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仁清法师:信愿行必须具足


   日期:2018/11/29 8: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现在我们根据《观无量寿佛经》来给大家解释。经上这样说的,“佛告阿难及韦提希”,韦提希就是那个皇太后,“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这里面就有身份、所行等等,后面都是这样,上品中生者也一样,上品下生者也是一样。这样的话就非常有条理了,就容易理解了。

  “上品上生者”,佛先讲了一个大概的要求,就是能够往生西方的人都是什么身份的人,先讲了一个大概的要求,是这样说的,“若有众生”,身份都是众生,就是所有的人都会有这种缘,可是你干了什么,那就不一样了。特别是到中品的时候讲到持戒的时候,都已经看出来了,到了中品就是在家人。因为从那个戒条上看出来了,下面讲。“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还是发愿。发愿之前,这个信,信字当头,这个是毫无疑问的。说信字当头,发愿,这个都是必要条件,已经讲到了。

  接下来做什么,就是信、愿、行,三种要件必须具足,“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就能够往生西方。“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这是一个总的要求。一者是至诚心,是真诚的,不是虚假的,修行不是做给谁看,这个一定要知道。第二是深心,深心是什么意思?深信切愿,就是不但诚、还得切、还得深。第三是回向发愿心,你信了、你诚了,干啥?我愿往生西方。

  所以在这里,题目就给大家一个消息,就是在这里也可以发愿往生上品上生,这个我们都会说,我走了以后上品上生,是在发愿的前提上去行持,对应上品上生的那些功德,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

  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这还是个列举。如果你仅仅认为不杀生,其它都不要求了,那就错了。“具诸戒行”,这里面他分三类,“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这个我们可以结合以前的讲稿,它属于十善业道法,三乘共道的基础十善业道法。十善业道法第一就是不杀生,这个讲到过,在济南讲到过,我们有这个讲稿,已经形成视频了,网上能搜到。

  十善业道法这是三乘共道。三乘共道就是无论你是修什么法的,这是基础。就相当于说我们是住楼房的,有人住三层楼,有人住五层楼,有人住十层楼,三层楼的,爬到三层他到家了,十善业道。那个五层楼的也得经过三层楼上五层,十层的也得经过三层再上十层,三乘共道是这个意思。

  “一是慈心不杀,具诸戒行”,它相对应的是十善业道,相对的是比较不发心的那一类。

  第二是“读诵大乘方等经典”。大乘方等经典属于大乘教法。有的人念乘cheng,念sheng才正确。读诵大乘方等经典,方等也就是大乘,读诵大乘方等经典相当于修持大乘法,修持大乘法的人对应着他就是一个大乘行者。刚才我们讲到了,他是一个大乘行者的标志是什么?发了菩提心的人。所以佛教的经典,无论你怎么讲,无论哪部经,他都是相互联系的。能够读诵大乘经典的人,他就是行持大乘道的人,行持大乘道的人往往是大乘的行者。大乘的行者是发了菩提心的人,那么和刚才我们念的前几段都相似了,都有对应了。第二读诵大乘方等经典,这是第二类人了。

  第三类人是“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具此功德,修行六念,这也是经典上的词。“六念”,哪“六念”呢?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这是六念,这是第三种人,具足六念。这个六念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是意念的意思,不仅仅是口称,比方说布施吧,“施”是布施的意思,不仅仅是叫你念布施,布施布施,是心里想着布施,有缘要去做布施的功德,行布施的功德。念佛,这个应该以后再讲。念佛我们现在都认为是口称名号叫作念佛,真正地念佛是什么?心和佛不离,心和佛的功德不离,和佛的智慧不离,你的心和佛的行持和愿力不离,这才是真实地念佛。口称名号不是佛教传统说的念佛,我们很多人都认为口称名号是真实地念佛,真实地念佛是心和佛相应,这个在下面就有所体现了,这个是有根据的。

  当然,我们现在念佛的方法仅限于阿弥陀佛,口称名号,这也是念佛的一种,但仅仅是一种,念佛念法念僧,就是以佛法僧三宝为基础,这是皈依的基础。你一切的世间和出世间的功德都是以三宝为依的。如果没有三宝的依靠和基石,你一切的世间和出世间的功德都不能开显,都是没有基础的。所以你六念当中念佛法僧三宝这个很好理解,佛法僧三宝这是主体。那么他告诉我们什么呢?是法。什么法?佛是讲法的,僧是修法的,法是主要的。

  诸佛对法是比较尊重的,对法是比较欢喜的,众生通过法来成就,所以说佛法僧三宝,他的主体真实含义是以法为重点。这个法能够使人成就,这个法是什么呢?无漏学,也叫三无漏学,戒、定、慧三无漏学,所以说以戒为代表,戒定慧三无漏学。念佛、念法、念僧相当于念戒,这个是所念的主体,这个是行持的指导,以戒为代表,代表戒定慧三无漏学。“施”是什么呢?六度万行的第一步是布施度。这个是大乘菩萨道所必须行持和知道的。

  以布施为代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一共是六度,以布施为代表。

  还有这个“天”,也可以叫天人,我们可以把这个天分两类,一类是世间的天,世间的天人,天界,这个要比我们人世间要高,这属于一个增上生;

  第二类是把佛国的境界看作天国,这是第二类,任何佛菩萨的佛国境界看作是天国。所以这个天,它分两类含义,第一类是世间的,包括玉皇大帝,包括夜摩天等等,就是我们那个二十八层天所包含的所有内容,这是世间的天。所有依报庄严的佛国净土,我们也可以叫作天,它代表这两类。如果你能生到世间的天界,那要比我们这个世界要好了,但是他还没有了脱,他叫增上生,如果说是我们往生到任何佛国了,或者是了脱了,它叫决定胜,了脱了最终成佛了。增上生和决定胜,这个增上生一般是人、天福报给带来的,或者是乞求人天的那一类的人得到的;那么决定胜是乞求了脱和成佛的人,最终成就的。

  所以说,修行六念,是以佛法僧三宝为基础,修持各种戒行,大行菩萨道的六度,然后你或者得到增上生或者得到决定胜果报。这“六念”真要展开很多很多。如果不这样讲,就会不懂:我们是往生西方的,搞了个天?这是佛说的,那不是我搞的,那怎么讲呢?那佛叫咱往生,又搞了个天,如果大家认为是玉皇大帝那个天那就错了,因为这个经就是叫你往生西方的,叫你念天干什么?是这样,这个天,天界佛国,世间的天界和佛国净土,这是两类。真正是决定胜的那一类是佛国净土。

  所以这三类人“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这个一日乃至七日是说的功夫。“一日乃至七日”,你这个正念就不失,这个和阿弥陀经又相应了。生彼国的时候,此人勇猛精进,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这个可以参考这个接引图,“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后面很重要!后面很重要是什么意思呢?是谁来接。

  ——摘自仁清法师《念佛你登几品莲》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仁清法师       信愿行)(五明学佛网:仁清法师       信愿行)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二部分 略述信愿行 

 蔡惠明居士:信愿行是净业三资粮——学习梦东大师语录的体会 

 仁清法师:金刚经的简单开示 

 仁清法师:为什么要皈依 

 仁清法师:应当发愿求生极乐 

 仁清法师:“性空”与“相空” 

 仁清法师:防“忽悠”妙招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仁清法师:今天打死一只蚊子因为它吃了我很多的血 是不是该 

 仁清法师:鬼和神的区别 

 仁清法师:给僧人提毛病算不算过错 

 仁清法师:受戒持戒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