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广行法师:即便过错是别人的,业障一定是自己的


   日期:2019/2/16 6: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隆冬早起赴学,路遇一人,倒卧雪中,扪之,半僵矣。遂解己绵裘衣之,且扶归救苏。

  有一年的冬天,非常寒冷,下着大雪。冯琢庵的父亲早起去学堂,在路上看到一个人倒在雪堆里。他心善,没有不理那个可怜之人。他用手摸了摸那人的胸口,还有一口气,但是半身都冻僵了。他赶紧脱下自己的衣服,把他包起来,然后扶回家,救了那人一条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人的功德大,所以,感应也来得特别快。

  冯太史的父亲晚上做梦,仙人告诉他:你救人一命,出于至诚,我派韩琦做你的儿子。韩琦是北宋政治家、词人,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诗》录其诗四首。等到生下琢庵,就取名为琦。“琢庵”是他的字,名叫“琦”。他父亲给他起这个名,就是因为这个梦。果然,他的官做到了太史,就是从前的翰林。

  台州应尚书,壮年习业于山中。夜鬼啸集,往往惊人,公不惧也。

  浙江台州有一位应尚书(“尚书”就是现在的部长),壮年时在山中寺院里读书。古时候许多读书人寄住在寺院,因为寺院可以给读书人提供很好的学习场所。古时候一个县通常只有一个学校 — 县学,所以好的读书环境很难找得到。大户人家请老师在家里教自己的子弟,称为私塾,但是藏书的数量都不会太多。寺院的藏经楼有大规模的藏书,藏经楼就是我们现在的图书馆。寺院的藏经楼不仅仅收藏佛教经书,儒家、道家、诸子百家,各种书多有收藏。出家法师真正在做学问,真正在修养自己身心、德行,所以他们是非常好的老师。

  古时候读书人都愿意到寺院亲近法师,寺院有丰富的藏书,如果有不了解的地方,随时可以向法师请教。而法师教导他们都是义务的,这是佛教所修积的功德善行。

  旷野之处,一到晚上,有很多魑魅魍魉聚在一起,非常得吓人。胆小的人都不敢住,应公为人光明磊落,心地正直,所以他不怕这些邪魔鬼怪,依旧在山中读书。

  有一天晚上,应公听到鬼在谈话:某某家的妇人,她的丈夫在外,很久没有回家,大概她的公婆以为儿子客死他乡了,她的公婆就逼她改嫁。妇人不愿意,就起了自杀的念头,明天会到这个地方来上吊。这是吊死鬼要找替身,他要找不到替身,就没有办法去投胎。这在佛法里说得少,道教讲得多。凡是横死的、自杀的,都要找替身。所以自杀很痛苦,这个事情万万做不得!自杀的人每七天要重复一次,所以非常痛苦。上吊,每七天他要再去吊一次,什么时候找到替身才能脱身;跳楼自杀死的,每七天他要再去跳一次。身心太痛苦了。所以人再怎么不得已,都不能有自杀的念头,这是绝对错误的行为,万万不可!找到了替身,投胎,还是随业流转,苦不堪言!

  南怀瑾先生在《圆觉经略说》中说过一个破自杀咒。要是有人受了气,伤心想投水、上吊,心里烦闷想自杀,都有鬼跟着,赶快念这个咒子。咒曰:大千世界,无挂无碍。自去自来,自由自在。要生便生,莫找替代。

  应公听到鬼在这里说话,他心里就有了主意。第二天一早回家,赶紧卖掉几亩田,得了四两银子,以这个妇人丈夫的名义写了一封假信,连这四两银子,赶紧送到她的家里。这些善人为了利他,就会想很多办法。这都是以善心引起的行为。应公做官之前也没有钱,他能卖田救人,相当的不容易。如果相信救人比田地更有价值,当然就会发心愿去做、去行善。

  各种投资都会有风险,一失误就会失去很多。和投资相比,行善积德是万无一失的,这是世上最有保障的事情,不仅从不会亏本,而且有无量倍的酬报。所以,我们一定要多去行善积德。只要加强行善的意乐,这里说的善事,我们样样都能行。这是有办法培养的,不是谁天生就有这种素质的,能对业果引起胜解信,这些我们都能够做到。

  那妇人的公婆见到信,看到字迹不像是自己儿子的笔迹,心里有些怀疑,但转念又想:信可以造假,银子不会假,总不能说无缘无故有人把银子寄给我们,想想一定是儿子平安无事。就不再怀疑了。老夫妇就放了心,不再强迫儿媳改嫁了。后来,他儿子回来了,夫妻感情完好如初。应公做了一桩阴德,他做这个事情没有人知道。

  行善的机会到处都有,只看我们愿不愿去做。应尚书也可以不管这件事,但他的利他心很强烈,这种关头,不允许自己见死不救。凡事用良心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对照后面的果报,我们可以知道,这是种下了后来做尚书的福德。所以,“尽力行善”是人生最智慧的选择,也是唯一的光明之路。

  佛陀在《海龙王请问经》中说道,“譬如一切聚落都城市埠方邑国土王宫,一切草木,药物树林,一切事业边际,一切种子集聚,生一切谷,若耕若耘及诸大种,皆依地住,地是彼等所依处所。龙王,如是此诸十善业道,是生人天,得学无学诸沙门果,独觉菩提,及诸菩萨一切妙行,一切佛法所依止处。”把十善业道比喻为大地,一切植物、动物、人类、山河湖海,所有的建筑物都要依止大地才能存在。同样,善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所依,通过行善,今生、后世自他的各种福报都可以圆满。出世间成就圣果,都是在善心上修。所以,佛陀要人修善心,有很深的道理。

  有一天晚上,应公又听到两个鬼说话。一个说:我本来找到替身了,无奈这秀才坏了我的事。这个秀才指的就是应公。旁边的鬼说:“你为什么不祸害他?”这个鬼回答:“上天认为这个人的心善,任命他做阴德尚书,我哪里能害得到他?”

  人行善,正气凛然,邪不压正,鬼也无法近身,善真正能护持自己。

  应公听到鬼的对话,行善更加地努力了,因为他得到了对善的证明,知道这件事情做对了。于是,增强了行善的勇气,善一天比一天修得多,德一天比一天积得厚。

  遇到饥荒,他就捐出稻谷赈灾、救人。财富自己受用,也没有太多的利益,拿去赈灾,可以化为无量的功德,救济众生的同时,也充实了自己。他遇到亲戚有急难,会委屈自己,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不怕麻烦。身居高位,还能这样为他人的利益东奔西走,应公的利他心真得很真。

  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被别人诽谤、侮辱,制造违缘陷害,他都能反躬自责,不埋怨别人、不抱怨别人。这是学大禹,绝不怪罪报复别人。我自己做得不够好,不能令众生生欢喜心,过失不在人,在自己。只有这样反省,才能够增长自己的德行。所以对于那些横逆之事都能够“怡然顺受”。“怡然”是欢欢喜喜,逆来顺受。这都是应公积善积德的事实,所以他后来做了尚书,做到部长。

  这种高尚品德也是由思惟发展出来的。我们在道理上想不通,情绪就会起来,如果思惟到别人打骂是成就自己的安忍波罗蜜,就不会起嗔。或者是观察对方是身不由己,受烦恼的折磨才这样做,这样我们就会生起悲悯心。还可以思惟:遭受损害是自己前世损害人的报应,现在安忍正好可以消业障,也就能怡然顺受。

  密勒日巴尊者教导我们说:原谅那些伤害你的人,他们冒着下地狱的危险来成就你,所以谅解并用慈悲心去祝福他们。因为即便过错是别人的,业障一定是自己的。

  由此可见应尚书的道德深厚,所以,他的子孙“登科第”即考中进士的很多!

  文章选自中国佛学院广行法师编著《可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广行法师       原谅)(五明学佛网:广行法师       原谅)  

 仁焕法师:孝是原谅父母的过 

 找自己的问题——爱和原谅是最伟大的力量 

 白云禅师:原谅就是爱 

 法藏法师:原谅别人,就是释放自己 

 法藏法师:错不是绝路,原谅能给人出路 

 人类,放过野味吧!附:亲爱的身体,对不起,请原谅, 

 忏悔,愿菩萨原谅! 

 令人震惊的慈悲!原谅你,只是因为你承担不起 

 他对我的伤害,想起他只有恨,我真没办法原谅他,怎么办? 

 净土法门法师:互相原谅,和平就出现 

 为什么我们要学会原谅自己 

 大宝法王:学会原谅自己,跟过去的错误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