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刘素云:无量寿经54集文字稿


   日期:2018/10/22 15: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无量寿经 (第54集)

  刘老师 复讲于2018年5月17日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

  我们接着上午的内容往下继续说。

  请看这一句经文:〖洗除心垢〗

  这一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心理上的染污,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要洗得干干净净。用什么方法来清洗呢?用执持名号的方式。

  〖言行忠信。表里相应。〗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做什么事情要尽职尽责,要讲信用,要言行一致。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就说我们现代人,不太讲信用。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位佛友想请一个新的佛龛,他就去看样品,相中了一款,然后就订货了。时间不久,这个佛龛就给寄到家里来了。当时咱们这佛友一看,不是他当初订的那个款式,心里就很不痛快。再仔细一看呢,这个佛龛不是新的,是用旧的佛龛改装的,心里就更不痛快了。然后他就去找卖主来说这件事情。卖主一口咬定,你当时要的就是这一款佛龛,我没有给你发错。咱们这位佛友就说,那这个佛龛也不是新做的,是用旧的佛龛改装的。这个卖主当然一口咬死,他不承认。我们从这件事情来分析,应该说这个卖主不太讲信用,没有按人家的预订把新的佛龛给人寄到家里去,而是用一个旧佛龛改装了,去对付人家。这种做法真是有点不讲道德,也是不讲信用。

  后来这个事情怎么解决的呢?我听说卖主坚决不给退货,要不给你修理修理还可以。这个肯定也不是会让我们这位佛友非常满意的做法。但是没有办法,只好就这样做了。这个卖主又派人到家里,把他这个佛龛重新给修理修理,也就这么地了。

  你想,人家用请新佛龛的钱请了这一个旧佛龛,还惹了一肚子气,你说这人要不讲信用,是不是也有点可恨?但是我们是学佛的,不要生瞋恨心。既然是他做得没有道理,我们不要去跟他计较,只要我们心诚,什么样的佛龛我们都可以用。

  看下两句: 〖人能自度。转相拯济。〗

  这两句经文是说我们自己学佛,得到了真实利益之后,一定要发心帮助别人。也就是老法师经常告诉我们的,不但要独善其身,而且还要兼善天下。

  佛在经上讲:惠以众生真实之利。这句话特别重要,什么是“真实之利”呢?唯独生死自在是真实之利。

  注意这个答案:

  什么是真实之利?唯独生死自在是真实之利。

  我们就是要把生死自在的这个真实之利惠以众生。这就叫不但独善其身,而且还要兼善天下。

  下面我想再说一说,什么叫功夫成片,什么叫自度。

  在这里老法师告诉我们:

  功夫成片这是自度。如果你没有达到功夫成片,你不可以称自度。就是你功夫没达到成片的那种境地,你不可以说你自度了。如果你往生没有把握,也不能算自度。

  这两个条件,大家一定要记在心里。就是:

  你没有达到功夫成片,你不能说你已经自度了。

  如果你往生没有把握,你也不能说你自度了。

  我们衡量一下自己,你达没达到自度的境界?

  老法师说,他的老师李炳南老师,七十多岁就得生死自在了。他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想多住几年,也没有什么障碍。老人家在九十五岁那一年,透露出一点儿消息,告诉他的学生们,两年以后他要往生。结果老人家真的是九十七岁那年往生了。

  老法师说,李炳南老师念佛功夫是功夫成片的上品,但是没有得一心不乱。这是老法师对李老师的评价,老人家这么深的功夫,他是念佛功夫成片的上品,没有得一心不乱。

  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念佛功夫呢?

  这个检验标准,只有你自己明白,你自己清楚。你自己衡量一下,老法师给的这个标准,你达没达到,你达到哪一个层次了?

  老法师给我们的标准是这样的,用《无量寿经》来衡量:

  《无量寿经》如果你做到了百分之百,那么你是上上品往生,你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这是最高品位。

  如果你《无量寿经》做到了百分之九十,你是上中品往生。

  如果你能做到之八十,你是上下品往生。

  如果按照这个递减下去,递减到两成,那就是百分之二十,如果《无量寿经》你能做到百分之二十,那么你得下下品往生。这是最低底限,往生的最低底限。

  如果你两成都做不到,你往生没份。

  这是老法师给我们的标准。

  大家想一想,我们学佛这么多年,按照这个标准衡量一下,《无量寿经》我们做到了百分之多少?

  知道了这个标准,我们自己也衡量了,你不用去问别人。问别人,别人说不清楚你修到什么程度、什么境界了,只有你自己最清楚。

  所以我们自己一定要清楚,我们应该怎么样修行。一定要有能力自度。如果说你能够自度了,你能把握住自己至少保证下下品往生,你有把握,这个时候你可以牺牲更高的品位,去帮助别人。

  这里有个条件,就是你必保自己能下下品往生,你可以牺牲自己更高的品位去帮助别人。

  帮助别人,自己的修持要有一个底限,这个底限就是你决定保证下下品往生。

  如果你帮助别人,自己不能保证自己能往生,那就是冤枉,太冤枉了!

  大家都知道,经上是这样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我们天天读《无量寿经》,这两句话就是名言。你明白它真正的含义吗?

  坚勇自己求生净土,这个要紧。如果自己没有真正得度,没有真正有把握往生,你就不能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时间用来度化众生。再说得明白一点,自度第一,度他第二。一定要记住这个顺序,不能颠倒。度他第二,自度第一,你在自度的基础上,才能去度他。自己没有自度,不能去度他。

  老法师给我们举智者大师的例子。

  智者大师是天台宗的祖师,老人家一生都在教化众生。当他往生的时候,他的学生们问老人家,您老人家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品位?他告诉学生,自己是五品位往生,是生凡圣同居土,等于凡圣同居土的中辈往生,品位不高。他自己说,如果我不领众(就是不管事情,不做当家住持,不去教化众生),我自己修行,品位可以修得很高。

  因为领众要管许多琐碎的事情,把自己的修行时间占去了,精力体力也都消耗在这些事务上,耽误了自己的修持。虽然是耽误了,老人家还能五品位往生,这就是他有自度的底限,才敢放心大胆地舍己为人,牺牲自己的品位,成就大众,这是菩萨的发心。

  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关系弄明确,怎么样做才是正确的。绝不是自己毫无把握,只想学菩萨教化众生。佛在一切经论里,从来没有这样教化我们。佛要是这样教我们,那他真的是对不起我们。佛说的话,句句都是真实语。

  自己决定有把握往生,然后才能“转相拯济”。

  看下面一段经文:

  【至心求愿。积累善本。虽一世精进勤苦。须臾间耳。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永拔生死之本。无复苦恼之患。寿千万劫。自在随意。】

  这一段经文的意思是:

  一心求愿,往生净土,积功累德,断恶修善。虽然是一生一世精进勤苦地修行,但是那也是很短暂的时间而已。将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可以得到无穷无尽的快乐,并且永远脱离六道轮回,不再有忧苦烦恼的祸患。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寿命无量,一切受用自行化他,修行证果都随意自在。

  大家想一想,我们觉得我们这一生一世修行,好辛苦,时间那么长。实际你一比较你就明白了。

  用这一生一世的修行,得来的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得到无穷无尽的快乐,得到了无量寿,一切都随意自在。你说是不是划得来?值得!

  看看下面的几个词语:

  〔寿千万劫〕在这里是表示无量寿。

  〖至心求愿。积累善本。〗

  “至心”是真心。

  “求愿”是求自度度他的愿望能够兑现,不是空愿。

  在行为上要“积累善本”,就是积功累德,断恶修善。

  这个“善本”是什么?就是净业三福。

  我们在这里又一次提到净业三福,可见它的重要性。佛说,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诸佛是怎么样成佛的?就是修净业三福,念佛成佛的。

  老法师说,三藏十二部,佛所说的一切经,没有一部经不讲净业三福。可见净业三福就是善本。不是告诉要“积累善本”吗,那什么是“善本”呢?

  净业三福就是善本。

  〖虽一世精进勤苦。须臾间耳。〗

  这里的“一世”就是一生。

  纵然活得命长,活到一百岁,也是弹指之间。

  我们人间的一百年是忉利天的一天。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的四百年。如果在弥勒菩萨的兜率天,他们看我们人间的一百年,相当于他们的四分之一天,也就是六个小时,真的是“须臾间耳”。你想想,兜率天看我们人间,一百年是他们的四分之一天。你说这个时间差该有多么大,是不是真的是“须臾间耳”。

  这里佛劝勉我们,要珍惜宝贵的时间,不要空过了。

  那同修可能问,什么叫空过?心里打妄想就是空过。

  问问自己为什么打妄想,为什么不念佛?

  念佛就是“言行忠信。表里相应”,念佛就是真正的孝亲尊师。所以要珍惜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分钟、每一秒钟。如果我们做到了分分秒秒都不空过,那我们今生一定会成就的。

  下面几句是这么说的:

  〖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永拔生死之本。无复苦恼之患。寿千万劫。自在随意。〗

  我们在这一生里闻到了佛法,闻到了殊胜的念佛法门,而且我们都在勤苦地修学。虽然我们会付出一些代价,但是我们获得的是殊胜的果报。虽然我们修学的时间很短,才不过一世,但是我们所得的果报,连菩萨都不敢相信。我们这一世的努力,将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得到的是快乐无极、寿量无极。

  “永拔生死之本。无复苦恼之患。”

  就是永远脱离六道轮回。将来再来六道,那是菩萨乘愿再来的,不是来受报的,是来教化众生、度化众生的。不是业报,是愿力来的,这样就来去自由。不像我们现在是业力受身,你不想来也得来,你做不了主。你不想来也得来,不想走也得走。如果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过阿弥陀佛,你就得大自在了,那就来去自由了。

  刚才说你再来到这个娑婆世界,你是菩萨乘愿再来的,是来教化众生的,不是来受苦报的。这个我们要听明白。

  现在有很多人对娑婆世界还是很留恋的,虽然他们也知道净土法门好,知道西方极乐世界好,但是还不想去。为什么?家亲眷属恩爱深重,念念不忘,舍不得,放不下。这叫什么?这叫迷惑颠倒。到你临命终时,一口气上不来,六道轮回去了。这个时候你后悔就晚了。因为什么?你这个时候,你舍不得也得舍;你放不下也得放,由不得你了。

  应该说,如果你往生不了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你是堕三恶道,那是什么样一种景况呢?就是两个小鬼拿着大铁链子,把你拴住,就拉走了。拉到哪儿去了?拉到阎王爷那里去,然后你就继续在六道里轮回。那就是我前两天提过好几次的:你是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孤苦无依。家亲眷属改头换面以后,彼此之间谁也不认识谁。

  你不要想,我到六道里轮回,我的某个家亲眷属也在六道里轮回,我们俩可以做伴儿,没有这个事。因为都改头换面了,谁都认不出来谁了。唯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生生世世的家亲眷属,他们不论在哪一道,你都一目了然。这个时候,你可以帮得到他们。你往生到西方世界以后,你没有去西方极乐世界的家亲眷属,不论他们在哪一道,你都一目了然。这个时候你可以帮得到他们。如果他们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就是有的家亲眷属去了西方极乐世界,你也去了,你们就在那里团圆了,就在那里去参加莲池海会去了。你说这有多么美好!

  两种,一种是你的家亲眷属没有去极乐世界,你去了,你可以帮得到他们。一种是你的家亲眷属去了西方极乐世界,你们在那里就见面了,共同去参加西方极乐世界的莲池海会。

  如果说有的人有这样的怀疑,我去了西方极乐世界,我得修多长的时间,我才能帮助我往生的亲人呢?就是帮助那些没有去极乐世界的亲人。他们有这么一种担忧,怕时间太长,又帮不上他们了。

  老法师在这里告诉我们,事实上,你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一见面,打个招呼,阿弥陀佛佛力一加持,你这个能力立刻就得到了。不像你所想的,还得修多长时间才能有这个能力。

  你见到阿弥陀佛,佛力一加持,你这个能力立刻就得到了。这是真实的利益,无比殊胜的利益。

  今天这个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说,今天的世界,真的是一个悲惨的世界,而且是悲惨到了极处!今天在佛门里,我们还能看到同修们进到佛堂,本着一颗慈悲善良的心,见到佛菩萨,见到法师们,还知道顶礼致敬。这种现象离开佛门,在社会上,在其他的地方,见不到了。

  古德讲,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我们今天能得到利益的,在什么地方?老法师告诉我们,唯独在佛门。佛门之外,想得到真实的利益,已经不可能了。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这一生,如果我们不能往生,就决定还要继续搞六道轮回。想脱离六道轮回,真的是不可能。所以我们真正清楚、真正明了了这个事实真相,心里才能够真正坚定,这一生决定只有一个目标——求生极乐世界。

  这一段话,希望大家仔细地思忖思忖,是不是真的是这样。

  我们在生活中确实是有感受的,就是你要想得到真实的利益,到哪里去找?只有在佛门。离开了佛门,没有真实利益。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

  我们自己有把握往生之后,一定要全心全力帮助众生。用什么方法呢?就是全心全力把净土念佛法门普遍介绍给一切大众。

  这一句话里有这么几个重要的词汇:

  第一个词是全心全力。

  第二个是普遍。

  第三个是一切。

  我再说一遍这句话:

  全心全力把念佛法门普遍介绍给一切大众,这是上报佛恩,下济三苦。除此之外,我们没有别的方法报佛恩。只有把这个法门普遍宣扬介绍,只有这个方法能报佛恩于万一。

  看看这个词语,只有这个方法能报佛恩于万一。注意后面这个词语——万一。我们用这种方法才能报这么一点点的佛恩,我们要想把全部的佛恩都报,我们真的没有那么多的、没有那么大的能力。

  有的同修可能说:刘老师,你这么多年,十几年,你这么为大家,来沟通也好,跟大家聊天也好,你这是干什么?

  我告诉大家,我就有一个目的。因为十八年前,我得了重病。本来是必死无疑,阿弥陀佛把我留下来了,我得到了佛法的真实利益。我没有别的想法,我这个人最大的一个优点,是不自私。我在学习佛法的过程当中,我得到了佛法的真实利益。我刚才说了,什么是真实利益。我得到了佛法的真实利益,我心里特别特别希望,要把我得到的真实利益,让我的同修们个个都能得到。

  十几年来,尽管我的处境维艰,但是我这个信念从来没有改变过。我一定要让我的佛友们,能够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我希望将来我们都去西方极乐世界,做同参道友,做阿弥陀佛的好学生!

  “寿千万劫。自在随意。”

  这两句是说极乐世界的寿命长久。用长久可能还不能说明,就得用“无量寿”。

  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人人都是无量寿,福报极大,而且得大自在。注意这个“大”,福报极大,那就是不是一般的大,因为前面还有一个“极”嘛。得大自在,不是一般的自在,是大自在。一切随心所欲。

  大家想想什么叫随心所欲?就是你想什么就来什么,你怎么想,怎么都会实现、都会兑现,这叫随心所欲。

  我们现代的人,人人都想随心所欲,但是我们在六道里,你得不到随心所欲。你要想得到随心所欲,一定要求生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你这个愿望就实现了。

  下面一段经文:

  【宜各精进。求心所愿。无得疑悔。自为过咎。生彼边地。七宝城中。于五百岁受诸厄也。】

  这一段经文是佛又一次地在劝我们。让我们要各自努力专修,“求心所愿”,往生净土。这是一个内容,就是让我们努力专修求生净土,实现我们的愿望。

  下一个内容是不得怀疑反悔。有疑悔,是你自己的过失。将来往生到极乐世界,你是去边地疑城,在五百年之内,见不到佛,听不到佛在说法,这就是生边地所受的苦难。但是这个苦难,和我们六道的苦难是没法相比的。见不到佛,听不到佛说法,这就是生边地的苦难。

  看下面这两个词:

  “过咎”就是过失。

  “边地”就是下面所说的边地疑城。

  看这一句经文:〖宜各精进〗

  佛告诉我们,当我们明了了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的事实真相以后,应该要精进,求生净土,努力地依教奉行。

  大家回想一下,从我开始讲这部经到现在,佛给我们介绍了西方极乐世界的情况,那是无比殊胜美好的。我们大家可能还能想得起来,因为时间不长。

  另外,佛又给我们说明了娑婆世界的情况,这个因为我们就生活在娑婆世界中,所以是有亲身感受的。佛三千年前所说的今天社会的状况,现在我们就生活在这之中,我们有没有一个对比?极乐世界是那么样的庄严美好,娑婆世界是这样的苦难多多。我们为什么不选择西方极乐世界呢,为什么还要留恋这个苦难多多的娑婆世界呢?大家一定要仔细地想一想,千万不要错过机会。

  “宜各精进”,就是佛在苦口婆心地劝导我们,一定要精进。

  〖求心所愿〗

  我们的心愿就是求生西方极乐净土,并且要尽心尽力地把念佛法门普遍地宣扬,推广介绍给一切众生。这是我们现前的心愿。

  这里面我想这么一个问题,比如说,推广介绍给一切有缘众生,那对那些没缘的众生怎么样?如果我们要遇到机会,也要抓住机会教育,也要向他们介绍和推广净土念佛法门,把无缘变成有缘。这样我们会帮助到更多的众生。我们的心愿就是这个。

  这个心愿是佛菩萨的心愿。如果我们发的心是这样的心,我们的心就和佛菩萨的心相应了。

  看下面这几句:

  〖无得疑悔。自为过咎。生彼边地。七宝城中。于五百岁受诸厄也。〗

  我们这一部《无量寿经》,是十方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一切菩萨都是由念佛法门圆成佛道的。如果你对这部经有怀疑,那就错了,这一生作佛的机会就失去了。这个问题真的不是小事。

  你不要小看了这一个“疑”,这个疑有时候真耽误大事啊!所以佛告诉我们“无得疑悔”,就是决定不要疑悔,不要疑惑。

  有些有疑惑的人他也念佛。为什么他疑惑他还念佛呢?因为他听人家讲,西方世界如何如何的好,如何如何的殊胜。所以他也喜欢,也心生喜欢,他也念佛。他有个什么想法呢?就是这么殊胜,那我也念佛,如果万一我能往生了,那当然更好;如果往生不了,那就算了。这是一种人。

  他不是信心坚定,我一定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因为听别人说西方极乐世界好,他心生喜欢,所以他也念佛。他的想法就是:万一我往生了,那当然更好;我往生不了呢,那也就算了。他是这个念头,这也是一种疑嘛。他想,如果我真的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这不是捡了一个便宜嘛。

  这种人,怀着这种心态念佛的人,他能不能往生?

  老法师说,如果他能念到心地清净,也能往生。但是带着这种不健全的心态——老法师这么说的,如果带着这种不健全的心态,他就会往生到边地,就是我们这部经里所说的“边地疑城”。为什么叫疑城?因为他怀疑,他去了这个地方,所以给它起个名字叫“疑城”。

  什么是“边地”呢?我记得前段时间我跟大家说了,过去我们有个误解,就好像我们一个大的城市,然后这个“边地”就好比是这个大城市的后面的,没进城里的郊区。我们就用这个词来说吧,一个是真正的城市,一个是郊区。

  这个“边地”不是这个概念。这个“边地疑城”不是说西方极乐世界的郊区。如果你这样理解就错了。

  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你见不到佛,听不到佛说法,这就是“边地”。哪怕是你就在阿弥陀佛讲堂的外边,你也是边地。这个意思,我们这回听明白了,以后不再疑惑了。

  这个到了边地的人,他们的享受是什么样的呢?是跟天人一样,他们的享受也是快乐无比。和我们娑婆世界六道轮回,那是一点也不一样的。他们的享受和天人一样,是快乐无比的。唯一的区别,就是五百年之内,见不到阿弥陀佛,听不到阿弥陀佛讲法,这是生到边地的苦处。

  大家想一想,他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边地疑城是因为疑惑。但是他有个期限,是五百年。这五百年是按人间的五百年来说的。这是最高的极限,不会超过五百年的。在五百年之内这个问题就都会得到解决的。有的时间长一点,也不会超过五百年。有的时间短一点。这个长短怎么样来鉴别呢?就是看你觉悟的快慢。如果你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疑城”,你后悔了,我不应该有疑惑,你这个念头一起,你的疑惑断了。这一断惑,你立刻就见佛了,不用一定要等五百年。你见到佛,你就可以听佛讲法了,见佛闻法是同时的。但五百年之内,你没有觉悟,这个不太可能。

  大家想一想,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尽管他是到了疑城,但是他们的障碍比起我们,那要小得多得多!那可不像我们这个世界,那个障碍是那么大呀!他们比我们的障碍轻多了。所以老法师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的边地疑城也很不简单,还是值得去的。

  上面说的是第一种疑悔,第一种人。

  现在说第二种人。

  第二种人的疑悔是什么呢?是怀疑自己造的罪业太重,恐怕不能往生。

  就是他的信念还不坚定,对自己有怀疑,认为自己可能去不了西方极乐世界。抱着一种什么态度呢?就抱着一种试试看的态度。他说,这样或许能往生,或许不能往生,那就试试看吧。如果真的不能往生,那也没办法,因为自己的罪业重嘛,有这种疑悔。

  真正念佛,只要真正念佛,努力念佛,念到心地清净,都能往生。这个老法师也给予肯定了。

  带着这种疑惑心的人,他能往生吗?

  老法师这样说的:只要真正念佛,努力念佛,念到身心清净,都能往生。给我们坚定了信念。但是告诉我们,如果你没有疑惑,你不就直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直接就见佛闻法了吗。

  大家想想,如果我们平时学佛念佛,有这两种疑惑,应该赶快把它去掉。因为虽然你念到心身清净的时候,老法师说也都能往生,但是你生到边地疑城,毕竟不还耽误了一段时间吗。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去西方极乐世界报到呢?

  下面几句,佛经是这样说的:

  【弥勒白言。受佛明诲。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弥勒白言〗

  弥勒菩萨向佛说。下对上要用“白”,上对下要用“告”。因为弥勒是对佛说的,所以用“白言”。

  弥勒菩萨向佛说:今天接受佛陀的明白的教诲,决定“专精修学。如教奉行。”发愿往生弥陀净土,对佛的教诲不敢有疑。大家知道,弥勒菩萨是我们听众的代表。他代表当时与会的所有大众,也代表今天的我们。他所说的这几句话,大家想一想,是不是我们的心里话呢?当然是。我们是不是真的接受佛陀的明白的教诲呢?真的听懂、听明白了吗?

  如果我们真的接受了佛陀的明白的教诲,真的听懂了、听明白了,从今以后要做到八个字。这八个字就是:

  〖专精修学。如教奉行。〗

  我们能不能做到这八个字?如果我们听这部《无量寿经》,听到这里,还做不到“专精修学。如教奉行”。那我就替你可惜了,你的收获真的不大。

  专精修学《无量寿经》,我们把经里的意思明白之后,要能够应用到生活当中去,做到“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一定要解决这个疑的问题,真正断疑生信,大家就都有福了。

  现在我们是在这里集会,听我给大家复述《无量寿经》,复讲老法师讲过的内容。将来我们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参加那里的莲池海会,和现在的情况就大大的不一样了。我们现在也可以说,在这里也是在开莲池海会。将来我们去西方极乐世界,参加那里真正的、佛陀的莲池海会,那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但愿我的同修们,都能实现这个愿望,达到这个目标,将来我们在西方极乐世界的莲池海会见。

  这一品经文,讲到这里,就讲完了。

  下面说一说几个重点。这一品经文有这么几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念佛功夫不得力的原因。

  大家回想回想,我在讲的过程当中说了几点原因,是供大家参考的?

  我一共说了四点,在这里我再重复一遍。

  念佛功夫不得力的原因之一,是一边念佛一边造业。业障不但消除不了,还不断增长。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口里念佛,心里想着别人的过,心口不一,与佛不相应。

  注意后面这句话,与佛不相应。就是你的心和佛的心不相应,所以你念佛不得力。

  第三个原因,恶念远远超过善念。

  这个恶念与佛的慈悲不相应。第二个是与佛的心不相应,这个是与佛的慈悲不相应。佛是慈悲的,你的心念是恶的。那恶和慈悲当然就不相应了。

  第四个原因,是求生净土,信不坚、愿不切,对于无常没有明确的认识,所以缺少紧迫感。

  这是念佛功夫不得力的四个原因。

  第二个要点,我们求学、求道一定要有师承。

  哪个是最好的师承?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其中有一个不变的标准:自己心中仰慕的人,这个人就是善知识,就是你的老师。

  第三个要点,正确认识带业往生问题。

  净土念佛法门是唯一带业往生的法门。但要清楚,只能带旧业,不能带新业。

  有人认为,反正可以带业往生,造点业也没什么,多带点儿也没啥影响。这个认识是错误的,必须要纠正过来,否则影响你的往生大事。

  第四个要点,佛陀弟子要把佛法介绍给不知道佛法的人。

  帮助他们认识佛法,这是一个。说我们的任务也好,使命也好。第二个,对于那些想在一生中成就的人,我们要把成就的方法介绍给他。第三个,对往生前遇到障碍的人,要给予正确的开示,帮助他突破障碍,往生极乐世界作佛。这是菩萨的事业,是菩萨应该做的。

  这一条要注意这样一个词汇:要给予正确的开示。

  我们送往生,对往生者的开示,一定要是正确的,不能胡说。有的人信口开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是不可以的。这会影响往生者的往生大事的,你也是在造作罪业。你造作这样的罪业,是要担因果的。所以对往生者,一定要给予正确的开示。

  第五个要点,往生极乐世界的标准。

  老法师给我们那个标准,我们再重复一遍:

  《无量寿经》你做到了百分之百,是上上品往生,你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能做到百分之九十,是上中品往生。

  能做到百分之八十,是上下品往生。

  如是递减,减到两成,就是你能做到百分之二十,你得下下品往生。

  如果两成你做不到,你往生无份。

  第六个要点,“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

  坚勇自己求生净土,这个要紧。

  注意这个词——这个要紧。

  自度第一,度他第二。你自己决定有把握往生了,你才能“转相拯济”。

  这个一定要记着,千万不能把它弄颠倒了。

  当你没有自度成功的时候,没有往生把握的时候,你不要忙着去度他。你还是先把自度的问题解决了为第一。

  这是一句忠告,不要把它搞错了,不要忘记了。

  今天就和大家交流到这里。

  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无量寿经       刘素云)(五明学佛网:无量寿经       刘素云)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往生论) 昙注节要讲记 

 蔡惠明居士:《无量寿经》的宗要是发菩提心 

 开愿法师:《无量寿经》说什么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下(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中(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上(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叙(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景印无量寿经起信论序二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景印无量寿经起信论序一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六 叮咛劝修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五 菩萨往生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二 重重诲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