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观经四帖疏》〈玄义分〉和会门之会通别时意(五)


   日期:2018/10/29 7: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观经四贴疏讲义】《观经四帖疏》〈玄义分〉和会门之会通别时意(五)

  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

  上回我们研究到第一卷〈玄义分〉七门料简的第六门“和会门”。和会门第五段是“会通别时之意”。“会通别时之意”分为二点:第一点是成佛别时意,第二点是往生别时意。往生别时意,善导大师先举出《摄大乘论》的论文,然后再说出通论家依《摄大乘论》错解《观经》下品下生十声念佛的意思,善导大师再引用《阿弥陀经》来对破通论家的错解。善导大师在疏文引用《阿弥陀经》之后,还有一段话,这段话就是:

  【今既有斯圣教以为明证,未审今时一切行者,不知何意?凡小之论乃加信受,诸佛诚言,返将妄语。苦哉奈剧,能出如此不忍之言。】

  这段是结证的话,有指斥敕、论破通论家的用意。

  “今既有斯圣教以为明证”,现在既然有《阿弥陀经》经文作为明证。“未审”就是未知的意思,“未知今时一切行者”,这“今时一切行者”就是指通论家,“不知何意”,不知到底是什么用意?“凡小之论乃加信受,诸佛诚言,返将妄语”,通论家不知是何用意,对《摄大乘论》深信,但对《观经》佛所说的话,反而将它当成妄语。“苦哉奈剧”这句话,是善导大师感叹的话,实在很无奈。“能出如此不忍之言”,怎能说出这种令人不忍听的话呢?

  善导大师对通论家这种错解《观经》佛意,内心非常痛心,也很感叹,因为若将《观经》下品下生十声念佛当做是别时意、是远生因,会让人不想念佛,让人对净土法门没有信心。如果不想念佛,不要修学净土法门,要如何解脱生死出离苦海呢?所以会因为这种错误的言论,阻碍人家修持净土法门,让众生的慧命继续沉沦在三界六道之中,这是毒害众生的法身慧命,比拿刀杀死人更严重百千万倍。为什么?拿刀杀死人,只是杀死人的身命;说错误的佛法,让人不肯修行、不想念佛、不要求生西方,是害死人家的慧命,生生世世一直沉沦在生死苦海之中,这是非常重大的罪恶。所以善导大师是一个了不起的祖师,对一切众生都非常恭敬,会说出这种责备的话,内心很无奈。这种感叹的心情,如果我们细细的去体会,会了解善导大师对众生的慧命解脱很要紧、很注重、也很悲愍。

  在唐朝善导大师座下的弟子中,有一位怀感大师,著作一本《释净土群疑论》。怀感大师在这部论里说:

  【自《摄大乘论》至此百有余年,诸德咸见此论文,不修西方净业。】

  怀感大师将《摄大乘论》的奉持之人、通论家,说出对《观经》错解之言论,致使百余年来,很多人看到《摄大乘论》,不想修西方净业、不想念佛、不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看这个流毒害人多么严重!

  所以,若有研究《摄大乘论》的人,在这里信愿以很虔诚的心,很诚恳的心公开呼吁:无论如何,一定要把菩萨论与佛经研究的很深入,融会贯通。

  每一部佛经、祖论,说时、契机、宗旨都不一样。《地藏经》有《地藏经》世尊要度的对象,《阿弥陀经》有《阿弥陀经》世尊要度的对象,《观经》也有《观经》世尊要度的对象。每一部经世尊说出,要利益什么样的机类,有世尊观机逗教的权巧智慧,我们凡夫众生很难了解。就以《观经》与《华严经》来作一个较量。《华严经》是世尊为度四十一法身大士所宣讲的一部教典,《观经》是世尊为韦提希夫人这种凡夫以及未来世一切被烦恼所害的众生所说的一部宝典,所以《观经》与《华严经》世尊要度的对像是不同的。所以每一部经世尊说时——就是讲这部经的时间、时代,与契机、宗旨、修持都不一样,所以以菩萨论来错解《观经》,用圣道门来修持净土门,都会造成道理错乱的情形。因此善导大师这番苦心的话,我们要谨记在心,不可用菩萨论去破佛经,这是不对的。

  说到这里,信愿在佛门十多年,也感受到,佛弟子如果学佛没有一份圆融的心,对各宗各派的经论没有深加研究、融会贯通,往往都会站在自我修学的立场,自赞毁他,这是造成教界纷争的原因之一。佛教徒应该越学佛越有包容与圆融的心,参禅的人赞叹任何一个修学其它法门的人,同样念佛的人也赞叹任何不是念佛的人。各宗各派的行者,也互相称许与赞叹,佛法就能兴盛。佛法兴盛,就能让众生因佛法而得以解脱,这岂不是学佛最基本的吗?信愿虽然是修学净土法门,但我也很盼望禅宗、密宗、天台宗、华严宗、三论宗,各派、各宗、各法都兴盛,这样僧赞僧就能佛法兴。出家、在家四众佛子,大家都站在佛法的立场,共同来宣扬。不是说我修学净土宗,我就希望其它的宗派大家不要学,只要学净土宗,不是这样!我学禅宗,我只希望禅宗兴盛,其它各宗各派都灭除,不是这样的!学佛修行如果是这种心,就与佛心不相应,与世尊弘法利生的佛心不相应。

  所以我们看到善导大师这段感伤、感叹的话,我们不论是修持哪一宗、哪一派、哪一法,应该互相的扶持、互相的肯定、互相的赞叹。自赞毁他不能与佛法相应,自赞毁他就与佛陀、与本性、与真如不相应,与自己所修持的教法不相应。任何一宗、一派佛陀所说的道理,绝对都不允许自赞毁他,因为所有一切佛法,都是世尊所说的。

  疏文善导大师说“凡小之论”,我们会起这样的疑心:《摄大乘论》的论主无著菩萨是初地菩萨,天亲与无胜这二位菩萨也是大菩萨,为何善导大师在疏文贬抑《摄大乘论》是凡小之论?这有二层的意思,第一层是指菩萨论本身就是凡小之论。因为在这里是与《阿弥陀经》、《观经》作比较,佛经与菩萨论,当然佛是大人,菩萨是小人,这是相对的。佛经就是大乘之教,菩萨论就是凡小之论,是以较量说出凡小之论的话。第二是指奉持者。《摄大乘论》的奉持之者就是智者大师的门人。因为怀疑净土,对念十声的南无阿弥陀佛判为远生因,所以对这些奉持的通论家而言,就是凡小之人。所以善导大师才会说“凡小之论。”

  “凡小之论”是不是善导大师对这部《摄大乘论》的贬抑?不是!因为佛经与祖论来比较,佛经是究竟彻底。因为佛是一个断尽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业尽情空、福慧圆满的人。菩萨纵然是最高的大菩萨,就是等觉大菩萨,还有最后一品的生相无明未破。所以佛是果地圆满的人,菩萨还是因地不圆满的人,所以佛与菩萨一较量,佛当然称为大人,菩萨称为小人,是这个意思。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观经四帖疏)(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观经四帖疏)  

 张秉全居士:观经四帖疏上品上生章略释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后记:敬请深思 本愿名号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结语:闻佛誓愿 深思起行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十、恶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九、悲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八、念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七、弃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六、本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五、病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四、本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三、往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