到三界外,受法性身,就是有变易,他们住的净土,名叫有余,无明没有断啊。名叫方便的意思,就是方便修行人的住处啊。所以《释论》说:“出三界外有净土,声闻辟支佛出生其中。受法性身,非分段生也。”

  三实报无障碍土。没有二乘,纯粹是法身菩萨居住的。破无明,显法性,得真实果。而无明没有断尽,滋润无漏的净业,受法性报身,也名叫果报国。《仁王经》说“三贤十圣住果报”就是啊。因为观实相,发真无漏,得到的果报,所以名叫实。修因没有一定,色心没有障碍,所以名叫实报无障碍土。《华严经》阐明“因陀罗网世界”就是啊。

  四常寂光土。是妙觉极智所照如如法界的理,取名为国。也名叫法性土。只是真如佛性,不是身不是土,而说身土,离了身没有土,离了土没有身。取名身土,是一个法二个意义。普贤观察到,是毗卢遮那佛的住处,名叫常寂光。

  前二土是应,就是应身佛住的。第三土也是应也是报,就是报身佛住的。第四土只是真净,不是应不是报,法身佛住的。又说:“常即法身,寂即解脱,光即般若。”如世间的三点,不是纵横并别,名叫秘密藏。诸佛如来游居的地方,真常究竟,极为净土。这样看来,所谓十方微尘国土,只是我心中的土啊。三世恒沙那么多的诸佛,只是我心中的佛啊。知道这点,就知道没有一土不是依我心而建立,没有一佛不是由我性而发现。那么十万亿外的极乐世界,却不是唯心的净土吗?极乐国中的教主,却不是本性的弥陀吗?又当知只有这一心,具足包含十法界。身与土融通,重重无尽没有障碍。又当知心佛众生,这三方面没有差别。众生与佛互现,念念交互融通。所以说:“诸佛心内众生,尘尘极乐。众生心中诸佛,念念弥陀。”又说:“十方净秽,卷怀同在于刹那。一念色心,罗列遍收于法界。”并且天真本来具有,不是缘起新成的。一念是这样,一尘也是如此。所以能够每一尘中一切刹,每一心中一切心。每一心尘又互相周遍,重重无尽无障碍。一时顿现不是隐显,一切圆成不是胜劣。如神珠的顿时包含众宝,如帝网的交映辉映。我心既然如此,众生与佛的体性同等。这样看来,那么才明白了迁移神识过亿佛土,实在是生到自己心中。孕育九品莲花,哪里逃出刹那的边际内。又说:“极乐遍在一切处,举一而全收也。”如帝释殿上,千珠宝网。千珠光影都进入一珠,一珠光影遍入千珠。虽然每珠互相遍照,这珠不可当作是那珠,那珠不可当作是这珠。参而不杂,离而不分。每一个遍彰,也没有所在。极乐净土,就是千珠之一。十万亿国,也是各千珠之一。至于三乘人天,下到地狱饿鬼畜生修罗,每一个无非是千珠之一。阿弥陀佛,也是千珠直接显示一珠。见一佛,就是见十方诸佛,也见到十方九界众生。微尘刹海,十世古今,一印心中顿时圆满,没有多余的法了。如上面引用的,都是佛祖圣贤传递相互发扬的明训啊。知道这个理,就知道所有刹所有尘,每一尘都是唯心的极乐啊。一尘一佛,每一佛都是本性的弥陀啊。又有什么疑惑呢?

  问:既然说净土秽土融通,每一尘都是极乐,为什么娑婆世界却不免污秽呢?

  答:凡夫业力感应,净就是秽。佛眼看到的,秽都是净。哪里有释迦如来的报境果然是秽呢?

  问:含摄没有多余,我信唯心的广大了。圆融没有障碍,我信唯心的奥妙了。无奈的是尚且滞留迷情,没有脱离秽业。那我唯心的土,怎么能净呢?

  答:心垢土垢,心净土净。所以《维摩经》说:“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那么要净那心,舍离净土的修法,没有别的能够了。

  问:净土修法,那详情可以听到吗?

  答:净土没有修,修是因为执迷有。法没有高下,高下由于根性。根有多种不同,修就分有多类。整理那多类,总共有三门。一是观想。二是忆念。三是众行。都是依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作为宗主啊。

  一是观想。如《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所以你们心想佛时,这心就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所以应当一心系念谛观阿弥陀佛。”天台《观经疏》说,“诸佛如来”以下,广泛说明诸佛。“是故应当”以下,遍观弥陀。“法界身”的意思,是报身佛的法性身啊。众生心净,就是法身自在,所以说“入”,如白日升天,影现百川,说明佛身自在,能随物映现啊。又法界身是佛身,无处不在,法界为体。得到这个观佛三昧,解入相应,所以说入众生心想中啊。是心作佛的意思,就是佛本来是无,心净所以有。是心是佛的意思,前面听到佛本来是无,心净所以有,便认为条理分明,所以说“即是”。开始学名叫“作”,最终成就是“是”。《妙宗钞》解释说,要想佛身,应当明白观体。体是本觉,因缘生起成为能观。本觉就是诸佛法界的身,因为诸佛没有别的可证,完全证的是众生的本性啊。如果始觉有功,本觉才彰显,所以说“法身从心想生”。又弥陀与一切佛,是一身一智,应用也是一样。弥陀身显,就是诸佛身。诸佛相明,就是弥陀体。所以广泛说明诸佛,作为弥陀的观体。从“法界身”以下,是从感应道交解释的。从“又法界身”以下,是从解入相应解释的。《融心解》说,如果没有前一个解释,那观就不是观佛。如果没有后一个解释,那众生与佛的体性不同。二种解释相辅相成,就是今天的观法。《妙宗钞》又说,如今的心观,不是直接在五阴观照本性佛,而是托他佛显示本性。所以先说明应身佛入我想心,其次说明佛身全是本觉。所以应身佛显现,知道本性的光明。托外义的成就,唯心观成立。如果论“作”“是”,就是不可思议的三观啊。因为或破或立名叫“作”,就是空假二观啊。不破不立名叫“是”,就是中道观啊。全是而作,那三谛都是破都是立。全作而是,那三谛都不是破立。就是中道的空假名叫“作”,能破三惑(见思、尘沙、无明),能立三法(真谛、俗谛、中谛)。所以感应他佛法报化三身的圆满应现,能成就我心的法报化三身当来的果报。就是空假的中道名叫“是”,那么全惑就是智,全障就是德。所以心是应身佛,心是果报佛。所以知道“作”“是”是一心。修行这三观,是诸观的总体,一经的妙宗啊。又说,这观能使四佛土清净,这样才是这部经的宗致。甚至说,这部经本来是因为韦提希夫人厌离同居秽土,要求同居净土。所以谈妙观,观极乐的依正。三观如果成就,粗垢先落下,不是有余净土,更往生哪里呢?须知正是为了往生同居净土,所以立三观。实在因为观妙,能破三惑,不只是感应同居净土,随那惑断的浅深处,自然感应有余等三种净土。如病须要用药,本来是为了身安,却求得仙方,修合服用,不但身安,并且能轻骨。身安可以比喻往生同居净土,轻骨可以比喻感应上三种净土。只是一药,效果却很深胜。如一妙观,能清净四土。解说,韦提本来要舍秽取净,而佛的示观法,舍秽必定彻底清尽,显净没有遗漏。如月盖为了免除毗舍离城的疾病果报,所以请求观音。等到菩萨宣咒,却能消伏三毒的根,具足五眼的果德。所以一心三观求生净土的人,把三惑作为秽土的因,把三谛, 作为净土的果。所以别惑尽,就是寂光净土,是究竟三谛啊。别惑没有尽,就是实报净土,是分证三谛啊等等。如上面说明的一心三观,能破三惑,能净四土。其中有惑还没有破除而往生安养同居土的,依托胜境增修,那么有余等三净土可以期待了。并且经教有说,五浊的轻重,感应同居土的净秽。而圆观的轻浊所感应的同居土,依报正报最清净。比修戒善以及其余经众善法感应的安养土,那相状是天地的不同。所以天台宗把圆观作为定善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天如老人净土或问       白话)(五明学佛网:天如老人净土或问       白话)  

 王骧陆居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白话分段贯释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嘱累人天品第十三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称佛名号品第九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利益存亡品第七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如来赞叹品第六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地狱名号品第五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