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欲海回狂》白话文(31)


   日期:2018/9/14 5: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形灭神存类(六问六答)

  问:《尚书》说:“天道福善祸YIN。”不过指活在世上的人,由于行善、作恶的不同而受到上天的报应。若是人已经死了,则形骸、神识都已消灭,纵然有罪,又怎能受到报应呢?

  答:人的形骸虽然会损坏消亡,心性却依旧长存。譬如五谷,根茎虽然枯萎了,果实落到地里,来年春天还会发芽。修福的人投生到人间、天上,造业的人堕入畜生、地狱、饿鬼三恶道,情况也是如此。汉代的贾谊说:“千变万化,未始有极,忽然为人。”(《汉书》)北齐的魏伯起说:“有过去、当今、未来,历三世识神常不灭。”(《魏书》)北宋的张子厚说:“知死之不亡,可与言性。”(《横渠语录》)因此谈到生与死,只是就肉体而言,而与心性无关。

  如果说死后神识便随之消亡,那么大禹的父亲鲧被流放到羽山,死后神识化为黄熊,见《史记正义》。吕后用鸩酒毒杀赵王如意,如意死后化为犬作祟,吕后因此患病而终,见《汉书·五行志》。郑国大夫伯有被杀,死后变成厉鬼前来寻仇,让郑国人惊恐不安,见《左传·昭公七年》。齐襄公派彭生谋杀鲁桓公,为了推脱罪责又将彭生处死,彭生化作一只大豕来报怨,见《左传·庄公八年》。以上种种史实记载,都发生在汉明帝之前。可知佛法还未传到中国之前,神识不灭的轮回道理,已经大白于天下。认为人死之后生命完全断灭的理论,可以欺骗那些愚昧的人,却难以蒙蔽有识之士。

  问:轮回的道理如果确实是有,孔子为什么没有说过呢?

  答:孔子已经说得非常详细。《易传·系辞上》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所说的“精气”是指投生后受孕,“游魂”则指投胎之前的状况。既然能够知道其中的“情状”,轮回的道理便会十分明了。《中庸》说:“诚者,物之终始。”而不说“始终”,就是因为看到生命现象的循环无尽,而非断灭。可惜后来的儒者没有明白原文的意思。

  问:孔子说的“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不过是在讲生命存在和诞生的原理。如果以为指的是后世转生的情形,不是有些荒诞吗?

  答:生死轮回是人世间普遍存在的法则,见于记载的事例不胜枚举。如果认为这些都是荒诞,那才是真的荒诞。难道你没听说文昌帝君曾做过十七世的士大夫吗?(见《文昌宝训》)没听说汉代的袁盎在以后的十世中都是戒律精严的高僧吗?(见《水忏缘起》)没听说某樵夫转生为梁武帝吗?(见《金刚感应录》)没听说王曾为曾子转世(见《文昌惜字文》),宋代的苏东坡是五祖寺师戒禅师的后身,曾鲁公是草堂青禅师的后身吗?(见《龙舒净土文》)没听说永公转生为唐代的房琯吗?(见《法喜志》)没听说逊长老后身为李侍郎,南庵主后身为陈忠肃,知藏僧后身为张文定,严首座后身为王龟龄吗?(见《竹窗二笔》及诸公本传)不能博览群书研读这些记载,却只是坐井观天,因循守旧,这又是为什么呢?

  问:您所说的这些事例,虽然每一条都有根有据,可惜都不是出自正史。

  答:正史是相对于稗史而言,正史的记载可信,而稗史的记载不可信。然而《文昌宝训》等书,所阐述的都是光辉的真理,可以质之鬼神而无疑,其真实性在正史之上,应当特别予以重视。如果非要认为只有史臣的记载才可信,那么现存的《二十一史》中,所记载的三世轮回的事例也是数不胜数。别的不用多说,仅就众所周知的事情略举一二:

  如羊祜前身是邻居李氏家的儿子,见《晋书·羊祜传》。梁元帝前身是一位眇目僧,见《南史·梁本纪下》。刘氏女前身是李庶,见《北史·李谐传》。刘沆前身是唐代宰相牛僧孺,见《宋史·刘沆传》。范祖禹前身是东汉大将军邓禹,见《宋史·范祖禹传》。郭祥正前身是唐代诗人李白,见《宋史·郭祥正传》。夏原吉前身为屈原,见《皇明通纪》。类似记载不胜枚举。

  关于天仙星宿降生人间的事例,如天帝子降生为齐高祖萧道成,见《南齐书·祥瑞志》。神人降生投胎为唐代宗,见《新唐书·章敬皇后传》。来和天尊降生为宋真宗,见《宋史·杨砺传》。南岳真人降生为虞伯生,见《元史·虞集传》。文昌星降生为吕仲实,见《元史·吕思诚传》。这些在史书中都记载得清清楚楚,完全可以考证。

  还有死后多日复活,有几年后复活,有讲述阴间的事情出奇灵验,略举数则:如长沙人桓某,武陵女子李娥,见《后汉书·五行志》。干宝父亲墓中殉葬的婢女,见《晋书·干宝传》。魏明帝时墓内女子,吴永安四年安吴民陈焦,晋惠帝时杜锡的婢女,晋安帝时东阳黄氏家的女婴,见《宋书·五行志》。南宋淳熙十三年的行都人,见《宋史·五行志》。一一可以查考。

  至于男子活着变为动物的事例,如公牛哀变为虎,见《后汉书·张衡列传》,详见《淮南子·俶真训》。隋开皇六年,霍州有老翁化为猛兽,见《隋书·五行志》。南宋乾道五年,衡湘间有人变为虎,见《宋史·五行志》。等等。

  女人活着变为动物的事例,如东汉灵帝时,江夏黄氏的母亲变为鼋,见《后汉书·五行志》。魏文帝时,清河宋士宗的母亲变成鳖,见《宋书·五行志》。等等。

  隔世仍作夫妻的事例,如晋惠帝时梁国女子,见《宋书·五行志》。南宋末年王姓男子的妻子梁氏,见《宋史·列女传》。以上这些都是史书中特别明显的案例。

  更有天女生下北魏始祖,见《魏书·序纪》。韩擒去世后作冥府的阎罗王,见《隋书·韩擒传》。辛彦之于潞州城内建造两座十五层的佛塔,以此功德生于天宫,见《隋书·辛彦之传》。庾彦宝念佛诵经,往生弥陀净土,见《梁书·庾诜传》。王宾重修古寺,掘地挖得前世之碑,见《宋史·王宾传》。北魏京兆王太兴,设散生斋供养众僧,感得神僧赴会,见《北史·景穆十二王传》。徐孝克临终正坐念佛,异香满室,见《陈书·徐孝克传》。陆法和临终坐化,棺敛时身体缩小为三尺左右,北齐文宣帝令开棺查验,只是空棺而已,见《北史·陆法和传》。卢景裕在晋阳狱中至心诵经,身上枷锁自然脱落,见《北史·卢景裕传》。张孝始设斋请僧礼诵《药师经》,祖父的眼睛因此复明,见《北史·张元传》。如上所举事例,都是名儒史官的真实记录,岂是无稽之谈?

  天地之外,奇事固多。六合之内,异闻不少。今天人们不过生活在天地间一个偏远的角落,见到的无非都是庸碌之人,读过的不过只是世俗之书。长大后情窦初开,就要忙着娶妻生子,养家糊口。儿女们尚未婚嫁,便已经夕阳斜照,暮年将至。也难怪生不知来,死不知去,日日在轮回之中,却不信有因果轮回的道理,真是太可悲了!

  问:因果轮回的道理,看来确实是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我所说的,都是某先生的某本书的观点,并非没有根据。某先生说:“死者的形骸毁坏消亡之后,精神便随之像气一样四处飘散消失。托生的现象,不过是碰上这种活着的精气,由于偶然的原因恰好没有消散而已。”

  答:你读过《尚书·金滕》吗?周武王得了重病,他的弟弟周公愿意代他受死,特向他们已经去世的曾祖父太王、祖父王季和父亲周文王祷告说:“我非常孝顺自己的祖先,多才多艺,能侍奉鬼神。”如果按照这种精神随肉体同时消亡的断灭观点,周公既然已经代替武王而死,他的形骸便会毁坏消灭,精神也会飘散消失,即使多才多艺,也已完全消散不复存在,怎么来侍奉祖先呢?而且祖先也早已消散,怎么还能被周公侍奉呢?况且祭祀的礼仪一直为古代圣人所重视,如果祖宗都已经消散不复存在,那么如孔子所赞扬大禹的“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这些圣人们的行为岂不是过于迂腐了吗?如果说某先生的话不可不信,那么尧、舜、周公、孔子的话就更不可不信。假如说尧、舜、周公、孔子的话也都不值得相信,那就更不用说是某先生了。不仅如此,某先生既然已经去世,今天还在遵奉他断灭学说的那些弟子们,即使某先生很贤明,现在也一样消散灭尽,春秋两次祭祀完全可以不必举行。如现在还在举行春秋祭祀,那么某先生的学说在今天他的弟子们那里就已经不被遵守了,又怎么能使天下后世信服呢?如果说投胎托生是偶然遇到精气没有消散,那么眼前一切人类,难道都是由于精气偶然不散而出生的吗?我对他的这种说法实在是感到难以理解。

  问:关于祭祀的道理,某先生也曾经说过,因为子孙秉承的是祖宗的气息,二气相合,所以能够得到感应。

  答:那么祭祀五岳、四渎等山川神灵时,祭祀者既然不是他们的子孙,就不会有所感应吗?孟子说:“让他主持祭祀,百神都来享用。”难道舜、禹是百神的子孙吗?若是人死之后真的消散灭尽,不会因自己的行为受到报应。那么一生都在兢兢业业修身励行的人,反而比不上沉迷女色、贪求钱财的平庸之辈。而那些作恶多端却又侥幸逃脱的人,其图谋反倒得以实现。谚语说:“如果没有善恶报应,造物主如何对待颜渊?如果没有鬼狱轮回,上帝为何要偏袒曹操?”况且世道人心日趋低下,竭力宣扬善恶报应,尚且不能有所挽回。反而为世人肆无忌惮大开方便之门,无异于江河决口却要毁掉堤坝,大厦将倾反而拆毁梁柱,只能更加助长世间伦理道德的沦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欲海回狂       白话文)(五明学佛网:欲海回狂       白话文)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欲海回狂集卷三—决疑论(周安士)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欲海回狂集卷二—受持篇(周安士)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欲海回狂集卷一—法戒录(周安士)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欲海回狂》原序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全文解释-白话文、注解、黄智海居士、尘空 

 了凡四训(白话文)第四篇谦德之效 

 了凡四训(白话文)第三篇积善之方 

 了凡四训(白话文)第二篇改过之法 

 了凡四训(白话文)第一篇立命之学 

 《文昌帝君阴鸷文》原文及白话文 

 《文昌帝训示勉子戒YIN文》原文及白话文 

 戒邪YIN---寿康​宝鉴白话文(转载)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