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凡夫三业所修的善行是杂毒之善、虚假之行(八)


   日期:2018/12/12 7: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再来看这段文,希望大家都能记住:

  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这段经文讲阿弥陀佛的相、好、光明,相有八万四千相,好有八万四千随形好,好中有八万四千光明,这就是相、好、光明。

  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什么众生摄取不舍啊?念佛众生。念佛的众生让阿弥陀佛八万四千光明遍照,而且是“摄取不舍”,现前当然能够消灾免难增福延寿,将来往生极乐,毕竟成佛。

  阿弥陀佛对你光明摄取不舍,从现在摄取到临终,从平生到临终、从凡夫到圣人,都在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当中,怎么不往生极乐世界?当然念佛能够消灾免难,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所以念佛,还有现前、当来的利益,我们了解之后,内心就很安心、很法喜的称念。

  知道道理了,要去实践,每天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自然在阿弥陀佛的光明护佑当中,圆满这一生。了办生死,往生极乐,是学佛念佛的究竟目的,我们把这件事情交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办事,大家要放心。你念佛,心里只要想:阿弥陀佛说:“我办事,你放心。”你就安安心心的念佛,生死的大事交给阿弥陀佛,你这份心就是“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你就领受到,肯定往生极乐。祝福诸位,当生成就,念佛成佛。南无阿弥陀佛。

  至诚心就是真实心。他力的真实心,是往生极乐世界报土之真因。善导大师继续开示“真实”的道理:

  又真实有两种,一者自利真实,二者利他真实。

  善导大师把真实心分成两种,“自利”以及“利他”。自利是从机的立场而言,利他是从法的立场而言。众生归命弥陀利他的真实,以成就自利。归命阿弥陀佛的本愿救度,虽然归命是“他”,但是归命阿弥陀佛本愿救度目的得到自利,这是自利真实。那么利他的真实呢?归命阿弥陀佛的本愿救度,是因为阿弥陀佛成就不可思义的愿行功德,目的在回施十方念佛众生,所以站在佛成就名号真实功德要回向众生的立场来看,名号就是如来利他的真实心;站在我们众生的立场来看,就是归命名号功德,领受弥陀的救度,这样成就自己。所以自利就是从机这一方面来看,利他就是从法这一方面来看,指的是同样一桩事情。

  打个比方,子女归命父母,也就是父母的爱心对子女无微不至的付出、照顾、牺牲、奉献。站在父母的立场来看,这叫利他,站在子女的立场来看叫自利。子女任凭父母的照顾爱护,他得到父母的照顾教育,得到利益了,站在子女的立场来看,这就是自利,利益到自己就叫自利。站在父母的立场来看,父母的爱心,来自于天伦至性,对于自己的孩子牺牲、奉献、付出,没有任何条件,是主动而来的,这些是利益孩子的,所以就叫利他。指的是同样一桩事情,看你用什么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

  “真实”也是一样,站在众生角度就是自利,站在弥陀角度就是利他。名号的功德是法藏菩萨为十方每一个众生成就的,所以阿弥陀佛要救度众生,众生就得到阿弥陀佛的利益,站在弥陀来看就是利他。

  一、两种自利真实:断恶 修善

  言自利真实者,复有两种。

  又从“自利真实”分为两种,一种是断恶,一种是修善。底下就从自利的角度来看真实心,自己利益自己,除了领受名号的功德来利益自己,也可以断恶修善。从自利的角度来看,凡夫断恶修善是堪修的,堪修当然我们要认真去修。那么凡夫以自利之心断恶修善,回向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可以得生化土。所以自利真实,复有两种,断恶修善。

  圣道门的修行方法虽然千差万别,但是以断恶修善就可以包括所有一切三世诸佛如来的教法。《涅槃经》世尊跟我们开示: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佛的教法,就是断恶、修善、净意。断一切恶,无一恶不断;修一切善,无一善不修;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这是最基本的佛法,修学任何法门的人,都要修基本的佛法。修学阿弥陀佛本愿念佛的行者,也要断恶、修善、净意。念南无阿弥陀佛,所有一切的恶法要断除;念南无阿弥陀佛,所有一切善法要修持;念南无阿弥陀佛,所有一切恶念要舍掉,用这句名号南无阿弥陀佛来舍,现在在因地舍不掉,将来往生极乐世界果地,自然就能舍得掉。

  念南无阿弥陀佛,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在因地尽我们的能力,随缘随份去度。十方众生之中,自然有跟阿弥陀佛因缘很深的,也有跟阿弥陀佛因缘比较浅,我们总是尽一份度众生的菩提心,随缘、随份、随力尽心去做,这样就是一个真正的佛弟子。

  一者真实心中,制舍自他诸恶及秽国等;行住坐卧,想同一切菩萨制舍诸恶,我亦如是也。

  自利真实的第一点,善导大师告诉我们断恶。从圣道门来看,一切修行,第一点是断恶,第二点修善。

  “真实心中制”,这个“制”是禁止,所有一切恶法,我们都要禁止,不能造作,凡是对自己对别人不好的、会堕落生死的、会增加轮回的、会增长烦恼的,都是恶法,我们都不能造作,所以要禁止。

  诸佛如来无不制定戒律,希望佛弟子能够依教奉行,解脱生死。因为造恶会因为因果报应而受苦报,诸佛如来怜悯众生犹如一子,当然不希望众生受苦受难。但是众生造作恶业,随着因果报应的定律,逢缘触境造作罪业,要受苦报啊。要受苦报怎么办?当然要修行灭罪。但是,最好就是不要造作任何罪业。

  世尊在经典告诉我们,有两种人是最为殊胜,第一种人就是从来不造作任何罪业,第二种人就是造作罪业之后忏除。最好能做第一种人,不造做任何罪业。可是我们无始劫以来,一直到今生今世,造了很多罪业,那怎么办?已经造了,当然要透过忏悔,把自己的业障忏除掉,念南无阿弥陀佛忏除业障。过去所造作的罪业,我们从现在开始不要再造了,这才是真正的忏悔。忏悔就是要忏其前愆,悔其后过。“忏”就是忏前愆,“悔”就是悔后过,在《六祖坛经》六祖开示这一段话,我们照祖师的开示去做,肯定没错。

  “舍”就是舍弃,所有一切法舍弃,什么法?恶法。善法当然不能舍,净法更不能舍。善法净法要取,恶法要舍掉。“禁”就是禁止,还没有造作禁止造作,已经造作了就舍弃,就是指恶法。

  “自他诸恶”,把自己或他人所有一切恶,“诸恶”就是所有一切恶法,不论是自己或他人的恶,通通把舍掉。对已经造作的恶法,要赶紧的忏除,这就是“舍”;对还没有造作的恶法不要去造,这叫“制”。劝化自己、他人断恶。

  “秽国”就是污秽的国土。污秽的国土要舍弃,禁止造恶,舍弃秽土,也就是说,不要在娑婆世间生死轮回,不要在这个世间造业造罪,要出离三界六道的意思。你看,善导大师告诉我们,在真实的心中禁止去造恶,舍掉以前所造的恶法,不论自己他人都是如此,这是自利。自利的目的也在利他。

  “行住坐卧,想同一切菩萨,制舍诸恶”,在行住坐卧四威仪当中,要想象自己跟一切菩萨一样,不要去造作任何的恶法,舍掉以前所造作的所有恶法。所有一切菩萨都是如此,我跟一切菩萨也要一样。把自己想成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这些大菩萨会不会再去造罪造恶?不会。菩萨畏因,凡夫畏果。菩萨畏什么因呢?恶因。所以菩萨深信因果,他了解因果,明白因果报应的可怕,所以任何一点一滴、一丝一毫的恶因,菩萨都不敢造。众生不怕造恶因,只怕受恶果,在遭受苦报的时候,就赶紧求佛菩萨解救,可是造恶因的时候不怕,甚至有学佛的人讲“我不怕因果”。不怕因果,等到他受因果报应的时候,就非常凄惨了,赶紧请佛菩萨赶紧救他了。在还没有受苦报的时候,凡夫什么都不怕,在受苦报的时候就害怕了。佛菩萨不这样,因为他深信因果,明白因果报应的恐怖,所以任何一点恶因,都不敢去造作,因为恶因遇到恶缘,恶果报就起现行,这是一定的道理——因果报应。

  世尊已经成佛了,会头痛三天,就是过去世是小孩儿的时候,拿了木棍打了鱼头三下,成佛的释迦牟尼佛,还要受因地所造作的苦因,偿受苦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世尊为什么还会腰酸背痛、食物中毒?这都是过去世有造作恶因,成佛了还要偿受苦报。世尊为什么会托空钵、会吃马麦?这都是有原因的。在佛经里,讲了很多世尊过去世的因缘果报。

  已经成佛的释迦牟尼佛,都要偿受因果报应,我们凡夫还在因地,更是要受因果的制裁。所以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的行者,一定要随顺三世诸佛如来的教法,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阿弥陀佛是众生的大慈悲父,他用名号要救度十方众生,十方众生如果称念名号,阿弥陀佛绝对加以救度。但是阿弥陀佛用名号救度众生,他希望十方念佛的众生,断恶还是造恶?断恶!他希望念佛的众生断恶修善。阿弥陀佛虽然对十方众生平等救度,但是他希望十方众生吃素还是吃荤?吃素!阿弥陀佛虽然对十方众生一律平等慈悲救度,他希望十方的众生守戒还是破戒?守戒!阿弥陀佛虽然用名号对众生平等救度,他希望众生杀生还是放生?放生!

  站在阿弥陀佛的立场,去看待自己身、口、意三业的造作,你就知道要怎么修行了。通通站在阿弥陀佛的立场来看自己,这样就是他利。不是说我要如何的修行,求阿弥陀佛的救度,反过来,我要如何的修行,是看阿弥陀佛要我如何修行。阿弥陀佛希望我们孝顺父母还是迕逆父母?孝顺父母。所以你以孝顺父母来报答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希望你奉事师长还是诽谤师长?奉事师长。所以你奉事师长报答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希望你去修十善业还是希望你去造十恶业?修十善业。所以你修十善业报答阿弥陀佛,这样就是他利。这样你去孝顺父母、奉事师长、修十善业,乃至修诸功德,都已经放下自力修行积功累德,已经放下修行的功德相了,很妙!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净土宗)(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净土宗)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净土宗 

 净界法师:圆修和专修--净土宗两大传承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行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谈谈净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一卷 净土白毫观修法 第二章 

 温金玉教授:玄中寺在中国净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检讨 

 蔡惠明居士:明代的净土宗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净土宗大意 

 贾题韬居士:密宗与净土宗——学佛的思悟 

 贾题韬居士:修净土宗渐次触及实质 

 明奘法师:禅宗、净土宗、律宗……宗派各不相同,我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