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法然上人开示深信弥陀本愿而念佛,乃至十声一声,决定往生(四)


   日期:2019/1/25 7:3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往生仗佛力】法然上人开示深信弥陀本愿而念佛,乃至十声一声,决定往生(四)

  「法然上人《净土宗略钞》云:

  二者深心,亦即善导和尚解释言:深心者,深信之心也。

  有二种:一者决定深信自身是具足烦恼之罪恶生死凡夫也,善根薄少,旷劫以来,常流转三界,无出离之缘。

  二者深信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摄取众生,亦即称念名号,下至十声,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乃至一念无有疑心 故名深心。

  又深心者,决定建立自心顺佛之教而修行,永除疑心。不为一切别解、别行、异学、异见、异执之所退失倾动。

  此释之意者,最初信自身之相状,然后信弥陀之誓愿也。为后之信心故,先举初之信也。其故者,愿往生之大众,虽称念弥陀本愿之名号,而自身不免亦起贪欲瞋恚之烦恼,亦造十恶破戒之罪业,故生恐惧之心,而妄轻自身,反疑弥陀本愿。

  善导和尚曾确见此疑,而举出二种信心之相状,以解释如我等亦起烦恼,亦造罪业之凡夫,深信弥陀本愿而念佛者,乃至十声一声,决定往生之旨。」

  阿弥陀佛用四十八愿要救度我们,我们当然要了解四十八愿的内容。四十八愿从第一愿无恶趣愿,到第四十八愿得三法忍愿,每一愿的因愿文你都要去读过。了解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的用意,了解阿弥陀佛用愿力要度自己的苦心。所以早课将四十八愿读一遍,晚课将四十八愿读一遍。四十八愿度众生,四十八愿是能度之法,众生是被度之机,机法才能相契相应。

  什么叫做四十八愿不知道,有的女众连第三十五愿女人往生愿都不知道,那是不可以的。你对自己法身慧命丝毫不关心,阿弥陀佛每天在关心你的法身慧命,你还每天悠悠散散,对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还不了解,这怎么可以?那你当然没有办法对阿弥陀佛的名号建立深信之心,所以一定要好好了解阿弥陀佛要度我的道理。

  摄取众生,也就是称念名号下至十声。下至十声是指临终,到了剩下念十声佛的生命,所以才念十声,不是指平生的人念十声就好,千万不要误会!用不怀疑不顾虑的信心,一生多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这样就对了。心是不怀疑,是不顾虑,口是一向专称阿弥陀佛。所以照善导大师的教导五种正行去修学:读诵正行,观察正行,礼拜正行,称名正行,赞叹供养正行。

  就是每天好好拜佛念佛,一生就是如此的修学阿弥陀佛教法,绝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善导大师说:「乘彼愿力,定得往生」。乘阿弥陀佛的愿力,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念佛你要乘自己的愿力,还是要乘阿弥陀佛的愿力?当然乘阿弥陀佛的愿力。

  「乃至一念无有疑心」。连心中一念的疑心都没有,故名深心。下面说的是第三种深信:

  「又深心者,决定建立自心顺佛之教而修行,永除疑心,不为一切别解、别行、异学、异见、异执之所退失倾动。」

  「决定建立自身顺佛之教而修行」,随顺释迦牟尼佛在净土三经的教法而修行,这样就是修相应教。永除疑心,永远把心中的疑惑除掉,一除永除不再怀疑,这样叫做永除。如果你今天对阿弥陀佛的名号有信心,明天又怀疑,这样有没有做到「永除」这两个字?没有!一信永信,所以诸位菩萨,每天好好读诵净土三经,好好研究净土经论。

  印光大师的《文钞》每天看一篇,善导大师的五部九卷,每天读一段,净土三部经每天读一遍,你对阿弥陀佛名号的意义就会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你就越来越不会怀疑。

  「不为一切别解、别行、异学、异见、异执之所退失倾动」。别解别行就是指圣道门正知正见的人,虽然是正知正见,但是圣道门与净土门解行各别,所以称为别解别行。那异学、异见、异执,是指圣道门不正知不正见的人,与自己的情见,解释净土教法的道理。因为解释不同于净土的真理,所以称为异学、异见、异执,也就是不专修净土教法的,杂修杂行的人。不管是修圣道门的任何法门,这样别解、别行的人,这样异学、异见、异执的人。

  「退失倾动」退失就是退道失去信心,不要被这些别解、别行的人来影响退道,失去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倾动就是动摇往生的信心,不可以被异学、异见、异执的人,错误的引导动摇往生的信心。所以为何信愿也不主张佛教徒跑道场,因为跑道场知见观念很容易混淆凌乱。念佛人跑到禅堂念佛,禅宗在教法上一定都是叫大家放下讲空。念佛人应该要在念佛的道场念佛,因为念佛的道场说净土教法,一定是说提起说有。说空说有,意思是说的道理不同,但是归处一样,因为空中妙有。那说放下说提起,虽然名相不同,所说的归处也是一样。

  放下是放下烦恼、放下执着,提起是提起名号。但是凡夫因为很难智慧生出,圆融无碍的体解,所以说空执空,说有执有。参禅的人去禅堂好好参,念佛的人去念佛堂好好念,这样才不会知见观念混淆,才会修相应教。

  如果念佛的人跑去禅宗的道场念佛,那么就会读《金刚经》,读《心经》,读《六祖坛经》,就会在空性理解念佛的道理,就会容易产生执理废事。我都已经空了,连这句佛号也空了,没有能念之心,没有所念之佛。到最后你就空空,到最后你就堕落!所以学佛修行建立专修,实在是非常的重要。

  下面就是法然上人对善导大师疏文的简要解释。

  「此释之意者,最初信自身之相状」。

  就是信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然后信弥陀之誓愿就是信法,信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

  「为后之信心故,先举初之信也」

  就是为了要让众生信法,所以先说信机,信机的目的就是为了信法。为什么相信自己是一个罪恶生死的凡夫?因为解救自己这种生死凡夫的教法,就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所以你不读四十八愿,不然你要读什么?四十八愿记载在《无量寿经》,你不读《无量寿经》,你怎么会知道四十八愿的道理,对不对?当然!

  「其故者,愿往生之大众,虽称念弥陀本愿之名号,而自身不免亦起贪欲瞋恚之烦恼,亦造十恶破戒之罪业。故生恐惧之心,而妄轻自身,反疑弥陀本愿。」

  这段话法然上人实在说了太好了。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之中,虽然有的人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但是因为是凡夫,所以内心会起贪瞋痴的烦恼,也许会造十恶破戒之罪。会认为这样业障深重,不会往生,内心生出恐惧心。我是一个烦恼的凡夫,怎么可能念佛会往生?这样的人多不多?太多了!就是因为这样的人很多,善导大师才会说出机法两种深信。

  最后这两行,法然上人才会说,善导和尚曾确见此疑。善导和尚,你看法然上人如果称呼善导大师,都称呼善导和尚,就是尊善导大师为自己的师父。法然上人是智慧第一,被教界三宝弟子称为智慧第一法然师。这么有智能的人,就以善导大师为师了,没有智慧的我们,是不是更要以善导大师为师?对不对?对!

  「善导和尚曾确见此疑,而举出二种信心之相状,以解释如我等亦起烦恼,亦造罪业之凡夫,深信弥陀本愿而念佛,乃至十声一声,决定往生之旨。」

  所以不要认为自己是凡夫,念佛不会往生,这样是对阿弥陀佛的怀疑,对阿弥陀佛的信心不足。应该要想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要广度我这种烦恼的凡夫,所以罪业不能障碍我的往生。但是我要越断恶修善来念佛,更符合阿弥陀佛发愿要救度我的本意,这样就圆满了。不可以因为阿弥陀佛的本愿,对造罪的凡夫救度无所障碍,所以这样我有烦恼也没有关系,我喝酒也没有关系,我吃肉也没有关系,我破戒也没有关系,到最后是没有往生也没有关系,到最后就是堕落地狱也没关系。

  所以阿弥陀佛的本愿,确实你好好正确的体会,善导大师的法语、法然上人的法语你多读。那么你就建立起正确的知见,生起对阿弥陀佛深信的心,那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实报土是肯定的。

  时间已经到了,向诸位报告到这里。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净土。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净土宗)(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净土宗)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净土宗 

 净界法师:圆修和专修--净土宗两大传承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行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谈谈净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一卷 净土白毫观修法 第二章 

 温金玉教授:玄中寺在中国净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检讨 

 蔡惠明居士:明代的净土宗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净土宗大意 

 贾题韬居士:密宗与净土宗——学佛的思悟 

 贾题韬居士:修净土宗渐次触及实质 

 明奘法师:禅宗、净土宗、律宗……宗派各不相同,我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