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刘素云:无量寿经31集文字版


   日期:2018/9/2 15: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十五品经文,这品经文的题目是:

  【菩提道场第十五】

  这一品经文,是四十八大愿中的第四十一大愿——“树现佛刹愿”的成就,主要是介绍阿弥陀佛讲堂旁边的菩提树。所以,今天,大家跟随我继续旅游,去看看阿弥陀佛讲堂旁边的菩提树是什么样子。

  先看下面这一段经文:

  【又其道场。有菩提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

  用白话文解释一遍: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讲堂的周围有菩提宝树,高达四百万里。其树身粗大,周围一圈儿便有五千由旬。它的枝叶向四周伸展的范围有二十万里。

  这里面有一个词叫〔其本〕是指什么?是指树的主干。

  开头的一句:

  〖又其道场〗

  这个“道场”有三层含义,我们下面就说说。

  第一层含义,是指佛成道的处所,这叫“道场”。

  像印度的菩提道场,就是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成佛的处所,所以我们称它为道场。这是第一层意思,佛成道的处所。

  第二层意思,是修行的方法。

  这个对我们来说是比较新鲜的。修行的方法,就是研习、修学的方法,也可以称为道场。这是第二层含义。

  第三层含义,供佛的处所。

  现在佛虽然不在世,我们供养佛菩萨形像的场所,也可以称为道场。还有,学道的地方也能称为道场。在我们国家,普遍地称寺院为道场。

  我们这里所说的“道场”,就是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的处所,叫道场。就是前面有三层含义,后面告诉我们,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场,就是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的处所。

  在这里呢,我们要解决一个认识问题,什么问题呢?有人问,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的处所在哪里?刚才我们不是说吗,我们这里说的道场,是指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的处所。那有人就问了,那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的处所,又在哪里呢?

  大家可能想,西方极乐世界人那么多,数都数不清,而阿弥陀佛只有一位,那些人到哪里去听经啊?一位阿弥陀佛,那么多人都要去听阿弥陀佛讲经,到哪儿去听呢?

  我们要知道一个道理,是什么呢?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特别的世界。注意这个词,是一个特别的世界,特别就是与众不同。前面我们已经讲了西方极乐世界许许多多超胜的地方、特殊的地方。现在,我们在这里又遇到这个问题了,那又特殊在哪里呢?

  答案是这样的:阿弥陀佛不是一个身,他有无量无边的应化身,他有无量无边的道场。他可以化现在一切道场,为一切大众讲经说法。这就是标准答案。

  我再说一遍,同修们仔细听。阿弥陀佛不是一个身,他有无量无边的应化身,他有无量无边的道场。他化现在一切道场,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这个答案就明确了。

  因为什么?因为境界是随着阿弥陀佛的心念自然转变的,所以阿弥陀佛的道场遍及国土,处处都是。尽虚空遍法界都是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的道场。那我们娑婆世界,自然也是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的道场。

  我们在《观经》里可以看到,几乎每一处七宝树下,都看到西方三圣在那里讲经说法。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虽然多,没有一个不是天天在阿弥陀佛身边听经闻法的。佛没有离开他,他也没有离开阿弥陀佛。这是西方极乐世界一个不可思议的无比殊胜。

  下面看这三句经文:

  〖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

  这几句经文,总体地说,是说树的高大庄严。

  大家想,这个菩提树“高四百万里”。我们想一想,就用我们的思惟想,这四百万里该高到什么地方了?再说那树的主干,我们用粗细来说,就是树干的粗是五千由旬。然后它的枝叶一散开,范围是二十万里。我们平时都说,到树荫底下去乘乘凉,这个树荫可真是大——二十万里。

  如果说这个树高四百万里,打一个比方说,就是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到月球这个距离,可能都不足四百万里。那如果我们想从地球搭一座桥到月球,这一根菩提树的主干就足够了。我们这么一想,可能稍微好理解一些。所以说,一根树干就可以从地球到月球搭一座桥,你说这是不是真的不可思议。

  看下面一段经文:

  【一切众宝。自然合成。华果敷荣。光晖遍照。复有红绿青白。诸摩尼宝。众宝之王。以为璎珞。云聚宝锁。饰诸宝柱。金珠铃铎。周匝条间。珍妙宝网。罗覆其上。百千万色。互相映饰。无量光炎。照耀无极。一切庄严。随应而现。】

  这一段经文比较长,但是它的意思很简单。我们听了这段经文以后,眼前就又出现了一幅一幅的美丽画面。

  用白话文翻译一遍:

  这个菩提树是由一切宝物自然合成的。它的花果繁荣茂盛,并且放大光明,遍照一切处。又有红、绿、青、白等摩尼宝,这个“摩尼宝”是众宝之王,以此做为璎珞,由云聚宝锁成的钩链,来装饰菩提树旁边的宝柱。

  大家跟着我的思路走,你就看到这个美丽的画面了。

  金珠铃铎遍悬于菩提树的枝条之间,珍稀奇妙的宝网罗覆在菩提树的上面。由于它是众宝所成的,所以有百千万光色交相辉映,自然发出无量的光芒,照耀之远没有极限。一切庄严之相,随着众生的心念自然应现。

  这一段经文整个来说,就是这样的意思。

  我们看看几个比较难理解的词语:

  第一个词语〔敷荣〕:这个“敷”是开放的意思;“荣”是繁茂旺盛。

  〔摩尼宝〕就是我们翻译的如意宝。

  〔璎珞〕是用珠宝缀成的装饰品,点缀用的。

  〔云聚宝锁〕:“云聚宝”是一种宝的名称,由云聚宝锁成的钩链,称“云聚宝锁”。

  〔宝柱〕是指树的主干。

  〔金珠铃铎〕:“金”是纯金;“珠”是珍珠;“铃”是铃铛;“铎”是铃中的木舌,用以击铃使它发声,这是其中的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这个“铎”是大铃。它有两个意思,这个“铎”。

  〔周匝条间〕就是遍悬于菩提树的枝条之间。

  〔罗覆〕是罗列遍覆。

  〔互相映饰〕是彼此相照,互相辉映。

  〔光炎〕即是光耀的意思。

  〔无极〕是没有极限。

  我们看下面四句经文:

  〖复有红绿青白。诸摩尼宝。众宝之王。以为璎珞。〗

  红、绿、青、白这四种颜色是原色,就是无量的色彩都是由这四种颜色配起来的。

  这个“摩尼宝”呢,就是我们所说的如意宝。这个我们在电视里有时候看到,有的电视剧里就有这种东西——如意宝。

  这种宝呢,它的特点是能随人的心意而变化。比如说,你喜欢什么颜色,它就变作什么颜色;你喜欢什么形状,它就变成什么形状。所以说,这种宝是众宝之王,是一切宝里最好的、最殊胜的、最微妙的,因此称之为“王”。

  下一句“以为璎珞”,“璎珞”我们平时都认为是挂在身上的装饰品,在这里璎珞不是挂在身上的,它是挂在树上的装饰品。

  在极乐世界,因为这种东西太多太多了,不足为奇。那要在我们这个世界,这璎珞都是珍宝,是不是这样?在西方极乐世界,它就不足为奇了。

  下两句是:

  〖云聚宝锁。饰诸宝柱。〗

  这两句不是那么太好理解。如果用我们现在的语言去解释它,不是那么个意思;如果不用现代的语言去解释它,又表达不出来,大家又想像不到。所以就尽可能地说,能说到什么程度就说到什么程度。

  这个“宝柱”是什么?是栏杆,我们说就像栅栏吧,栏杆。一排栏杆在拐弯的地方,都有一根柱子。这个我们想,我们用人间的话说,你夹这个杖子,是不它有拐弯的地方?每当拐弯的地方,都有一根立柱,起固定的作用。这个柱子是比较粗一点的。

  这个“云聚宝锁”就是在接头的地方,用我们人间的话说,就是接头的地方形成一个直角,然后用螺丝一拧,它就固定了。那我这么说,有同修可能会笑的,说刘老师,西方极乐世界有金属吗?有木头吗?那肯定是没有的,只能用咱们人间的这个来打个比方跟大家说。一切都是众宝合成的,而且不是用人工来做的,是不是这样?所以怎么能想像出来这个东西的美丽。

  然后往下看:

  〖金珠铃铎。周匝条间。〗

  铃铛我们世间有,这个一说大家都能想像得到。这个“铎”呢,就是大一些的铃铛,那就是大铃铛、小铃铛。

  这些装饰在哪儿呢?是在网与网之间。不但很美,而且风吹动的时候,它就自然奏乐,非常好听!你想我们家的那个铃铛,你要是开窗户、开门,风一吹,它不也互相碰撞吗?一碰撞,它也发出非常好的声音哪。但是我们那个铃铛,和西方极乐世界那是没法比的。所以它那个音乐呢,非常好听,我们的人间音乐没法比。

  这个“周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枝条之间都有这种装饰。

  我想,怎么说能给大家说明白,让大家有切身感受。比如说,我们现在过圣诞节,虽然是外国的节,现在我们中国,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也喜欢过这个圣诞节。圣诞节都喜欢有一棵圣诞树,我们把圣诞树用什么装饰?五彩灯泡,是不是啊?比如说一些红包,孩子们喜欢的小玩具,都可以挂在这个圣诞树上嘛。然后电灯泡一亮,闪闪发光,特别美丽。

  这个只能启发大家来想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个美景。我们的圣诞树,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装饰,那是没法比拟的。只是用来提示一下大家,往这方面想。

  下面看:

  〖珍妙宝网。罗覆其上。〗

  它那个罗网,是从树上整个从顶上盖下来的,所以它用个“覆”。

  这个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人世间也有罗网。听说北京故宫,它上面也用那个网覆盖,是起保护作用的。而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网,它不是起保护作用的,它这个网是起装饰作用的。所以它那个网的作用和我们的网作用是不一样的,它的功能不同。

  下面几句:

  〖百千万色。互相映饰。无量光炎。照耀无极。一切庄严。随应而现。〗

  这几句经文是总说。总说什么?总说西方极乐世界“一切庄严”。

  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好,是本有的家珍,不是向外求来的。你只从心性当中求,它自然就现前。到外面去求,是求不来的。

  色彩太多、太美,美不胜收。为什么?因为它是众宝和合而成,而这众宝又都放光,它的光又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你说,这个词是不是非常准确——“照耀无极”。因此西方极乐世界,不需要日光,不需要月光,也不需要灯光。为什么?它所有的万物都放光,连大地都是放光的,因此,称为“光明世界”,也称为“香光世界”“香光庄严”。

  这都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这一段是说宝树,重点是说菩提树。句句真实,没有一句妄语,我们要完全相信。看了这菩提宝树,看了这各种装饰点缀,我们心里有没有一幅美好的图画?

  看下一段经文:

  【微风徐动。吹诸枝叶。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遍诸佛国。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声之中。最为第一。】

  这一段经文比较容易理解,它的意思是告诉我们,微风徐徐吹拂,摇动菩提树上的枝叶,发出无量妙法音声,传遍十方佛国。闻者清净、舒畅,悲心智慧油然而生。音声微妙,安和雅正,在十方世界的音声中是无与伦比的。

  这一段主要是说音声。

  看下面几个词:

  〔徐动〕是慢慢地吹动。

  〔清畅哀亮〕:“清畅”是清净舒畅;“哀亮”,“哀”是悲哀,“亮”是明亮。这里的“哀亮”是说,闻者都能发大慈悲心,都能开智慧。

  〔和雅〕:安和雅正。

  这一段经文是说宝树之德。咱们人讲德,这树也讲德。这一段是说宝树之德,奇妙不可思议。

  因为枝叶花果都是众宝所成,微风吹动,音声自然就像我们的风铃那样,音声特别美妙好听,类似我们世间的交响音乐。我们世间的音乐不能讲法,西方极乐世界的音声是讲法的。你想听什么,它就给你说什么。这真是妙不可言,不可思议,所以称为极乐世界。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音声是说法的。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生活环境恶劣,苦不堪言。就拿人事环境来说吧,已经恶到了极处。人与人之间不能和睦相处,你争我斗,尔虞我诈,没有真诚可言。一切以利为重,为了利益,什么亲情、友情、爱情都可以置之不顾。这种情况近一二十年来是越演越烈,真是可怕之极!我们现在看看我们自己,看看我们的周围,是不是这样?

  过去有一个词,叫同床异梦。虽然睡在一个床上,但是两个人做的梦是不一样的。现在看看我们,好多时候,这个词都是非常准确的。就连夫妻两个,现在有多少人不是同床异梦?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现实。

  比如说,现在很多老人心不安,很多原因。但是据我了解,老人心不安最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因为儿女不和。可能我这么说,很多老人都深有感受。为什么儿女不和,仍然是你争我斗?无非是争父母的那点儿所谓的财产。实际现在父母有多少财产?但是不管多也好、少也好,当老人在世的时候,儿女们已经开始争夺了,别说等老人走了以后。

  所以有时候我就想啊,过去说尸骨未寒,有的可能父母走了,真是尸骨未寒儿女们已经打翻天了。你就说,让老人在天之灵都不得安宁,你说这样的儿女是不是大不孝?!

  西方极乐世界环境殊胜美妙,人人心地清净,那清净心感应的必然是清净土。

  我们现在念佛人多,往生的少,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心不清净。我们用不清净的心念佛,怎么念都不能往生。

  那有人会说,那你为什么还让我们念佛呢?不能往生,那不白念了吗?。

  如果你用清净心念佛,你一定能往生;你不用清净心念佛,你也不白念。为什么呢?你可以得六道里的福报。

  那六道里的福报,要看你自己本身的修养。

  比如说,你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你修的是上品的五戒十善,慈悲喜舍,你来生得天福,你升天享天人的福报。这是你修上品的五戒十善;如果你修的是中品的五戒十善,你来生可以得到人间的福报;如果你修下品的五戒十善,是得阿修罗的福报。这个层次,我今天讲的还是比较清楚的。念佛一定是要得福的,这一条是肯定的。如果你没修五戒十善,你所得的福报是什么?就是说,你没有修五戒十善,因为你念佛,你也会得到福报,你这个福报是到哪去享呢?到饿鬼道、到畜生道里去享,享这个福。

  我说了四个层次。

  那有人说了,那饿鬼道、畜生道我可是不愿意去,怎么那里还有福报呢?

  对了,那里你可以去当个小官儿。什么官儿呢?你到饿鬼道,你可以去做城隍,你可以去做土地。

  大家想一想,你是愿意去当城隍,还是愿意去当土地,还是愿意去西方极乐世界作菩萨、作佛?你一对比你就知道了,那你就知道你该怎么念佛了,你该怎么修行了。

  看下面两句:

  〖其声流布。遍诸佛国。〗

  西方的一切万物,没有一样不是随心所欲的。心一动念,想听什么就听什么,因为法音是流遍其国的。

  这一段是讲什么?讲树能说法。

  我们娑婆世界的树,找不出来一棵树能说法。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的树能说法,不单是树能说法,花草树木、小鸟,一切万物都能说法,你说殊胜不殊胜?

  《阿弥陀经》上告诉我们,极乐世界的众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这些个树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所以,树说法、鸟说法,你说是不是阿弥陀佛在说法?这回听明白了。

  下两句:

  〖清畅哀亮。微妙和雅。〗

  前一句“清畅哀亮”,是音声之美。后一句“微妙和雅”,是告诉我们节奏一点儿不乱。

  前面表音声,后面表节奏。这能启发智慧,帮助我们断除烦恼、断除妄想。断除妄想之后,智慧自然就现前了。

  下面两句:

  〖十方世界音声之中。最为第一。〗

  论说法,音声美妙动人,容易令人开悟。十方一切诸佛世界说法的音声善巧,都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

  如果我们现前的境界,“法音”是指什么说的?法音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再扩大一点,就是这部《无量寿经》。

  这回我们确切地知道什么叫法音。法音是一句佛号、一部《无量寿经》,这是诸佛所宣扬的第一法音。

  看下面一段经文:

  【若有众生。睹菩提树。闻声。嗅香。尝其果味。触其光影。念树功德。皆得六根清彻。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至成佛道。】

  这一段经文是说:

  如果有众生见到了菩提树,听到宝树宣演佛法的妙音,闻到它散发出来的宝香,尝到了它果实的美味,身体接触到它的光明,以及忆念宝树的种种功德,都能够得到六根清彻,永断烦恼忧患。所以在修行上能安住于不退转,直到圆满成佛。

  看下面几个词句:

  〔清彻〕是清净明彻。

  这一段经文是说什么呢?说树能给众生真实的利益。六根,因为宝树都能得到不退转,都能得到成佛的利益,这真是不可思议!

  为什么能做到这点呢?这几个词解释完了,大家就明了了。

  刚才说“清彻”是清净明彻。

  眼见是眼根。眼见菩提树的形色,这是一个根。

  下面〔闻声〕:这是耳根听到宝树说法的声音。

  第三个闻香:这是鼻根,树有香味,西方极乐世界一一物品都是宝香合成,所以那个世界是“香光世界”,有无量的宝香。

  第四个〔尝其果味〕:这是舌根。

  下一个〔触其光影〕:这是身根。

  〔念树功德〕:这是意根。

  上面所说的,就是我们经常谈到的“六根”。

  那你想,六根接触的是这样的殊胜无比的境界,你说这六根能不清净吗?六根所对外面的六境,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尘境。我们现在六根所对的六境是尘境,是对的六尘。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完全是性德的开显。六根根性它是缘外面的性境,根性缘外面的性境,所以皆得六根清彻,清净到了极处。

  看下面两句:

  〖住不退转。至成佛道。〗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会退转,念念增长道心。我们在这个世间,时时刻刻都在退转,进一步甚至要退十步,你说哪能成就得了?

  为什么会退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让我们生烦恼,往生极乐世界,真的没有把握。因为你烦恼不断,而且是天天在增长。特别是我们今天看不上这个,明天看不上那个,与人不能相处,你这样念佛怎么能往生?难了,遥遥无期。

  所以,我这一段时间,几乎天天跟大家说,千万不要搞人我是非,不要看不上这个,不要看不上那个,那真是耽误你自己往生成佛的大事!

  你为什么看不上别人?是你的妄想、分别、执著给你的障碍。你不把这个障碍除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没有份儿。

  蕅益大师讲得好,“境缘无好丑”。“境缘”两个字,这个“境”是物质环境,这个“缘”是人事环境。蕅益大师告诉我们,说人与物没有好丑,没有善恶,没有是非,没有邪正。那这一切好丑、善恶、是非、邪正,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你自己的心里生出来的。

  所以,会修行的人,一接触到外面的境界,心一动念,他立刻回光返照。返照什么?是我自己错了,不是外面错,这是会修行的人。不会修行的人,就是自己全对,外面全错。这个就是不会修行。

  那几句名言,前两天我说了,六祖惠能大师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相左。”这真的是几句名言,我们都非常熟悉了,已经成为我们的口头禅了。但是,光口头说不行,必须要在生活中真正地把它落实。

  学佛从哪里学起?从做人学起。如何能用清净心、平等心,跟一切人、事、物相处,我们要从这里修起。你的境界是清净的、是平等的,你的自性自然就现前了。这时候你会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福德同时显现。智慧、福德在你的心清净之后,它同时都会显现出来的。

  佛门常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两句话怎么理解?性德现前,真的有求必应。注意了,性德现前,真的有求必应,有时候你不求,佛菩萨自然来应。我说到这儿,可能有很多同修不理解,不是有求必应吗,怎么不求还应呢?这就是菩萨、佛慈悲到极处的具体体现,他知道众生需要什么,你不求他,他都来应。

  举一个例子。

  我姐姐往生之前,有佛菩萨点化我,告诉我说,姐姐往生有障碍,而且这个障碍很大。告诉我八个字,让我“退则是进,以静制动”,就这八个字。我后来跟大家说,我说这是佛菩萨给我的八字方针,给我的定心丸。告诉我这八个字之后,还告诉我,“掀不起大浪翻不了船,韦驮菩萨亲自护法。”

  大家想,这样的话,我是绝对编不出来的。因为我心里有底了,所以在我姐姐往生过程当中,尽管遇到了那么大的障碍,我真是稳稳当当,把我姐姐安稳地送往生了。所以,从这一点,我就特别相信,当你的性德现前的时候,你真的是有求必应。有时候你不求,佛菩萨主动来应。

  我这一次,我刚才跟大家说的,就是佛菩萨主动来应的,我没有求。我能做到,我相信我的同修们,你们也能做到。

  再说一说,什么叫“性德”,什么叫“修德”。

  “性德”是你自性的自然流露,它不是修来的,它是长久的,是用不尽的,这是性德。

  “修德”,是你修来的。修来的,有时候它会失去,它不是永远保持不变的。这是修德和性德的非常大的一个重要的区别点。

  所以说,我们的性德,如果你现在能够透露出来那么一分分,这按老法师的话说,你的性德能够透露出一分分,你都受用大自在了,你就得大自在的受用了。如果你透露出来的是多多分,刚才咱们不是“分分”嘛,向外透露,如果你能透露得多一点儿,恭喜你,你成佛了!

  所以,我们的性德多么重要!我们一定要把我们的性德,通过我们的学佛把它开显出来。所以我们的性德,一定要通过我们学佛、念佛,把它开显出来。

  下面一段经文:

  【复由见彼树故。获三种忍。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

  这一段经文的意思是告诉我们,因为看见菩提树的缘故,立刻获得了初地至八地大菩萨所证的三种境界。

  “音响忍”是一、二、三地菩萨们的境界;“柔顺忍”的“柔顺”是四、五、六地菩萨的境界;“无生法忍”是七、八、九地菩萨的境界。如果你到了无生法忍,你已经证得了宇宙人生的真相。

  简单说说这三种忍:

  〔音响忍〕是信难信之理而不惑为“忍”。就是这个难信之理你能够信,你心里不生疑惑,这就叫音响忍。闻法悟道,知一切法不实,如空谷回响,名音响忍。这是简单说,大家先了解一下。

  〔柔顺忍〕:对顺境不起欢喜心,对逆境不起瞋恚心,从顺、逆境中证得宇宙人生的真相,这叫柔顺忍。

  〔无生法忍〕是以真实的智慧,安住在不生不灭的事实真相中。

  这三种忍都是地上大菩萨证得的境界,大家看,这三种忍是大菩萨们证得的境界。这一段经文,是非常具体地说到真实的利益。这三种忍,六根缘宝树就都能得到。大家想,这三种忍是大菩萨们证得的境界,我们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三种忍我们立刻全都得到了,你说这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太殊胜了!就是你看见菩提树,这三种忍你就都证得了。眼见色得三种忍;耳听声得三种忍;鼻嗅香得三种忍;舌尝味得三种忍;身触其光影得三种忍;乃至于忆念这树的功德,也得三种忍。

  这真实的利益,实在是太多、太大、太殊胜、太不可思议!

  这三种忍是不是一般修行人梦寐以求的?在西方极乐世界,得来全不费工夫。这句话大家听明白了,这三种忍是我们修行人梦寐以求的,但是在西方极乐世界,得来全不费工夫。

  我举个例子给大家说,说什么呢?比如说,有一句话,“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个大家都经常说。是不是心里对这几个字、这句话有真正的认识呢?不一定。那如果你真的认识到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说你还争什么?

  有人曾经跟我这样说,他说,“刘老师,我也知道,死了以后带不去。但是我现在的想法就是,死了以后我能不能带去我不管,现在我活着,我就想拥有。”你看,这几个字他知道。他说“死了以后能不能带去我不管,我现在活着,我就想拥有。”

  那我再跟你说一句,你说你想拥有,你能拥有得了吗?不说别的,我给你打个比方,比如说你晚上睡觉,你两眼一闭,咱别说你死,先说你睡觉两眼一闭。两眼一闭之后,你说什么东西是你的?什么东西都不是你的了!你说你为了拥有,你自己给自己加了多大的压力!你说你自己的负担该有多么重!你的烦恼该增加了多少!你就为了你所谓的你要拥有,你把所有的快乐和自在全都抛弃了,你说你是聪明?还是智慧?还是愚痴?

  有这样一个例子,就是一年前吧,我在看电视的时候,看了这么一个报导,那应该是真人真事。南方的某一个城市,有一家花两百万买了一栋房子,我估计是别墅吧,两百万买的。然后又花了一百万,把这个房子装修好了。装修好了,一家三口人,夫妻带着一个孩子,就住进去了。住进去不久,三口人全死了。怎么回事儿?中毒了。就是装修材料有毒,没等这个毒消尽呢,人就进去住了,所以三口人都死掉了。

  大家想想,他拥有了没有?拥有了房子,但是命失掉了。拥有了房子,失掉了生命,你说哪个重要?是不是还是生命比那房子重要。

  我再给大家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来到这个道场以后吧,去年十月份,不就是有这个提示嘛,就说我该讲《无量寿经》。当时呢,这面的护法居士非常上心吧,非常认真负责。

  她跟我说,她说:“老师,讲《无量寿经》是一个大事,我得弄一个录影室录像。”

  我说:“用不着,咱们就随便找一个小房间,给它收拾收拾,就可以了。”

  我说:“以前小于给我录像,不也都是那么简单吗?也没有什么录像室啊。”

  她说:“不行。”因为什么呢?我住在这个地方啊,它离飞机场比较近,每天那个飞机都要起落若干次,那个声音确实很大。

  我说:“这个也不要紧,咱们再想办法克服。”

  她总觉得讲《无量寿经》是一件大事,不甘心,所以就弄了一个录影室。不是特别复杂的,也不是特别简单的,中档的吧,弄了一个录影室。因为当时有点儿着急,就赶快进住吧。录影室建好的第一天晚上,把卫生打扫打扫,第二天我们就进去录音录像了。

  当时,因为我嗅觉不灵敏,我闻不着味儿。同修们说那个味儿挺大,行不行?我说没事儿,我闻不着味儿。结果就在那儿录了十一集,就是《真情无限》的那一个专题,还有后面《智者非凡》这一个专题,两个一共是十一集。

  但是,到最后我是越来越有感觉了。什么感觉呢?我仍然是闻不着味儿,但是我觉得我气短,上不来气了。尤其是那个《智者非凡》,如果同修们要注意认真看,到后面的两集,尤其是最后的那一集的后半段,我几乎都要坚持不下来了。我就采用开快车的方式,赶快给它说完。所以那两个专题,就是在我中毒的情况下给大家讲的。所以,可能大家一看,老师这一次好像精神状态不是太好。你们要看出来了,那就对了。

  因为什么中毒了呢?甲醛中毒了。那个甲醛中毒啊,真的挺厉害的,就是上不来气、眩晕。因为我从来没眩晕过,我不知道眩晕啥滋味儿,这回我可知道了,整个房间都是转的,不是晃的,是转的。所以我告诉大家,以后谁家装房子,装修完了一定要放它个几个月,半年一载的,然后人再进去住,这样是比较安全的。

  我说这个事儿,那大家是不是应该提起警觉?后来我中毒了,这面的护法居士真吓坏了,把老师整中毒了。

  我说:“没关系,过些天就好了。”

  那我现在不是挺好的吗?我说:“你不听老师话,你就吃亏了吧?不让你整你非得整,你要不整这个东西我能中毒吗?”我们后来都当玩笑来说了。

  所以现在呢,我给大家讲《无量寿经》是又弄了一个小屋,这个比原来那个更简单了。我说那个屋看看行不行,那个屋比这个屋大。因为这个屋吧,有的时候都感觉到机器有点儿伸展不开。

  我现在主动要进住了,护法居士坚决不让了,说:“我可不敢让你去了,再去再一次中毒可咋办?”

  我说:“不至于,还有佛菩萨保佑呢,是不是?”

  所以说,这些东西,就是你追求的那些东西,有的时候就一点用都没有,完全没必要。

  我是一贯主张,把复杂的事儿变简单,大道至简。千万别把简单的事情变得那么复杂。

  老法师曾经给我们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台大,那就是台湾大学呗,有一位老教授,他是教考古学的。这个老教授他教了几年书,过的是比较清苦的生活。后来这个老教授他就开始做生意。做什么生意呢?专门出版古书。因为他有方便条件,他和故宫历史博物馆这些人关系都比较密切,因为他是考古学教授嘛。所以呢,他的方便条件就是可以把博物馆里的古书借出来影印,然后出版。他就做这个买卖的,赚了不少钱。这个东西我不知道为什么,怎么那么赚钱,赚了不少钱。

  他赚了钱以后他开始干什么呢?买房子,置不动产。老法师出家不久,有人告诉他,告诉咱们老法师,“那个某某教授啊,他现在已经买了五十多栋房子了。”这五十多栋是个什么概念?我想像不出来。“再过几年哪,就更不得了了,至少他能买一百栋房子。”再过一二年,这个教授死了。

  辛辛苦苦地拼命赚钱,买了五十多栋房子,你说他拥有了没有?既拥有又没拥有,对吧?说拥有了,他买到手了;我说他没拥有呢,他人死了,你说这房子还归他吗?不归他了。

  这是老法师给我们举的例子。

  在这里,我用这个例子告诉大家,真不知道为谁辛苦为谁忙,这句话好好掂量掂量,我真不知道你为谁辛苦为谁忙!

  所以说,这几种忍我给大家说了,然后又给大家举例子,不知道大家这一次能不能够有所收益。我们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真的提起来,假的放下。

  看下一段经文:

  【佛告阿难。如是佛刹。华果树木。与诸众生。而作佛事。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坚固。究竟愿故。】

  这一段经文,佛告诉阿难,极乐世界,如是稀有不可思议的宝树、花果都做佛事,使见闻的人能够破迷开悟,这都是无量寿佛的威神力、本愿力、满足愿、明了愿、坚固愿、究竟愿所成就的。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有这样的殊胜?都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成就的。这一段经文就是告诉我们,宝树、花果都做佛事。

  在我们这个世界,怎么做佛事?现在老法师经常提倡,要把宗教的佛教回归于教育的佛教。就是说我们现在做的所谓的佛事活动,有点儿偏离释迦牟尼佛的正轨了。

  解释这么几个词语:

  〔佛事〕:“佛”是觉悟的意思;“事”是事业。合起来,“佛事”是指讲经说法,令众生破迷开悟,这叫“佛事”。

  〔威神力〕指弥陀果德威神之力。

  〔本愿力〕指弥陀因地所发四十八愿之愿力。

  〔满足愿〕是四十八愿愿愿圆满了。

  〔明了愿〕是智慧,指弥陀的愿都是智慧所成就的。

  〔坚固愿〕是指弥陀永远精进,没有退转的坚固的愿力。

  〔究竟愿〕就是帮助所有众生一生平等成佛的大愿,这叫“究竟愿”。

  佛告诉阿难:

  〖如是佛刹。华果树木。与诸众生。而作佛事。〗

  这几句经文是叙事,叙述事情,事实真相确实如此。

  “佛事”是什么?是讲经说法,教化众生。

  名词没有错,现在不也叫佛事吗?名词没有错。但是现在的佛事内容变了,变质了,不是原来的那个意思了。从前佛事是教学,讲经说法。现在我们一听到佛事,往往立刻就想到了寺院里做经忏佛事,超度死人,这个意思是完全不一样的。真正的佛事,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讲经说法,教化众生。现在的佛事,经忏佛事,超度死人。

  所以老法师多年来,一直是力倡要把宗教的佛教回归到教育的佛教,并且身体力行,给我们树立了榜样。老人家的功德无量无边,真不愧是一位可遇不可求的当代圣僧!

  看下面几句:

  〖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坚固。究竟愿故。〗

  这段经文是总说,是阿弥陀佛的神力、愿力变现出来的。就是我们今天这一品经文所说的这些内容是怎么来的?是阿弥陀佛的神力变现来的,是他的愿力变现来的。

  这个“满足愿故”啊,就是说阿弥陀佛愿心圆满了,愿心具足了。

  四十八愿的展开即是无量的行愿,所以我们读了这一品经文,学习了这一品经文,我们是不是应该信念更加坚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应该是我们不变的信念,不变的愿力。

  隋唐时代的大德呀,他们对《无量寿经》的赞叹,是这么说的,《无量寿经》是大乘中之大乘,一乘中之一乘,这不是普通的法门。修学这个法门的,皆是不可思议的根器,不是普通的根器。

  最后这两句话,包括我们所有的同修们。你们选择了这个法门,隋唐大德说“皆是不可思议的根器,不是普通的根器。”你现在认识你自己了吗?你不是普通的根器,你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己,这样的信心和愿力、会更加坚固的。

  下面,我们说一说这一品经文的几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这一品经文介绍阿弥陀佛讲堂旁边的菩提树。

  这些树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树说法就是阿弥陀佛在说法。十方一切诸佛世界说法的音声善巧,都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法音”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佛号,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这是诸佛所宣扬的第一法音。

  第二个要点,极乐世界是一个很特殊的世界。

  阿弥陀佛有无量无边的应化身,有无量无边的道场。他可以化现无量无边的化身,到无量无边的道场,为无量无边的众生讲经说法。尽虚空遍法界,都是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的道场,这是不可思议的无比殊胜。

  第三个重点,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性德现前,真的是有求必应。有时候不求,佛菩萨自然来应。

  修德与性德不同。修德是修来的,不是自性本具的,修德会用得尽。性德不需要修,是自然的,是自性本具的,是用不尽的。性德现前,受用自在,使我们能够不退成佛。

  第四个要点,在西方极乐世界见到菩提树,就可以证得三种忍:音响忍、柔顺忍、无生法忍。从中证得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非常具体的真实利益。

  念佛法门真的是难信之法,念佛法门是一切法里的真实法。

  这是这一品经文的四个重点。

  这一节课的交流就到这里了。

  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刘素云       无量寿经)(五明学佛网:刘素云       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往生论) 昙注节要讲记 

 蔡惠明居士:《无量寿经》的宗要是发菩提心 

 开愿法师:《无量寿经》说什么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下(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中(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上(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叙(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景印无量寿经起信论序二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景印无量寿经起信论序一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六 叮咛劝修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五 菩萨往生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二 重重诲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