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慧长老:用功的要点


   日期:2018/8/27 22:1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切存在的本质是空

  第五个问题:佛教讲无我,那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不是我又是什么呢?

  佛教讲无我,那么在轮回中是无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无我,“无我”是佛教的一个根本道理。受报不是我受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不是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我就不能往生,那是怎么一回事呢?

  佛教里“我”的含义是常、一、自在,在世间法里找不到“我”的存在。因为在世间没有一样东西是恒常不变的,是唯一独立的,是完全自在的,只有外道才讲所谓的神我。所以佛教强调无我,认为一切存在本质是空,自性是空,没有主体。

  那么到底谁在受报呢?谁造业谁来受报,不是“我”受报。如果有“我”,那么“我”就可以不受报,因为“我”代表常、自在。既然“我”是自在的,那么“我”就能作得了主,做了事可以毫不负责。

  实际上我们作不得主,造了业,我们就要受报。我们的意识就像滚滚向前的河流一样,在不断发展变化,永远处在相似相续之中.是无常的、无我的,所以是苦的、空的。

  无我的道理非常深奥,正如《法华经》上讲的“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对于执著有我的人来说,这个道理永远也讲不清楚。佛教讲因果是完全把“我”排除在外的,我们本身的存在就是因,同时又是果,我们的意识之流本身也是一个因果体系,所以是谁种因谁受报。

  平常心落实在修行中

  第六个问题:一个人造了恶业,别人替他忏悔,能不能减罪?

  按照《地藏经》、《药师经》的教义来讲是可以的,但作用不是很大,一个人造了恶业要靠自己忏悔才能最起作用。那么他的家属或者别人代他忏悔,给他一种好的信息,也可以帮助他减罪。根据《地藏经》上讲的,代做功德若为七分,那么被代做的当事者可获一分,其余六分由代做者得。

  第七个问题:《阿弥陀经》讲了西方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的种种相好,但是《金刚经》上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两个是不是互相矛盾呢?

  《金刚经》上讲的和《阿弥陀经》上讲的并不矛盾,这是因为法门不同,前者是无相法门,后者是有相法门。无相法门是接上上根的人,有相法门针对的是那种慧根浅薄的人。法门不同,对机不同,所以两部经的说法不同,而不是互相矛盾的。

  不论我们修什么法门,我们都不要过分地执著于相,否则容易出毛病。我说我们要把平常心落实在修行上,也是这个意思。我们念佛念到相应的时候,就会有种种瑞相出现,也可能有种种魔境出现。因为有佛菩萨的加持就会有瑞相,有无始以来的业障就会有魔境。瑞相也好,魔境也好,一概以平常心来对待,这就没有关系了,就不会走火入魔了。

  备足本钱和资粮

  第八个问题:临终时有冤家干扰怎么排除?平常念什么能消除冤业?

  这些问题其实你们自己都解答得了。我们每个人都有业障,无业不生娑婆,我们念佛修行就是要消除这些冤业。

  小的冤业通过修行是可以改变的,大的冤业则是无法改变的。大的冤业,如杀盗YIN妄这些不通忏悔的罪业,那是一定要受报的,因为定业不可转,佛不转定业。其它的像“举心动念,无非是罪”,那是可以忏悔的。如果怕临命终时有冤家来干扰,还是那一句老话,就要在平常把本钱、资粮备得足足的。

  好比我们已是腰缠万贯,欠人家的一点小账,应付一下就完了。所以备足资粮很重要。这个资粮是福资粮和慧资粮,这两个资粮很充足,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有了把握。

  我们要解除冤业,平常在家里最好的办法还是念观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佛菩萨是绝对没有虚诳语的。

  问题就解答到这里为止。

  由点到线打成一片

  下面我简单地讲一个修行的方法,实际上这几天也都讲了,只是没有归纳在一两句话上。这个方法是我个人的体会,就是把念佛这个正念无限地延伸下去,并且无限地扩展开来。这就是先要抓住一点,然后再延伸,再扩展,这叫做由点到线,由线到面。

  什么是由点到线呢?在我们开始用功的时候,念佛的这一正念总是不能够延续下去,中间总有杂念妄想,前后不是一个念,而是有多种念头。比如有的人念一句阿弥陀佛,又想到家里该买年货了;再念一句阿弥陀佛,又想到大白菜冻了没冻;再念一句佛号,又想到儿子女儿不知怎么样了。中间总有这些杂念横梗着,那么念佛这一念就不能够延续下去,要把它延续一分钟都不可能,甚至延续半分钟都很不易。我们要让这个继继续续的正念形成一条线,也就是先从“……(省略号)”逐渐连成“——(破折号)”,然后延伸下去,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直到一支香下来都是正念绵绵密密,中间没有任何妄想,这就是由点到线。

  这种一条线的境界还是在静中,也就是我们打坐或者念佛的时候能够做到这一点。腿子一放下来,或者走出这个佛堂了,还是与张三李四说长道短,这个正念就又打失了。这就是这条线还没有扩展到面上来。如果是把这条线慢慢地变粗,粗到可以把所有的空间都占住,在一切时、一切事、一切处都不迷失,那就真正做到了一心不乱,打成一片。这就是我们修行中的由线到面。

  以上讲的就是修行的一点点诀窍,希望大家好好记住。

  (佛七法会开示第六讲下)

  (注:本文选自《柏林禅话》1992年1月24日,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慧长老       用功要点)(五明学佛网:净慧长老       用功要点)  

 杨曾文教授:痛悼净慧长老 

 黄夏年教授:学问僧净慧长老 

 王雷泉教授:走出围墙的擦边球大师——缅怀净慧长老 

 宽运法师:千古禅风 人天共仰──沈痛悼念一代高僧净慧长老 

 觉醒法师:净心启福慧,禅门作津梁——深切缅怀一代高僧净慧 

 净慧长老:修行第一关就是看你放不放得下 

 净慧长老:修习禅定的基本要求 

 净慧长老:《心经》与生活禅 

 净慧长老:参禅打坐要克服两种情绪防止两个偏差 

 净慧长老:学佛,要从做好身边小事开始 

 净慧长老:《心经》,到底厉害​在哪里? 

 净慧长老:在家学佛,谨记这四句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