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凡夫三业所修的善行是杂毒之善、虚假之行(六)


   日期:2018/12/10 7: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观经疏三心释】凡夫三业所修的善行是杂毒之善、虚假之行(六)

  世尊在还是太子的时候,娶耶输陀罗为太太。耶输陀罗在过去世发愿,生生世世要嫁给悉达多。就因为有这样的愿,所以这一世,世尊来示现八相成道,又娶耶输陀罗为太太!你看《楞严经》摩登伽女,看到阿难尊者庄严的仪表就一见钟情,跟她的母亲吵着,无论如何都要嫁给阿难为妻,为什么?摩登伽女跟阿难尊者,过去世作了五百世的夫妻,所以摩登伽女遇到阿难,一见钟情,无论如何要嫁给阿难,还得了相思病。世尊知道后,善巧方便,度化摩登伽女出家,证悟了阿罗汉尼之后,断除了情欲,才知道,原来男女的感情是虚妄的、不实的、堕落的、生死的。你看!人与人之间的因缘,非常的奥妙。

  阿弥陀佛跟我们的法缘、佛缘,非常的亲、非常的深、非常的厚,我们每天不晓得念佛,实在太对不起阿弥陀佛了。阿弥陀佛跟我们的因缘,如何的深、如何的厚、如何的亲?因为我们还不认识阿弥陀佛的时候,法藏古佛早就为你我生死的解脱、法身慧命的开显,发愿修行。五劫的时间发愿要救我们,兆载永劫的时间的修行,把所成就的名号功德惠施给我们。

  你听到这样的道理——他力回向的道理,你会不会怀疑不信:“修行要自己修,佛怎么会为我们修行!”我们没有证悟本性、开显智慧,确实有很多疑惑不信。凡夫疑的烦恼很深,我们用世情来理解法情,就不难将这种疑惑的心破除。

  你一出生有带了两千万港币,作为你这一期生命生活的费用,以及回馈报答你的父母对你的养育之恩吗?没有!你认为,念佛靠阿弥陀佛的救度,是白吃的午餐,那你一生下来,为什么对父母的养育、教育一切要白吃啊?你是拿了一千万两千万给父母:“这是我这一辈子的生活费,请妈妈爸爸你要好好的照顾我、教育我、养育我。”有没有?我们出生的时候连一件衣服都没有带来。一出生,父母为准备的一切,不就是白吃吗?为什么世间的白吃你能接受,佛法的白吃你不能接受?事实上没有白吃,因为一点一滴都有因缘果报在里头。为什么你会出生为父母的孩子?这跟父母有因缘的。为什么你会进入佛门,你会念南无阿弥陀佛?你跟阿弥陀佛有缘,有因果的啊。阿弥陀佛发愿想要救你,跟你的因缘就已经产生了。

  “缘从愿来”,这句话大家把它记住。你要什么样的缘,你就先发那样的愿。你想要为人助念,很简单,你发个愿:我每个礼拜三晚上为人助念。所以凡是礼拜三晚上临终或命终的人,都可以让你助念到,他就跟你有缘。你发这样的愿,凡是每礼拜三晚上舍报的人,让你知道了,那个人就跟你有缘。这个缘从哪里来?从你发的愿来。

  阿弥陀佛的愿,就是要用名号救度你,所以你遇到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你跟阿弥陀佛的因缘就具足了。因缘具足就有果报,你只要称念,契入他的名号愿海当中,你就往生极乐世界,成就佛道,就是果报,这叫因缘果报。大家相信吗?这道理很简单,但是要在内心非常真实的相信,没有听经闻法,没有把净土三部经读熟,还不容易真实的相信。

  《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说:

  彼法藏比丘,为度十方世界一切有情,虽起超世愿,修无量大行,是本久远实成,本有法身常住。

  法藏比丘发愿修行,就是为了度十方有情众生,就是要救度你我。所以阿弥陀佛发愿为了救度我们,这是很容易理解的。经文世尊讲了那么多,我们为什么不相信呢?在《无量寿经》其他的译本也讲了很多。

  我若成正觉 立名无量寿

  众生闻此号 俱来我剎中

  我法藏菩萨成佛了,佛号叫做无量寿;众生听闻到佛号,往生到我的极乐国土。这不是要用名号救度我们吗?用名号救度我们,名号的功德是他成就要来救度我们,那名号的功德是不是要回向给称念名号的人?当然是啊。

  弥陀教法不灭 永作伟大赠物

  梵文的《无量寿经》,讲了一句很好的话:

  又阿逸多:令此教法,不使消灭,永作伟大赠物。

  世尊跟弥勒菩萨说,令南无阿弥陀佛的本愿妙法不灭,永永远远作赠送十方众生的礼物。阿弥陀佛要把名号的礼物赠送给你,你要不要?名号的礼物就是名号的无为、无漏、无上的真实功德。名号叫做摩尼宝珠,让你得到名号摩尼宝珠,就是要让你大富大贵。

  要,就是信受。信就是接受,所以叫信受。阿弥陀佛要救度我们,我们就让他救度,阿弥陀佛叫我们念佛我们就念佛,阿弥陀佛叫我们往生我们就往生。

  讲完四十八愿,法藏菩萨又说了三首偈语,把四十八愿作一总结,叫做三重誓偈,其中第二首:

  我于无量劫 不为大施主

  普济诸贫苦 誓不成正觉

  法藏菩萨说:我在无量劫的修行,如果不作众生的大施主,来救济一切贫穷苦难的生死凡夫众生,我就不成佛。法藏菩萨成佛了,成就了名号万行万善的功德,要救济贫穷困苦生死的凡夫众生,所以法藏菩萨成佛的阿弥陀佛,就是我们贫穷困苦生死凡夫众生的大施主。阿弥陀佛把名号的功德回向给我们,阿弥陀佛是不是我们众生的大施主?

  出家人食、衣、住、行四事,必须仰靠在家人的供养,所以我们出家人会称在家人为施主。我们的施主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还是一个大施主,他名号的功德是为你我、为十方每一个众生成就的。所以你念佛,名号的功德,阿弥陀佛为你成就的;我念佛,名号的功德,阿弥陀佛为我成就的;他念佛,阿弥陀佛为他成就的功德在名号当中。所以大家念佛,大家都能往生。名号的功德,是为十方每一个众生所成就的,你念佛功德会不足吗?

  常常有人说:“光念佛,要往生极乐世界,这样功德够吗?”我听到这样的话就知道,这个人一定对阿弥陀佛的净土教法没有深入的了解。名号的功德是法藏菩萨,在不可思议兆载永劫,广修六度万行,称性起修,全修在性。不可思议兆载永劫是非常长久的时间,六度万行已经圆满具足了,名号的功德,要让你往生极乐世界,怎么会不够呢?你认为不够,我认为还有剩。名号的功德,回向给你我十方每一个众生,名号的无漏功德,并没有也不会减少一点点!

  在《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有一首偈语:

  心或不堪常行施 广济贫穷免诸苦

  利益世间使安乐 不成救世之法王

  法藏菩萨兆载永劫的修行,就是要他成为救世的法王,利益世间的众生,让众生得到安稳快乐。法王就是佛,佛于一切法自在,所以称为法王。阿弥陀佛是救世的法王,那要救什么样的人呢?要救我们这一种贫穷诸苦的众生,把名号的功德回施给我们。《无量寿经》又说:

  为众开法藏 广施功德宝

  为所有一切的众生开法藏。“法藏”就是名号含藏无量无边真实功德,回施名号无量无边无上的真实功德,都给所有十方称念的众生。

  这些经文都再三证明,阿弥陀佛因地的法藏菩萨,为你我、为十方众生,成就不可思议的愿行功德,纳入在名号当中要回向给我们,那我们如何得受名号的功德?信受、称念。接受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回向,用称念、信受来领纳名号的功德,所以我们要念佛。你不念佛,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就得不到;念佛,阿弥陀佛的名号功德就得到了,当然就往生极乐世界。

  “凡所施为趣求”,“所施”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功德回施。阿弥陀佛把名号的功德回向给称念者,这才是真实的回向。

  “趣求”就是归趣佛的本愿力,愿意求佛所回施来的名号功德。

  大爱惠施 大悲普救

  阿弥陀佛为什么要为我们发愿,为我们修行,成就名号的功德,回向给我们,救度我们?因为阿弥陀佛对我们众生是大爱。这个爱加上一个“大”字,就是大慈大悲。佛对众生的爱是大爱,是究竟圆满的慈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本经第九观真身观,世尊讲出阿弥陀佛对众生的慈悲,是没有任何条件的。

  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阿弥陀佛的佛心是大慈大悲,以无缘慈摄诸众生。“慈”就是与乐,“悲”就是拔苦,“无缘”就是没有任何的因缘。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的心,对十方任何一个跟他没有因缘的众生都要救度。“摄”就是摄受、救度的意思,“诸众生”就是十方众生。没有任何条件的慈悲,救度十方众生。没有条件的救度,就是连跟阿弥陀佛一丝毫佛缘、法缘、善缘都没有的众生,阿弥陀佛还要救度他。没有缘都要救度了,有缘怎么不救度?

  阿弥陀佛跟我们的因缘太深了,从他发愿要救度我们,就跟我们产生因缘了。阿弥陀佛发愿要用名号救度我们,现在我们看到六字名号,得闻凈土三经,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样你跟阿弥陀佛的因缘接上了,往生极乐世界因缘果报具足,念佛能不能往生?当你念佛,想要往生极乐世界,这一念心起来的时候,你就跟阿弥陀佛相契相应。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佛,法身遍一切处,当你心想佛的时候,阿弥陀佛就入你的身心中。“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当母亲的,思念孩子,这个孩子如果不思念母亲,那就不能相应了,母亲再怎么想念都没有用。“子若忆母,如母忆子”,母子二人就相契相应。我们念佛,佛念我们,那凡夫与佛陀相契相应,感应道交。

  所以疏文“凡所施为趣求,亦皆真实”,行者的三业要跟佛的三业通通真实。如果行者的三业不真实,佛的三业真实,那就不能相契相应。极乐世界的化土为什么有九品之别?不是阿弥陀佛的心不平等。阿弥陀佛为什么对有缘跟没缘的众生同样平等慈悲的救度?因为他的心已经降伏了分别心,断除差别心了,他的心是平等的。佛的心看到一切众生,跟他都有一样的佛性,他看到法身遍一切处,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因为他证悟了法性就是如此,所以他没有分别、没有执着。阿弥陀佛的心是平等心、是慈悲心,所以你平生念佛,他就平生光明摄受你,你临终念佛,他就临终光明摄受你,所以你平生念佛就平生往生决定,你临终念佛就临终往生决定。

  你去了解佛的心,你对阿弥陀佛了解了,你念佛的心会非常安心、放心,不必怀疑顾虑,为什么?因为你了解佛是一个大慈大悲的圣者。如果你不了解南无阿弥陀佛,对这六字名号的本愿不清楚,你念佛就充满了怀疑、担心、顾虑。

  我们可以从佛的心是大慈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来体会:阿弥陀佛的心,会因为你平生念佛念得非常好,临终因为身心受疾病的折磨,没有办法正念,就不救度你吗?绝对不会!平生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千念万都不算,就临终那一念南无阿弥陀佛才算,有这样的佛吗?没有啊!所以你放心,现在念佛的当下,你想要往生极乐世界,往生决定;这一辈子不论你现在到将来,再活个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通通都是往生决定了。除非你退失道心,你不要念佛了,你的往生因消失了,因为你没有真实的相信南无阿弥陀佛,你没有真实的相信极乐世界,否则你不会改变。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净土宗)(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净土宗)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净土宗 

 净界法师:圆修和专修--净土宗两大传承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行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谈谈净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一卷 净土白毫观修法 第二章 

 温金玉教授:玄中寺在中国净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检讨 

 蔡惠明居士:明代的净土宗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净土宗大意 

 贾题韬居士:密宗与净土宗——学佛的思悟 

 贾题韬居士:修净土宗渐次触及实质 

 明奘法师:禅宗、净土宗、律宗……宗派各不相同,我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