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我年轻时非常不迷信,但是非常诚恳,先拜十万次佛,这是基础


   日期:2018/12/8 14:3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修行一定要有敬畏之心,要去骄慢之心。拜佛礼佛,严肃、诚敬、庄严、肃静,保持这个境界,七天一定成佛。肃然起敬,就清净了,灵明心,无妄想心,全都现前。成佛成圣贤,都是由肃然起敬做起。拜佛很重要,尤其学密宗,第一个条件要先拜佛,先叩十万个大头再来。我当年学佛,说信就信,说拜就拜,地上什么也不铺,早晚必定叩一百个头,规规矩矩,如孔子说“祭神如神在”。拜佛时,觉得佛就在前面一样,如果说还发不起这个心,连拜佛都怀疑,这是你罪业深重傲慢。学佛的人不能不拜佛,人要找一个怕的,如果没有一个东西在心中令你起恭敬心,就是敬心生不起来,心也当然不会专一。

  尤其是学佛学道,自己检查自己,如果恭敬心没有发起,想上路是很难的。所以学大乘佛法,先要学普贤菩萨行愿品,十大愿一一要去做,敬“他”就是敬自己。

  你不要认为前行修的加行 可以马虎,那是不能马虎的,也就是刘备吩咐他儿子的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实我们现在一般正式讲修持,不管在家与出家,前行的准备加行道,根本没有修过,也不够格,根本没有基础。拜佛、礼佛这些都是加行,连诚敬的心都没有发起,所以加行道等于没有修。

  就像我们盖房子一样,外面先要搭一个架子,一切准备好,才开始打地基,这些都是加行道。现在人学佛,尤其现在知识分子学佛,这套绝不肯做,觉得太接近于迷信,不干的,所以教化时只好撇开了这个法门,拿方便来接引。但是当他自己真有所见以后,起了恭敬心,应该会知道;不过很少有,所以我们修持应该先要了解。

  像诸位,当然包括出家与在家的,为什么修持那么困难?老实讲,前行基础根本有准备好,只是情绪化地出家;如果是理性地出家,这个修持前行严重得很,很多佛经都提到过,不过我们看经典,就把它马虎过去,现在人尤其喜欢快,能够快就好,基础的都不大喜欢,因此忽略了前行的修持。知识分子更容易犯这个错误,喜欢在理解上搞。

  实际上前行的心理,就是愚夫愚妇之信,那完全是对的,极高明而道中庸,到了顶高处回转来一看,那个愚夫愚妇之诚信是对的,也就是道中行。我们很可怜,搞的都是半吊子,上不能做第一流上上智,下不能做下下等的修法,不从基本来,因此成就很困难,这是我很恳切地告诉诸位的老实话。

  譬如像我个人的经验,年轻时候修这些,老实讲,我走的路线跟你们不同,非常地不迷信,但是非常地诚恳。迷信跟诚恳看起来几乎是一样,事实上是有差别的,该要做的,我就去做,当我做的时候就是诚恳,绝不自作聪明搞形式主义,不然宁可不办。比方像拜佛,像密宗的修供养,该什么时候上供养水,泡茶供养佛,我就什么时候做,那硬是做到。因此我现在会转来想,大概这个就是个性跟诸位不同吧。

  《习禅录影》《如何修证佛法》《大圆满禅定休息简说》

  -------------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意念上要作到“所有十方世界,三世诸佛”尽在心中遍礼无余。三世--过去、现在、未来的佛,人师子--人中之大导师、天人师,也就是佛,都要包括在观想里面。你说我观想不起来,不是要你幻想,而是你念头这样一带就晓得了,比如现在我在念咒子,同时“我以清净身语意”这一念已经含摄在修法里面了。身业现在安坐坛场中修法,语业念着咒子,意业正修观想,观想十方三世一切佛,一一佛前都有一个我在顶礼,“一切遍礼尽无余”,所有三千大千世界国土都到了,一切都在这一念,这就是密宗的观想。

  你说我还是观不起来,那就作个比方,从你开始学佛至今,一定到过不少寺庙,在这一念中,曾到过的寺庙大殿上都有一个我在那里拜佛,这样应观想得起来吧?观想就这么容易啊!只要念头上轻轻带一下,刹那间意念上就修到了嘛!每天要如此修,这并不难啊!要是一时做不到,也要恳恳切切地将这四句偈好好念一遍,如此而修,以后一半工程就晓得怎么用功了。一念到经文时,心中同时观想到,口到,意即到。再来: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现在观想功夫又进一步了!功夫的训练就是修啊!就是修持自己心行,在一念中成就无量礼佛功德。刚才教你们观想,譬如现在修持准提法,正念时,所有十方世界一切准提佛母之前,一切如来之前,都有我在恭敬顶礼,你说这样作得到吗?应该要深信不疑,这是普贤如来的行愿力,哪一位是普贤如来呢?就是你--自性的普贤。其实我们人一说到那里,心就已经自然而然现到那里。你们想想你们的家,现在讲你的家,门口或家中的东西,一想就起来,这就是普贤。念头一到就现出来了,这是同时的啊!怎么会说观不起来呢?而现在我们修行是想佛境界,不想世俗境界,观想十方三世一切佛,一一佛前有我虔诚礼敬,这就是普贤行愿的大威神力,也是你自性普贤如来的大威神力。所以在观佛的时候,要你观十方三世一切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一如来前都有一个专诚礼敬的我。“普贤”即是“普现”,凭借普贤如来的威神力加被你,你一念真诚清净便到了。一一佛菩萨前面都有我,你坐在这里,眼闭着也可以,你另一念的身体出去礼拜,有无量百千万亿的化身,一念之间就出去了。

  “一身复现刹尘身”,坐在这里,心一想,到处都是我在礼拜,这一想,作得到吗?(同学们回答:作得到)是真的?不要骗自己。(同学中有些没作答)有人没答话,是作不到吗?如果作不到,就要忏悔。因这观想道理,没有真懂进去,所以作不到。这个并不是什么功夫,只要理到了,事就到。作不到是理不到,是智慧不够,就该夜里自己起来恳切拜佛忏悔。你说这个道理。我懂了。好,我们现在来试试看。我现在说:诸位我们现在先修第一观想--礼敬诸佛。十方三世一切世界中,一切佛菩萨前都有我在顶礼膜拜,这作到了吗?(同学们答:作到了)岂止如此,你那出去的身体,那个身体也是你念头所变的,念头所观想的。这观想并不需那么用力,这个身体本有千百万亿的化身,而这个世界是重重无尽的。刹是刹土,像现在这一层楼就是一个佛刹,这个地球也是一个刹土。这刹土上有无数微尘,一尘代表一刹土,一刹土中又有无数微尘,所谓帝网交织,重重无尽,绵绵密密,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是我,无处不是佛,一一佛前都有我,如此一一礼拜下去。像这样“一身复现刹尘身”这似乎就比较难些了。要是做到了,一切就很轻松。故修密宗最基本先要拜满十万次佛,这四大所成之肉身,要真礼佛,而且还要观想千百万亿化身出去礼拜。

  现代一般的密宗,有什么喇嘛活佛来了,去灌个顶,念个咒子,就自以为是在修密,但是这个最基础的礼拜功德做到了吗?礼拜是基本学佛的第一步,像我们进小学开始上课时,还要先向老师行个礼呢!你跟佛学,可真真切切磕过头了吗?所以,你须依此所说,礼满十万以上。“一一遍礼刹尘佛”,有无量无边的我,我的前面都是佛,虔诚恭敬地礼拜,一切都是我的--本师。像这样修,念念都是这样,岂有不成就的?所以我把普贤行愿品印成那么精致的经本,要你们以此修行,你们做到了么?到此还在普贤行愿第一条的“礼敬请佛”。告诉过你们,我学佛,开始就走这个路线,所以进展的快!

  《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

  我曾经找到一位师父,问他要怎样去学佛?他说学佛一定要发愿,然后早晚作功课。我表示敲木鱼诵经我做不到,他给我一本《普贤行愿品》,要我早晚念,培养心愿。

  你们学密学显的,有没有磕满十万个大头,拜十万次佛?每天香花水果佛前供养个三五年不断?没有的话,不要求通什么气脉。还有没有起码读一万遍《普贤行愿品》?我相信你们在家出家的都没有做到!我当年学佛可是十多年如一日,再忙也要做。即使我到现在,还是有个自己的佛堂,虽然有同学偶尔会帮我供佛,但是每次清理佛堂,我一定自己动手。

  十种供养:香、花、灯、水、果、茶、食、宝、珠、衣,随时要换。香不一定要烧香,烧香污染空气,对呼吸系统不好,涂香、抹香都是香。你们帮我泡茶,一天也是换好几次嘛!佛的茶怎么可以只换一次,夜里发霉了你也不管,佛该喝发霉的茶呀?食是饮食,真正学佛的人,等于孝敬父母一样,吃东西以前先供养佛,然后自己才开动。宝,一切珠宝。衣,乃至新衣服自己不敢穿,要先供养佛。佛像一年四季早晚要换衣服、洗澡。所供的水,这一杯是给你老人家洗澡的,这一杯是洗脸的,这一杯是给您老人家随缘布施众生用的。一杯一杯端上去,都要发愿说明。

  学密宗要先拜佛,先磕满十万个头再说。头磕得都长出包包,佛像供在前面,拜了以后,头还得向前面的供桌碰一下,才算拜佛,代表你碰到佛的脚了,哪里像我们拜佛还弄块棉花垫,还怕裤子弄脏。

  你们拜佛时还做不到无念的拜,所以一拜下去,心中要观想到十方三世亿万不计其数一切佛前,都有个我在礼拜供养,这都要能观想得出来。所以说“供养于十方,无量亿如来”。尤其是学密宗的,如果观不成功,也就不要吹牛学密了,不如买瓶蜂蜜喝喝多好!

  如此拜佛,拜到后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拜十方三世一切如来,一切如来也在合掌拜我这因地上的佛。我们现在虽然还不是佛,可是都有成佛的因,谁说我们不能成佛!如果连这样的气魄都没有,那也不用学佛了。因此说“诸佛及己身,无有分别想”。

  根据《普贤行愿品》,我们供养十方诸佛,也就是供养我们自己。道理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故。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药师经的济世观》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之“礼敬诸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       拜佛)(五明学佛网:南怀瑾       拜佛)  

 南怀瑾居士:驳《楞严》伪造说 

 南怀瑾居士:开悟的十个标准 

 惟觉法师:拜佛的真义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法界法师:拜佛之密意法语开示 

 星云法师:星云大师解“贪官拜佛” 

 乐崇辉居士:为什么拜佛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一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目录 出版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