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独尊湛现:广发菩提心至关重要


   日期:2019/3/29 20: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诸位同学,大家好。

  在我们诵经、念佛的时候,有的人认为越念佛、越诵经,感觉身体的痛苦,会加重。

  其实这种感觉是错误的,请大家不要误会,病痛不要因为诵经、念佛来引起的,这种的意识是大错特错。

  


  不要把佛法给神话,或迷信。认为有佛在惩罚,有冤亲债主在惩罚,不是的。

  身体的病痛本来就是因果造成的,就是不念佛,不诵经,病痛就已经形成了。

  


  不过平时自己的妄念过多,体现得不明显而已,经过念佛诵经,心态有所专一,静止,这才能体现得明显,就认为是因为诵经或念佛,所导致的。这是误会。

  犹如河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体现不出水的清净,静止下来,沉淀一下,这才能发现水原来是清净的,无色无味的。浑浊是由于被泥土的染污所造成的。

  


  我们应该继续努力修行,修行的目的是为了消除业障,不是为了消除因果。

  业障可以消除,业力不可消除。何为业力,何为业障?

  业障就是心态,妄念,习气。

  业力是相,是境,是果。

  


  果报只能接受,即使自己不接受,它自然也会现出来。果报,是由因而造作而成,不是凭空而起。

  既然种下这个因,果报现与不现就由不得自己喽。无论是善还是恶。如果是善的,所现的福报,接受不接受它也丢不掉。

  


  比如,我偷,抢,夺别人的财物,违反了法律,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不接受,由不得我自己,所以说果报不是自己想出来的,是由心生的种子而现。

  现出来的果报不可怕,可怕的是新的种子不断地播种,种子就是不休的念头。这是很可怕。

  


  所以我们靠学习佛法,佛法的加持,提到加持就会自然联想到神话上,加持的意思就是靠这个条件来修正。

  就是用诵经、念佛来把心态安住,把心态静止下来,就不会播其它的业因了。是这样的。

  


  就是说在诵经,念佛的过程中,身体有多么的痛苦,我们都要坚持,不要去理会。

  念佛与病痛是两码事。痛是本来的果报,诵经是为了消除新业。千万不要弄混了。

  


  在我们现业的过程中,什么样子的症状都有,千姿百态,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果报是由心生,因为我们的每个人的心态都各有所不同,若干种心,所以所现出来的业也是截然不同。

  


  无论现任何症状,不要怕,也不要去理会。再严重也就是一死呗。只要把生命置之度外,称为观想,一死解千忧。所以说修行就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

  舍不得假,证不了真。舍不得死,换不来生。放下小我,方证大我。

  


  修行对我执,法执,事相的贪欲,是永远无法解脱,无法了脱六道轮回。

  所以佛再三地强调,修行的路上必须要具足广大无量的菩提心。破除我执,必须要建立这个菩提心的基础上。道,是离不开菩提心,离开菩提心也是无法成道。

  


  大家要知道,要清楚,修行修行就是为了了脱六道生死轮回,绝不是为了什么,荣华富贵,高官厚禄。这都是影子而已。千万不要望山捉影。

  尘世间的一切,为我所用,不为我所有。

  


  所以说人生,就是一场游戏一场梦而已,千万不要入戏。轻轻松松过一生。

  好了,阿弥陀佛,释桑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独尊湛现       菩提心)(五明学佛网:独尊湛现       菩提心)  

 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不失菩提心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菩提心的邪行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100~104)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90~9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70~7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60~6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50~5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40~4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30~3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20~29)