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蒋德海:品味淡泊


   日期:2008/6/12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太平洋布拉特岛的水域中,有一种鱼,名叫王鱼。它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就是能够吸引一些小动物贴附在自己身上,然后,慢慢地将其变为自己身上的“鳞片”。其实,那不是鳞片,而是一种附属物,当它拥有这种附属物后,身体就会比没有鳞片的王鱼至少大出4倍。可惜,它到了后半生时,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身上的附属物也就慢慢地离它而去,直至使它重新恢复为原来的体形。失去“鳞片”的王鱼十分痛苦,它再也无法适应原来的生活。最后,只好去自残,慢慢地,直到死去。
  王鱼之死,使我又一次想起了《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老渔夫的妻子(一个生性贪婪的老太婆)为了不断满足自己的贪欲,曾不止一次向小金鱼索取财富和权力 ,从得到新木棚到当上贵妇人,再到当上女皇帝,小金鱼均一一给予。可老太婆偏偏不识相,居然想当海上的女霸王,还要让小金鱼终生侍奉她。结果,小金鱼一怒之下,毫不留情地收回了它所给予的一切。最后,老太婆和老渔夫依旧过着当时那种穷困潦倒的苦日子。
  想想王鱼和故事中的老太婆,再看看古往今来的一些高官要员、名人巨富,他们的做法也同样令人吃惊!生活本已平平安安、自自然然、实实在在的,但为了达到某种欲望和目的,就不择手段地、疯狂地追逐功名和财富,以不断地挥霍国家和集体的资产,来增加自己身上的“鳞片”。而这样做,往往导致了两种可能:要么中道没落,使自己痛不欲生;要么“东窗事发”,使自己沦为阶下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还是知足一点、淡泊一点最好。就好比吃饭,吃饱即可,而不能暴饮暴食,否则,就会伤了身体,输了本钱。
  淡泊是对名利的一种淡忘。人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是不可能淡泊的。
  当然,淡泊也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超凡脱俗,更不是那种无所事事的消极无为。淡泊,它就像一日三餐的清汤白菜,尽管营养不高,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菜蔬;淡泊,它好比茶余饭后的一碗清茶,虽然淡而无味,却是人们清心健胃的一种必须饮品。
  淡泊,应是“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般的素净和雅致。在这种状态中,人们往往能深刻地认识生活,清醒地审视世界;
  淡泊,应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般的真挚和亲和。在这种情景里,人们通常会坦诚地再现自我,友善地对待他人。
  淡泊是前进的动力,它可以让每一位探索者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淡泊是灵魂的支点,它能够使每一位思想者宁静致远,不断创造文明。在这种意境里,王羲之练就了《兰亭序》绝世之书体,屈原留下了千古绝唱《离骚》,曹雪芹写出了传世之作《红楼梦》,爱因斯坦发现了伟大的《相对论》……一个人只有在恬淡的心境中才会有所成就。淡泊培育出高雅的情性,淡泊塑造了纯洁的灵魂。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又真正能有几人甘于淡泊呢?俯瞰尘寰,太多的人都拥有无止境的欲望,他们对金钱、对地位、对权力、对名利、对情感……总是没完没了,直到把自己累得精疲力尽、焦头烂额仍不罢休。真可谓: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一阵风过,地面早已落英缤纷;一席豪华盛宴之后,一日三餐又寻常如初。这是自然的法则,也是生活的规律。但愿生活在尘世中的人们,能够有所了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