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佛陀点化警醒世人


   日期:2018/12/14 7: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的一生数十年,多则百年出头,在短暂的人生中,有的执著于事业、有的执著于爱情、有的执着于财物、有的醉生梦死等等,可谓人生百态。

  在众生中能转为人身非常之难,听闻到佛法者更加的稀有,因此才有“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在佛教经典中有种种的比喻化导大众感悟“人生难得”之真理。比如将人身比作:

  穿针、捞针、龟木、爪土、鸽身、日月、猪羊、洪水、朝露、囚徒、屠牛......

  1、高山穿针

  《提谓经》中说:

  “如有一人在须弥山上以纤缕下之。一人在下持针迎之。中有旋岚猛风。吹缕难入针孔。人身难得甚过于是。”

  就像一个人在须弥山上用细线垂向山底下,另一个人在山下用线来穿针,中间狂猛的飓风,这细线进入针孔的非常难,得到人生之难也是如此。

  2、大海捞针

  《菩萨处胎经》经中说:

  一针投海中,求之尚可得。

  一失人身命,难得过于是。

  人身的难得,难于大海捞针。

  3、盲龟浮木

  据《杂阿含经四〇六》记载: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大地悉成大海,有一盲龟寿无量劫,百年一出其头,海中有浮木,止有一孔,漂流海浪,随风东西。盲龟百年一出其头,当得遇此孔不?”

  佛陀告诉各位比丘说:比如大地也都变为大海,有一个盲龟寿命无量,一百年在这样的大海中伸出水面一次头,大海之中漂浮着一块木头,中间有一个孔,在海浪中随风飘荡,盲龟百年一出头,能正好从这个空中伸出头吗?

  经中的比丘说,当然不能了,木头在浩瀚无边的大海里东西南北飘动,小小的乌龟从木孔中伸出头的几率是在太小了。在六道轮回的众生转生人身的几率或难度,也就如盲龟浮木一样的微乎其微。

  4、爪上尘土

  佛在《杂阿含经四四二》中,佛陀用无量无边的大地之土和指甲缝中微量的土相对比。

  地狱中的众生命终之后转生到人间,就像指甲缝里的尘土那样的极其微少。

  地狱中的众生命终之后转生到地狱,就像大地中的尘土那样无量无边。畜生道、饿鬼道中的众生就像地狱众生一样,也是如此。

  地狱道中的众生命终之后转生天上者,就像指甲缝里的尘土那样的极其微少。转生到地狱道中的就像大地土一样无量无边。饿鬼、畜生道众生也是如此。

  人间的众生命终之后转生人间者,就像指甲缝里的尘土那样的极其微少。转生到地狱道中的就像大地土一样无量无边。饿鬼、畜生道众生也是如此。

  5、万劫不复

  得到人身非常难,但是失去人身非常容易。再复得人身的话,需要漫长的时间,乃至数万劫都难以恢复人身。

  “八万劫后,未脱鸽身”形容得到人身何其之难。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释初品中舍利弗因缘第一六(卷第一一)记载一则佛教故事:

  有一只鸽子飞过来,佛用宿命通观察它,发现八万劫之前是一只鸽子,再往后的八万劫还是鸽子,转不到人身。

  因此,在《梵网经菩萨戒序》才有“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6、念念近死

  《罪业报应经》中说:

  水流不常满,火盛不久燃 。

  日出须臾没,月满已复缺。

  尊荣豪贵者,无常复过是。

  人身难遇而容易失去。人身念念之间都在接近死亡,就像猪羊被牵向屠宰场一样。

  因此,《涅槃经》中说:

  观察众生的寿命,常被无量的冤仇所围绕,念念损减而没有增长,就像一泻千里的洪水一样无法停歇。也像朝露一样只有短暂的停留。也像囚徒走向刑场步步逼近死亡。

  《摩耶经》中说:

  譬如旃陀罗,驱牛就屠所 。

  步步近死地,人命疾过是 。

  就像旃陀罗驱赶牛到屠宰场一样,一步一步地走向死亡,人的寿命快速的终结同样如此。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陀       点化警醒世人)(五明学佛网:佛陀       点化警醒世人)  

 其它:佛陀说无常(张家提) 

 其它:佛陀——觉者(于晓非) 

 李志夫教授:泛论佛陀及中论缘起理事观与逻辑理事观 

 演培法师:部派时代的佛陀观 

 净界法师:佛陀的愿力对每一个人的加持,肯定是完全不一样 

 徐文明教授:玄高从学佛陀跋陀罗的一桩公案 

 洪修平教授:佛陀本怀与中国佛教的特点 

 杨曾文教授:泰国的当代佛教思想家佛陀达沙比丘 

 楞严悲华法师:佛陀的真爱 

 许智铭居士:谈佛陀的随宜方便教学法 

 许智铭居士:谈佛陀与摩诃迦叶的法谊 

 菩提法师:佛陀——永恒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