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十部佛经告诉您佛门孝道的博大精深


   日期:2018/9/5 6: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汇编《佛门孝经集》,主要是受到伪经《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流行的刺激。这部伪经现在非常流行,一些寺庙也在流通,甚至一些著名的大法师也在讲解,一些寺庙甚至在盂兰盆节时组织信众共修这部伪经。其实,这部伪经早有定论,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就已经认定其为伪经,并且呵斥了流通这部伪经的做法。我们也曾发文“

  恭敬法宝,拒绝山寨

  ”说明过这部伪经与名称只差一字的真经《佛说父母恩难报经》在思想上的巨大差别。佛门许多高僧大德也批评过这部伪经。但是,看来效果并不明显。怎么办?中国佛学院有位法师指示我们:不如将真经印好给寺庙送上门去。

  之所以将这十部佛经汇编在一起流通,一方面是因为《佛说父母恩难报经》篇幅太短,不方便单行;更重要的原因是,想要彰显佛门孝道的博大精深。长期以来,许多人误以为儒家在孝道方面更加擅长,许多人学习孝道往往更热衷于阅读儒家的著作。殊不知,佛门对孝道更有研究。无论是在孝道的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远远超过了儒家。佛门孝道更深刻,因为佛教认为不仅要照顾好父母的身体,更要劝他们皈依三宝,努力修行,乃至往生西方净土,最终成佛。这才是彻底尽孝。佛门孝道更广大,因为佛教认为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都是前世父母。我们不仅要孝顺今生父母,还要善待作为前世父母的一切众生,要戒杀素食,利益一切众生。因此,佛门的孝道推到极致,就是普度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成佛。佛门孝道如此博大精深,学习孝道只读儒家经典,而舍佛门经典不读,何其颠倒?

  在《佛门孝经集》的选目上,我们考虑到《地藏菩萨本愿经》目前流通甚广,四处可见,修学者众多,就不再重复印刷流通了。以下简要说明入选各经的特点或者我们修学的重点: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虽然篇幅短小,也没有伪经《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那样善于煽情,但是,却在如此短小的篇幅中突出皈依三宝的重点,抓住了孝顺父母的关键:劝父母皈依三宝,修行佛法。

  在《佛说孝子经》这部经中,佛陀指出世间孝敬父母到了极致,也不算真正孝敬父母,也不足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唯有劝父母皈依三宝,修行佛法才算是真孝。而如果父母真的冥顽不化,不愿意接受佛法,子女在耐心劝导、用作奸犯科者受惩处为例警示父母不灵的情况下,甚至可以采用哭闹不吃饭的方法,恳求父母信佛。

  《佛说盂兰盆经》,这部经是佛门重要节日盂兰盆节的来源。神通第一的大目犍连,都无法拯救自己在恶道中的妈妈,只好向佛陀求救。佛陀指示大目犍连应该在结夏安居结束时,向僧团供养,由僧团集体之力来救拔自己的妈妈。农历七月十五日,结夏安居结束,都会有多位僧人修行证果,所以这天被称之为佛欢喜日。每年佛子们,都会在这一天,来到寺庙,供养僧团,请僧团来超度救拔去世的父母,超度救拔前世的父母,也为在世的父母积累福报。这部佛经是最能体现对去世父母孝心的一部佛经。

  《佛说净饭王般涅槃经》,是记述了佛陀在父亲净饭王临终去世时,如何尽孝,如何照顾父亲、安慰父亲的一部经典,感人至深。不仅是佛陀亲自示范如何为父母送终尽孝的经典,也是一部指导我们给父母和他人进行临终关怀的重要经典。

  《佛说睒子经》叙述的是释迦牟尼佛前生做孝子的修行故事。当时一切妙行菩萨,在兜率天看到了一对夫妇,盲目无子,却想入山修道,于是发心投胎为子,名为睒子,侍奉父母,入山修道,受尽辛苦。最后,睒子被国王无意中射伤,临终前还嘱托过往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盲父母。最后在睒子孝行感动之下,天帝释、释梵四王以神药救活了睒子,父母目开眼明,国王及随猎者,奉持五戒,死后升天。

  《佛说鹿母经》叙述的是释迦牟尼佛前世作为鹿母的修行故事。国王令猎者捕捉野鹿。母鹿不幸被捉,于是恳求猎人放自己回去与鹿子诀别,告诉它们哪里有水草,如何保护自己,然后信守诺言回到猎人那里去受死。本经写菩萨在显现为动物母亲时对子女的恩德,提示我们在无始轮回中,六道众生众生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真要完美地践行孝道,就必须要普度一切众生。

  《大方便佛报恩经·孝养品第二》中,佛陀宣说:“一切众生亦曾为如来父母,如来亦曾为一切众生而作父母。为一切父母故,常修难行苦行,难舍能舍,头目髓脑、国城妻子、象马七珍、辇舆车乘、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一切给与。勤修精进、戒、施、多闻、禅定、智慧,乃至具足一切万行,不休不息,心无疲倦。为孝养父母,知恩报恩故,今得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本品讲述了释迦牟尼佛前生为须阇提太子时,难舍能舍,身体肉血供养父母的感人事迹,完美示现了孝道与菩萨行的统一。

  《五母子经》中,一位证果的沙弥具有神通,了知自己一身曾经为五位母亲作子,今天自己已经解脱,而五位母亲却为他早夭以及出家修行而昼夜啼哭,感伤愁毒,不能自止。本经感慨世人贪恋家庭,不能斩断恩爱,无法解脱,凸显了建立在解脱基础上的佛教家庭观与世俗家庭观的根本差异,值得注意。

  《佛说五无反复经》,说有一梵志,从罗阅祇国来,听说舍卫国人慈孝顺,奉经修道,敬事三尊,就到舍卫国来。结果看到一家人儿子毒蛇螫死,结果父亲照样耕地,不看其子,也不啼哭,只是托梵志向家里带话,儿子死了,只需带一个人的食物来就够了。死者的母亲、姐姐、奴仆面对死讯,都淡然处之,没有啼哭。梵志感到不解,佛陀告诉他生死无常的道理,他才领会到:“一切死亡,不足啼哭,欲为亡者请佛及僧,烧香供养,读诵经典,能日日作礼,复至心供养三宝,最是为要。”

  《佛说长阿含第二分·善生经第十二》,有多个译本,是佛教全面规范在家人居家生活的重要经典。其中有子女如何敬顺父母,父母如何敬视子女,弟子如何敬事师长,师长如何敬视弟子,丈夫如何敬待妻子,妻子如何恭敬丈夫,亲族之间亲敬,主人如何关心僮仆,僮仆如何奉事主人,檀越如何供奉沙门、婆罗门,沙门、婆罗门如何教授檀越等方面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佛经特别强调双向的责任,而且即使上对下的行为也用“敬”字表达,而非只强调单方面的义务。

  以上这些内容,非常丰富全面,既有注重世间法人天乘的内容,也有侧重解脱道和菩萨道的内容,充分彰显了佛门对孝道的深刻认识,值得我们佛子反复阅读,身体力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门孝道       佛经)(五明学佛网:佛门孝道       佛经)  

 会性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集解 

 其它:读诵佛经的“出入法”(黄震铭) 

 沈家桢居士:沈家桢自述学佛经过 

 杨曾文教授:唐玄奘及其佛经翻译 

 明证法师:我的学佛经历 

 陈星桥居士:佛经教学随想录 

 方广锠教授:现存最早的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 

 方广锠教授:怎样读佛经—佛教研究经验谈之一 

 于凌波居士:佛经结集与佛教流传 

 刘先和居士:一部与中国人十分当机的佛经——学习《六祖坛经 

 韩廷杰教授:符秦时期的佛经翻译 

 韩廷杰教授:东汉时期的佛经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