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四种念佛的方法


   日期:2018/12/21 15: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往生的因行,各祖师所强调者虽有不同,但多以“信愿念佛”为必要的正行,其余“万善福业”皆属助行。所以,“念佛法门”是净土宗行持方面最为重要的实践方法。

  由净土祖师的念佛主张及三经一论的介绍,可知念佛不仅仅是口头称念而已。举凡心念、忆念、观想念……,均属之。在《华严经?入法界品》里,德云比丘为善财童子介绍有二十一种念佛三昧,可知念佛法门的深广。至于历代祖师也多有提倡,如华严宗澄观大师的“五门念佛”、天台宗智者大师的“五方便念佛”。其后有华严宗五祖宗密大师,根据二师之说,在其撰著《普贤行愿品疏钞》中,将念佛方法分为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四种念佛,莲池大师在其所著《阿弥陀经疏钞》中介绍的念佛法门即采此说。此四法中,以“称名念佛”一法最受推崇,今详细介绍如下:

  1.称名念佛:

  即《阿弥陀经》所说的持名念佛。唯系心一佛,专心称念名号,念念相续之法。

  2.观像念佛:

  于佛的塑画等像,谛观分明,如《思惟要略法》云:“人之自信,无过于眼,当观好像,便如真佛无异。先从肉髻、眉间白毫,下至于足,从足复至肉髻。如是相相谛取。”《坐禅三昧经》也作如是说。

  3.观想念佛:

  是以心观佛相好的一种念佛方法。这是以前者“观像念佛”为基础。也就是先以双眼谛观佛像的一相至多相,留下深刻印象后,再到静处闭目忆念观想,如《坐禅三昧经》说:“还至静处,心眼观佛,令意不转,系念在像,不令他念。若心中观想佛像不明,则须再以眼取佛相好。”《观佛三昧海经》也有详细说明。如是心住、出定、入定,恒见诸佛悉在目前;开目、闭目,处处无非极乐。《观无量寿经》第十六观即是此观。慧远大师当时以佛影图为观像,再修般舟三昧者,亦属于此观。

  4.实相念佛:

  又名法身观佛,乃观自身及一切万法的真实自性的念佛观。一切法本无自性,故此观超越生、灭、空、有、能、所等观念,并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等相,而专念真实自性本净的真佛。如《文殊般若经》所说:“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非名、非相,是名为佛。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又“系缘法界一相,是名一行三昧。”《华严经》也说:“一切诸佛,唯是一法身。念一佛时,即一切佛。”“若我欲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随意即见。”此不以眼见色身,也不以心观相好,而是观佛身自无所有故,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念佛法,即为实相念佛。

  以上四种念佛,从浅至深,次第了然。持名最浅易,实相念佛则是深法。但虽“后后深于前前”,然实际上是“前前彻于后后”。持名虽在初门,然意念无尽,若能持名至“能”、“所”情消,“有”、“无”见尽,契合清净本然之体,持名即是实相。故仅持名,亦“即浅即深”的前后相彻了。所以历代祖师均以持名一行具足百行,涵盖四谛六度,乃至八万四千恒河微尘一切行门,摄无不尽,万行兼收。一句弥陀,该罗八教,圆摄五宗。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入门最易,是径路之中,径而又径。不论上中下根,但是能念,无不成功。二千年来,净土宗的持名念佛,在祖师大德们积极的提倡下,已成为最普遍而深入民间的修行方法。其三根普被,利顿全收的含容,为民间信仰最深远的宗门,非其他各宗所能望其项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       念佛)(五明学佛网:净土       念佛)  

 会性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下﹞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上﹞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弥陀净土的层次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净土思想校正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净土宗 

 郑振煌居士:净土安心法门——弥陀大愿摄众往生 

 果煜法师:从禅的观点看净土 

 杨云唐居士:观音耳根法门与运心念佛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妙莲法师:灵岩甘露第二集 壹、念佛法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