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你知道佛陀是如何看待职场的人事纷争吗?


   日期:2018/9/14 20: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有一次乘搭地铁,隔邻坐了一位大婶,在用整节车厢都能听到的音量在聊电话。不知不觉,脑海中随着她的声音,开始勾勒一幅画面。她的职业应该是厨房帮工,因为不满同事的态度,每天都冲突不断。长期处在负面情绪底下,累积了种种的不满,向电话另一端及车厢内的我们,想要藉由语言述说自己的遭遇,吐出心中的闷气。回过神来,我又想到,到底佛陀是如何看待职场的人事纷争?

  根据《增一阿含经·地主品》的记载,佛陀有一次与阿难一同外出托钵。在他们欲踏入一条巷子前,看到巷口的另一端,提婆达多(破坏僧团,与佛陀敌对之恶比丘)也正要进入巷子,佛陀就自然的转身准备绕道而去。在旁的阿难见了不能理解,为何佛陀需要避开提婆达多?难道是害怕了他? 阿难接着提议佛陀,可以将提婆达多驱逐出僧团,那就不会经常碰面了。

  佛陀回答阿难说:“我并不是害怕,只是不欲与作恶的人见面。我也未曾想要将提婆达多驱逐出僧团,他自己所做的一切恶行为,自己会承受恶果报。我与他所造的因不同,所得的果报自然不同,最终的目的地也不同,我与他已经不在同一个地方了,驱逐他只是多此一举。”

  阿难接着询问说:“不驱逐提婆达多的话,难免有时会狭路相逢,该如何对待这样的恶人呢?”佛回答说:“面对这种愚痴造恶的人,不应该与他见面,更不要与他一起共事,如果没有办法避而不见,需要一起共事,那也不要与他一起谈论是非。与愚痴的人一起谈论是非,只会增加造业的机会而已。恶知识会令你违背正见,日日增长邪见;与善知识相处,却能增益正见等诸多善法。”

  相信大多数人在职场中,常会有感而发:“不是怨家不聚头”,职场中是最容易碰到没有默契或不如你意的人事物。哪天真的碰上了,不必担心也不必逃避,如上经典所说的,造的因不同,受的果也异,待时节因缘成熟,想要再相见也难。

  唐朝布袋和尚有一首诗说到:“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后退原来是向前。”农夫弯腰插秧,除了能看到自己的倒影,同时也见到倒影中的蓝天。守护好自己的六根,不为外境染着才是修行。眼见农夫步步在后退,同时也意味着步步迈向成功。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上挫折也会碰到难题,往往我们只看到他人的短处,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一旦碰到与自己持不同意见,抱不一样看法时,就会据理力争。退让不表示消极,后退不代表畏惧,适时的低头,为的是成就另一片天。希望我们都能如农夫般,弯腰低头,照见自己同时也能看见另一片天。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陀       职场纷争)(五明学佛网:佛陀       职场纷争)  

 其它:佛陀说无常(张家提) 

 其它:佛陀——觉者(于晓非) 

 李志夫教授:泛论佛陀及中论缘起理事观与逻辑理事观 

 演培法师:部派时代的佛陀观 

 净界法师:佛陀的愿力对每一个人的加持,肯定是完全不一样 

 徐文明教授:玄高从学佛陀跋陀罗的一桩公案 

 洪修平教授:佛陀本怀与中国佛教的特点 

 杨曾文教授:泰国的当代佛教思想家佛陀达沙比丘 

 楞严悲华法师:佛陀的真爱 

 许智铭居士:谈佛陀的随宜方便教学法 

 许智铭居士:谈佛陀与摩诃迦叶的法谊 

 菩提法师:佛陀——永恒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